2024年被視作銀發經濟元年。1月份,《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這是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首部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
政策東風之下,萬億元銀發經濟風口再起。A股市場相關上市公司瞄準銀發經濟賽道,從解決老年人多樣化需求和勞動力供給不足兩端發力。
北京量子之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量子之歌”)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銀發經濟呈現供需兩旺的發展態勢。不少新興企業已經瞄準了這一市場,從供給端持續發力,通過創新産品和服務模式,滿足銀發群體多樣化需求。
上市公司積極佈局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2.97億。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超2.17億。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當代社會服務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于12月份共同發佈的《銀發經濟藍皮書: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2024)》顯示,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佔GDP比重大約為6%。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30萬億元左右,佔GDP比重約10%。
對此,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企業人才工作委員會委員汪張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我國銀發經濟尚處在初級階段,目前還以傳統養老方式為主,處於‘未老’階段,‘備老’才剛剛起步。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老年人對産品和服務的需求將不斷增強,市場體量逐步釋放,個性化需求逐步提升。”
據悉,銀發經濟産業鏈不僅涵蓋適老化服飾、藥品食品、家居日用品、出行與康復輔助器具等産品的生産製造企業,還包括了老年病早期篩查、老年旅遊、旅居養老、衛生健康、家政、教育、諮詢、養老金融等服務的提供商。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多家A股上市公司正在圍繞市場需求,積極佈局銀發産業。
例如,在出行輔具方面,深圳信隆健康産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有完善的輪椅組裝線,並且積極開展手動、電動輪椅産品的研發工作。公司方面表示,未來輪椅的發展將受到技術進步的推動,特別是電動輪椅和智慧輪椅的技術將得到進一步完善。
在醫藥産品領域,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銀發健康産業引領者”為目標,持續打造以“昆藥血塞通軟膠囊”為代表的三七系列口服産品和老年健康領域嚴肅治療産品群,多方位構築慢病管理平臺。
作為深耕銀發教育領域的企業,量子之歌旗下千尺學堂致力於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織密教育服務網路,構建覆蓋社區的老年教育服務網路。在當前階段不斷夯實基礎,既滿足當前銀發群體在興趣學習、技能提升、社交拓展方面的現實需求,又通過技術研發、數據分析及跨界合作,為未來個性化、智慧化的銀發服務模式做好儲備。
廣州眺遠行銷諮詢管理有限公司總監高承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國際經驗看,歐洲國家在進入深度老齡化前後,都在積極發展銀發經濟,將人口老齡化結構勢能轉換為內需消費動能。國內相關企業在聚焦老年人需求的同時,可借鑒這些地方的成熟做法,發展多元化的養老産品和服務。”
推廣應用智慧設備
“伴隨未來人口結構的變化,勞動力供給的減少,將驅動智慧養老的發展,服務機器人等智慧養老産品將廣泛應用到養老場景之中。”高承飛表示。
《意見》提出,推進新一代資訊技術以及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等智慧設備在居家、社區、機構等養老場景整合應用,發展健康管理類、養老監護類、心理慰藉類智慧産品,推廣應用智慧護理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智慧防走失終端等智慧設備。
上述量子之歌相關人士表示,AI驅動的陪伴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智慧護理設備,以及遠端醫療輔助系統,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或擴充人力服務,提供更多個性化、實時化的輔助。
多家上市公司正在積極佈局服務機器人産業鏈。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控制類産品已在服務機器人等領域實現批量供貨,並具備整機能力。公司方面表示,關注人工智慧的應用機會,目前在部分個人護理及智慧設備端應用,未來將持續通過智慧化升級、人工智慧演算法、人機交互、邊緣AI、機器人産品等方式實現更多場景的智慧化落地。
每天10點製作漢堡、11點疊放衣物、13點洗滌衣服……上海優理奇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機器人Wanda的《工作與互動日程表》展示了通用人形機器人在家政服務上的巨大潛力。在大模型的加持下,人形機器人能聽懂更多指令,處理更複雜的任務。
“智慧護理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等將大幅提升效率,替代部分重復性和高強度的勞動,成為有效解決供給端不足的方法之一。而養老場景也將成為服務機器人由概念設想進入規模應用的突破口。”高承飛説。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