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能冠以“黃金”稱謂的,或是各行各業的扛鼎産品、或是各類産業的稀缺資源。比如,主要用於軌道交通、電子資訊、航空航太、柔性顯示、新能源、軍工等高科技領域的聚酰亞胺薄膜,就被譽為“黃金薄膜”。目前,國內唯一一條實現化學亞胺法批量製造聚酰亞胺薄膜的生産線,即在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時代新材,600458.SH)手中。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這一被認為是時代新材未來有力的業績增長點,將會被出售大部分權益。
10月8日,時代新材公告稱,擬將持有這條聚酰亞胺薄膜生産線的全資子公司株洲時代華鑫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時代華鑫)65%的股權掛牌轉讓。值得玩味的是,《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時代華鑫成立時間不到兩個月,聚酰亞胺薄膜産業注入時代華鑫的時間是8月28日,僅僅40天前。
同時,今年上半年時代新材凈利大幅下滑85.33%,僅剛過千萬元;三季度也預警,凈利潤同比將有較大幅度下降。加之2018年時代新材已經報鉅額虧損,今年若不能扭虧為盈,意味著明年該公司將戴上“ST”的帽子。
或許正是因為此情形較為特殊,時代新材掛牌轉讓時代華鑫65%股權的交易第一時間就遭到上交所問詢函質疑,且問題十分直接——是否存在利用資産處置交易確保本年盈利的動機?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上交所10月9日的交易公開資訊顯示,時代新材因屬於當日跌幅偏離值達7%的證券而登上龍虎榜。當日,時代新材以跌停收盤,報收7.97元,跌幅為-9.94%,偏離值達-10.33%,換手率3.48%,成交額2.24億元。
時代新材過去一年來的股價走勢
數據來源:Wind
出售“核心”資産的合理性?
10月8日,時代新材公告稱,擬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時代華鑫65%的股權。資料顯示,時代華鑫為時代新材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今年8月14日,距今不到兩個月。
兩周後的8月28日,時代新材公告稱,以協議轉讓方式將聚酰亞胺薄膜産業轉讓給時代華鑫並由其進行後續實施,時代華鑫按照經審計的5月31日時代新材聚酰亞胺薄膜産業賬面凈資産價值,以現金2.70億元購買上述資産。
值得一提的是,彼時,時代新材對將聚酰亞胺薄膜産業轉讓給時代華鑫的表態為:基於公司業務發展的正常需要,符合公司總體戰略發展規劃,聚酰亞胺薄膜産業在轉讓前後均在財務合併報表範圍之內,不會對經營狀況和財務産生不利影響,也不存在損害公司和全體股東利益的情形。
公開資料顯示,聚酰亞胺薄膜又被稱為“黃金薄膜”,主要用於軌道交通、電子資訊、航空航太、柔性顯示、新能源、軍工等高科技領域。將高性能聚酰亞胺薄膜通過高溫碳化石墨化後,可以得到導熱率數倍于銅的導熱石墨片,這是目前電子産品解決散熱問題的最佳方案。上世紀90年代後期,國內聚酰亞胺薄膜年需求量為500噸,到2010年就已超過2800噸,且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長。
《投資時報》研究員了解到,時代新材是在2011年啟動聚酰亞胺薄膜項目研發的,該公司先後攻克了配方技術、裝備技術及制膜工藝難題,2017年底,聚酰亞胺薄膜生産線已完成調試運作和優化,順利産出合格産品。
在2018年報中,時代新材稱,年産 500 噸聚酰亞胺薄膜生産線量産日趨穩定,具備向華為、蘋果、三星、VIVO等品牌批量供貨的能力,全年形成銷售收入1.2億元,目前正在籌建二期擴能項目。
今年半年報中,時代新材表示,報告期內新材料項目産業化進展基本順利,上半年聚酰亞胺薄膜生産線量産日趨穩定,形成銷售收入7014萬元,已向華為、三星、VIVO等手機品牌開始供貨,産品供不應求。
在與半年報同時披露的《2019年上半年募集資金存放與實際使用情況的專項報告》顯示,酰亞胺薄膜項目可行性未發生重大變化,2018年度實現利潤398.33萬元,2019年上半年實現利潤527.53萬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報中,時代新材強調,公司下半年將繼續以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工程化推廣應用為核心,推進高分子新材料産品擴能建設。
不過,一個多月後形勢便斗轉直下。作為下半年工作核心之一的酰亞胺薄膜項目卻要出售65%的股份。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10月9日《關於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時代華鑫65%股權的公告》(下稱《轉讓公告》)中披露,此次轉讓是基於公司短期和長期發展的考慮,盤活公司資産、回收資金,提升公司資産運營效率,促進公司主業健康發展。“本次轉讓完成後,時代華鑫將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
時間回到8月28日,當時的表述是“均在財務合併報表範圍之內,不存在損害公司和全體股東利益的情形”,如今卻是“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那麼,此舉對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影響究竟會如何?半年報裏還是下半年的“核心”,如今卻要出售65%的股權,這又是為何?
