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星光農機(603789.SZ)實控人章沈強轉讓控股權引起上交所問詢。
6月10日,公司披露公告,星光農機控股股東新家園及章沈強、錢菊花與趙夏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擬以14.89億元合計轉讓公司29.77%股份,折合每股單價19.23元,較停牌前價格每股13.83元溢價4成。
此舉迅速引來上交所問詢,要求公司説明收購方趙夏及關聯方的資金來源及財務情況,截止目前,公司尚未回復。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權轉讓原股東也做出了承諾,若農機類業務凈利潤繼續虧損而導致目標公司ST的,將向收購方賠償5000萬元的違約金。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此前星光農機凈利潤已連續六年持續下滑,去年更是首虧5854.89萬元,而且公司應收賬款3年增27倍,而同期壞賬損失增幅更是驚人,去年壞賬損失達到1904.95萬元,截止今年一季度應收賬款增長為4.7億,恐有壞賬增加的風險。
接盤方或為崑崙房地産公司
星光農機控股股東新家園及章沈強、錢菊花擬將其持有的公司7740.20萬股股份以14.89億元轉讓給趙夏方面,本次轉讓完成後,趙夏方面將持有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9.7700%。此次收購價格折合成每股單價19.23元,較停牌前價格13.83元/股溢價4成。
交易完成後,新家園、章沈強、錢菊花合計將持有公司30.3623%的股份,同時放棄10%投票權後能夠行使的投票表決權佔公司總股份的20.3623%,收購方將持有公司29.7700%的股份和投票表決權,收購方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並成為公司控股股東,趙夏將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公告顯示,趙夏係黑龍江省崑崙會誠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崑崙會誠”)與無錫哲方崑崙智慧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作)(以下簡稱“無錫哲方崑崙智慧”)的股東,趙夏及其家族實際控制的崑崙會誠目前對外投資了南京青旅文旅發展有限公司、黑龍江崑崙醫療投資有限公司、黑龍江紅塔星礦業投資有限公司、黑龍江中青會誠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其在康復機器人、文旅裝備和醫療管理等新興産業領域有豐富的投資經歷及管理經驗。
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天眼查顯示,崑崙會誠成立於2009年11月,註冊資本1.5億元,法定代表人為王慶坤,趙夏持有5%股份,黑龍江省崑崙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持有95%股份,崑崙房地産主營房地産開發與經營、房屋租賃。而無錫哲方崑崙智慧去年10月成立,註冊資本2.46億元,趙夏持股20.33%,李偉明持股4.07%,其他兩名大股東持股比例均未公開,其中包括崑崙會誠。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轉讓協議簽訂,現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章沈強應確保公司現有經營管理團隊繼續負責農機類業務的經營與管理,如果農機類業務2019年度的實際凈利潤未能實現前述承諾的目標,則章沈強方面應向星光農機以現金方式補償差額部分,若最終虧損而導致目標公司ST的,應向收購方賠償5000萬元的違約金。
壞賬損失3年增長3076%
星光農機成立於2004年,公司主營聯合收割機的研發、生産與銷售,星光系列聯合收割機是國內水稻和油菜聯合收割機的主流機型,公司産品遠銷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伊朗、秘魯、葉門等多個國家。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公司2012年營業收入達到7.6億元,凈利潤達到1.76億元,自此之後,公司凈利潤逐年下滑,2015年上市時,而凈利潤僅為7943.26萬元,已不到2012年時的一半,而且上市之後的三年凈利潤更是加速下滑,2016-2018年公司凈利潤為3320.69萬元、2529.48萬元、-5854.89萬元,同比下降58.19%、23.83%、331.47%。
根據同花順顯示,公司2014-2018年聯合收割機銷量為8189台、7796台、5259台、6190台、4299台,銷量下滑明顯,而與此同時,農用收割機及配件同期的營業收入為5.74億元、5.59億元、3.84億元、4.69億元、3.21億元,除2017年銷量略有增長外,其他年份銷量都是下降。
去年聯合收割機下滑,公司的解釋是主要係我國稻麥聯合收割機市場存量飽和、價格競爭激烈、糧價下調和補貼政策拉動市場的作用減少等因素,加上全球經濟貿易摩擦衝突不斷,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加劇,導致海外市場銷量降幅較大,導致本報告期內稻麥聯合收割機産品的銷量大幅下滑。
近年來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收購等方式,打造了大中型拖拉機、旋耕機、採棉機、花生收穫機、玉米收穫機、青貯機、烘乾機、制肥機、養魚跑道設施等一系列新興産品,但依舊佔比較小,去年配件及其他營業收入佔總營收的16.32%。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公司為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擴大市場佔有份額,公司對部分信譽度較好的經銷商採取“先發貨,後收款“的銷售方式,公司近三年來應收賬款大增。公司2016-2018年應收賬款分別為9874.37萬元、2.30億元、4.33億元,同比增長565.07%、133.09%、88.09%,三年增長2786.67%。而同期壞賬損失為481.81萬元、1256.31萬元、1904.95萬元,三年增長3076.50%。
截止今年一季度公司應收賬款為4.7億元,去年年報公司也稱,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産品線的延伸,應收賬款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如果應收賬款不能按期收回或無法收回、發生壞賬的情況,將對公司業績和生産經營産生消極影響。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