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並購拉升業績推高商譽顧家家居曲線增持喜臨門遭問詢
顧家家居通過大舉並購實現了收入和利潤的雙雙增長,但也同時使公司商譽于2018年末超過8億。此外, 顧家家居還打著“財務投資”的旗號謀求喜臨門控制權,以規避重大資産重組
《投資者網》 謝瑩潔
放棄籌劃了近一年的並購計劃,轉而對並購標的進行“財務投資”,顧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603816.SH,顧家家居)最近一系列動作讓人看不懂。近日,上交所下發問詢函,劍指顧家家居打著“財務投資”的旗號謀求喜臨門控制權,以規避重大資産重組。
同樣對公司持懷疑態度的還有資本市場,顧家家居4月19日披露的年報顯示,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1.72億元,同比增長37.61%;歸母凈利潤9.89億元,同比增長20.29%,但出人意料的是,該股全天股價表現並不如業績表現“喜人”,截至當日收盤,顧家家居報收56.8元,漲幅僅0.98%。
監管層與市場的質疑不無道理。根據年報,2018年顧家家居凈利率、毛利率雙雙下降,銷售費用大幅上升達17.9億元,而負債率已超50%,此外,包括商譽、應付賬款在內的財務指標無不昭示著公司正面臨著重重風險。
財務投資曲線控股喜臨門?
一邊“放任”涉資13.8億元的《股權轉讓意向書》到期自動終止,一邊打著“財務投資”的旗號撬動11.05億元承接4份可交債。4月14日,上交所一紙問詢直指顧家家居曲線謀求喜臨門控制權。
時間回溯至2018年10月,彼時顧家家居發佈公告稱,計劃花費13.8億現金取得喜臨門大股東華易投資持有的股份。然而就在《股權轉讓意向書》即將到期之際,顧家家居宣佈將開展“財務投資”,同時放棄“入主”計劃。
顧家家居4月3日發佈的公告顯示,擬通過斥資3.1億元認購2號資管計劃的方式,出資11.05億元承接了華易投資發行的“16華易EB”、“華易02EB”、“華易03EB”、“華易04EB”共4份可交債。
《投資者網》研判公告發現,2號資管計劃承接的可交債如果全部進行換股,其與華易投資的持股比例將分別變成22.38%、21.47%,2號資管計劃將以微弱優勢剛好取得喜臨門實控權,這顯然與所謂的“財務投資”相矛盾,而前後近2.8億元的差價也暴露了顧家家居動機。
華易投資之所以接受顧家家居臨門一腳的“壓價”,似乎是迫於債務壓力。根據該公司此前公告,華易投資曾于2016年發行了4期可交債,累計金額10億元,將於2019年陸續到期。Wind數據顯示,華易投資已將其所持上市公司98%的股權進行了質押。
不過這一交易能否順利進行仍是未知數,股權轉讓終止消息宣佈的當日,上交所火速下發問詢函,要求顧家家居等相關方説明,可交債實施換股後,相關股份的表決權行使安排;2號資管計劃如果通過換股成為上市公司單一第一大股東,是否計劃參與公司管理以及謀求控制權等。
此外,4期可交債即將到期,問詢函還提到,未來2號資管計劃可能出現的最大虧損敞口,顧家家居是否具有承擔相應損失的履約能力,損益大幅變化是否會對顧家家居的業績造成重大影響?是否對顧家家居本身構成重大資産重組?這一系列問題也正是投資者關心的焦點,如今,市場各方也都在等待顧家家居的答案。
“蛇吞象”並購刺激業績上漲
監管層的顧慮並非空穴來風。根據顧家家居2018年年報,公司負債率已從2017年的38.63%飆升至52.28%,同期同行業公司歐派家居、索菲亞的負債率僅在30%左右。此外,公司短期借款達到1.2億;貨幣資金為15.92,若剔除可轉債10.97億元,則同比減少44.13%;應付賬款達到10.14億,同比增加40.86%。
大筆吞噬現金流的正是其“蛇吞象”般的並購,梳理髮現,2018年顧家家居耗資30多億元用於並購;還投資超過40億在杭州大江東、嘉興和黃岡建設新廠,擴充産線。為此公司商譽從2018年6月末的0.65億元快速上升到了2018年三季度末的5.13億,年末時已達8.33億元。
《投資者網》研判財報發現,2017年Q4至2018年Q2,顧家家居凈利潤增速均在5%以下,但到了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業績出現大幅波動回升,絲毫未受家居行業市場份額收縮的影響,而此時正是商譽大漲之時。
更讓投資者詬病的是,公司銷售費用也在攀升,2018年顧家家居銷售費用達到17.9億元,同比上升28%,營業成本也因此升高,2018年公司營業成本58.4億,同比增長39.5%,導致毛利率下降0.9%,僅為36.4%,在同行公司中處於劣勢。
國金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喜臨門為國內第二大床墊品牌,若並購成功,顧家相關業務營收將大幅增加,推動其成為國內床墊床品第一品牌,這也應該是公司鍾情于喜臨門的一大原因,可以帶來顯而易見的業績增長。但從同時大幅攀升的負債和商譽指標來看,這種靠並購與行銷帶來的業績上升難以持久,甚至會埋下不小的隱患。
而目前顧家家居床墊業務盈利水準欠佳,年報顯示,公司沙發業務在營收中佔比近六成,毛利率貢獻高達58.6%,而床、配套則在拖後腿,毛利率貢獻僅有14.1%、11.1%。令人頗為擔憂的是,公司賴以生存的沙發業務目前已岌岌可危。
3月19日,敏華控股向展會智慧財産權保護站提交了一紙侵權訴狀,矛頭直指顧家家居設計侵權,事實上,二者此前多次因智慧財産權糾紛對薄公堂。天眼查顯示,顧家家居設計開庭公告73條,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47條,侵犯商標權10條。
從歷年年報來看,顧家家居在産品設計研發上的確投入不足,2018年其研發費用為1.37億,較2017年幾乎翻倍,不過距離歐派家居6.32億元依然差距巨大。
在此背景下,如果敏華控股持續採取法律行動,那麼顧家家居是否將面臨大規模停産的風險?若沙發業務受到衝擊,而監管層介入下並購喜臨門難以順利進行,未來公司的業績增長點又在哪?公司負債率居高不下,如何保證持續平穩發展?《投資者網》就上述問題致電公司併發去調研函,同時就公司並購、負債、商譽等情況請顧家家居董秘羅承雲置評,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責任編輯:張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