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裏,時代新材對時代華鑫和聚酰亞胺薄膜項目的態度,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在4月初,時代新材相關人員曾公開表示,公司二期聚酰亞胺薄膜生産線規劃2000噸,預期自2020年分批投産。目前公司的聚酰亞胺薄膜主要應用於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的石墨散熱片,二期産能投産後,有望向更多高端領域拓展。
在關注時代新材的券商研究員看來,聚酰亞胺薄膜生産線已經量産,且下游客戶認可度較高,目前也正在籌劃二期擴能建設,預計未來聚酰亞胺薄膜將成為公司有力的業績增長點。
然而,時代新材卻擬將主導聚酰亞胺薄膜生産線這一未來增長點的時代華鑫65%的股權出售,這帶來兩個非常直接的問題:時代新材為什麼仍要持有時代華鑫35%的股權?對時代華鑫和聚酰亞胺薄膜業務有什麼後續安排?
公告顯示,時代新材此次擬轉讓的時代華鑫資産中,存在2013年配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高性能絕緣結構産品産業化項目”。
截止2019年6月30日,高性能絕緣結構産品産業化項目已使用募集資金2.50億元,主要用於1條聚酰亞胺薄膜進口生産線、廠房和配套設施建設以及工藝設備投資,該項目在2017年底已建設完成,剩餘未使用募集資金1.15億元。
《轉讓公告》顯示,時代華鑫按照收益法評估價值為7.95億元。同時,此次掛牌轉讓涉及轉讓部分募投項目,回收資金將用於永久補充流動資金。這也意味著,按照目前的評估值計算,出讓時代華鑫65%股權,時代新材將獲得5.16億元現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減去投入的2.50億元募集資金,應該可以拿到2.66億元的投資收益。
為了確保今年盈利?
《投資時報》研究員留意到,9月3日時代新材完成了2019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的發行,發行額為5億元,期限90天,票面利率為3.5%。
時代新材擬出售資産的同時,發行超短期融資券募資,由此可見,其資金狀況不容樂觀。其實,資金較為緊張的情形在半年報中已可見端倪。
中報顯示,上半年,時代新材的財務費用高達5588.83萬元,較去年上半年的76.51萬元暴增了7204.43%。
數據還顯示,短期借款由去年底的12.33億元增加至18.91億元,增幅達到53.37%;長期借款新增1.20億元;負債合計由去年底的94.86億元增至106.53億元。上半年,時代新材資産負債率為69.14%,比去年底增加了2.7個百分點。
在《轉讓公告》中,時代新材表示,公司目前負債率較高,較難承受聚酰亞胺薄膜後續投資帶來的資金壓力。另外,出售股權回收的資金可以緩解公司短期的資金壓力,並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
由此可見,時代新材認為,此次掛牌轉讓時代華鑫65%股權將可以“一石二鳥”——既緩解資金壓力,又獲得投資收益。
或許,2.66億元的投資收益對目前的時代新材而言,更為亟需。
中報顯示,時代新材上半年實現凈利潤僅為1137.85萬元,同比大幅下降85.33%。半年報中,時代新材預計,受汽車市場經營利潤下降的影響,2019年三季度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有較大幅度下降。
除了正常營收下滑帶來的壓力,時代新材今年底還要面臨商譽減值給業績帶來的巨大壓力。2018年,正是鉅額的商譽減值將時代新材帶入大幅虧損的窘況。數據顯示,時代新材2018年凈虧損4.2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96億元,降幅為716.79%,主要原因是全資子公司德國BOGE在報告期內計提商譽減值5.3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時代新材並購德國BOGE後,在德國BOGE合併層面形成大額商譽。並購後至今,時代新材于每年末對該項商譽進行減值測試,截止2019年6月30日,該項商譽賬面餘額為2285萬歐元(約為1.78億元人民幣),後續仍存在減值風險。
時代新材盈利能力不斷下滑,同時還面臨大額商譽減值風險,今年全年是否能扭虧為盈?現實是,如果今年繼續虧損,時代新材將因為最近兩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負值而被ST處理。
上述背景下,時代新材此時出售時代華鑫65%股權,不由得上交所不祭出“直擊靈魂”的質疑:此次交易是否存在利用資産處置交易確保本年盈利的動機?
或許,要等到交易落定,才能看出其中一二。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