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滲透式”披露展現上市公司經營全景
- 發佈時間:2016-04-19 07:14:23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閻明煒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已迎來密集期,其中的一大“亮點”莫過於滬市公司年報已全面執行分行業資訊披露指引。
截至目前,滬市已有超過680家公司披露年報,現有數據及案例顯示,在上交所全面推行資訊披露分行業監管,強化行業經營資訊披露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經營價值與風險得到進一步揭示,信披有效性得以提升。同往年相比,今年不少滬市公司的年報從“宏觀經濟影響”、“客戶市場狀況”、“關鍵經營資源”、“經營執行情況”以及“盈利模式”等五個維度對年度經營情況進行了“滲透式”披露。由此,上市公司在投資者,特別是長期投資者眼中也變得更為“立體”。
宏觀影響披露有深度
分行業資訊披露的一大特徵,即增加行業資訊披露權重。由於上市公司經營不可避免地受到宏觀經濟政策、行業整體發展的影響,因此,明確上市公司的行業“標簽”和“屬性”,及其與宏觀經濟的“密切度”,是年報披露的基本要求之一。這些資訊亦能幫助投資者深入了解宏觀經濟與行業發展趨勢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全面認識公司發展現狀,預判未來發展的前景。
今年,滬市公司對宏觀經濟與行業發展的披露“可圈可點”。例如,以福達股份(17.580, -0.18, -1.01%)為代表的一批公司,量化分析了宏觀經濟形勢下,産業週期、細分行業發展對公司的影響。還有的公司則結合上下游行業,分析宏觀經濟政策對公司的影響。典型的如福耀玻璃(14.740, -0.08, -0.54%),公司從行業下游需求結構出發,結合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汽車産銷情況等,對行業經營影響因素作了充分的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公司對其面臨的行業困境直言不諱、實事求是。如*ST八鋼在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情況下,充分披露了宏觀背景及行業運作情況,從産能、存貨、節能環保要求等角度詳細剖析了公司面臨的行業生態,充分揭示了公司經營的相關風險。這有助於投資者理解公司目前的經營困難。通過認真研讀上述年報,投資者對同行業其他公司的生産經營環境與發展也將形成全景式認識與預判。
客戶市場披露清晰化
了解上市公司的客戶、市場,是對企業進行價值評估的出發點之一。有專業人士指出:“客戶、市場的影響因素很多,包括行業規模、客戶分佈、替代産品、潛在競爭者等。例如,風電的發展就受到火電、水電、核電的競爭與相互替代的影響;公司對單一客戶依賴度極高,未來就可能因客戶問題産生經營風險;再如行業整體的客戶規模很小,也可能成為公司經營發展的天花板。”因此,清晰地認識一家公司所處行業的規模、競爭格局、客戶市場定位等,對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無疑有著重要影響。
與過去大多數公司披露客戶、市場資訊時過於籠統、模糊不同,今年,越來越多的滬市公司在年報中加強了對此類資訊的披露。有的公司在年報中圖文並茂,利用圖例、圖表等多種形式,分析説明其産品的客戶定位。如方盛制藥(47.640, -1.96, -3.95%),不僅簡明易懂地説明瞭其産品定位,還結合市場情況、競爭格局對自身産品的産銷狀況以及所面臨的監管環境和監管政策進行了詳細披露。又如,節能風電年報結合我國各類能源的結構佔比,披露説明其風電客戶市場的資源分佈情況,而且還對投資者關心的棄風棄電、各地區風能資源穩定性和設備利用率等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這些公司到位的披露,讓投資者不再會對其客戶與産品市場情況産生“霧裏看花”之感。
關鍵經營資源披露切中要害
上市公司所擁有的技術、儲備、人才等關鍵資源是衡量其競爭優勢和地位的主要尺規。企業關鍵的經營資源會成為其價值實現的巨大“護城河”。分析人士指出,對不同行業和不同公司而言,關鍵資源的表現各不相同,如房地産行業的土地儲備、採掘行業的儲量、零售行業的門店等,並且這種資源還有無形與有形之分。
縱觀2015年年報披露,一些行業龍頭的披露就十分“到位”。中國神華在年報中區分各個業務分部,根據不同的業務特點,對其擁有的煤炭、電力等關鍵資源和競爭力情況進行了細化披露。特別是在煤炭分部披露中,中國神華的年報除對煤炭保有量和可開採儲量做出明確披露外,還分礦區披露了商品煤的主要特徵參數、保有資源儲量、可開採量和可售數量等詳細情況。
“中國神華的年報披露,可以説是行業內的標桿,投資者可以通過這份年報,對行業的境況有一個明確的把握和了解。”有業內人士評價。
又如,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南方航空等三大航空公司,都對公司擁有的運力資源進行了充分地分析披露。例如,它們結合國際和國內的航空運輸行業現狀,列舉和分析了公司的航空運輸總週轉量、旅客運輸量、航線數量等行業經營數據。通讀這三大航的年報,可讓投資者了解目前國內航空業的競爭格局。認真研究各家公司擁有的關鍵資源,再與同行業的公司相比較,可讓投資者對各個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經營執行情況披露有改善
所謂“三分戰略,七分執行”。上市公司實現企業價值的關鍵還是在於生産、銷售等經營環節的執行力。
“財務資訊是反映公司經營執行情況的重要依據,但若要全面準確地理解公司的財務資訊,則需要結合公司的經營模式、行業經營資源的運用、管理層激勵等非財務資訊進行解讀。如果兩者存在不一致,那麼公司的技術、儲備等關鍵經營資源資訊,可能並不如其所説的那麼好,或者公司的執行力存在問題。”有財務專家向記者表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上市公司通過年報“發衛星”的案例時有發生,在年報中不惜筆墨披露遠大“藍圖”,宣告眾多“新概念”、“新戰略”,但實際的經營數據可謂“慘澹”。並且,此類公司對具體的執行細節與相關財務資訊的披露多是“一筆帶過”,使投資者對其執行的情況不甚了了。
但隨著分行業資訊披露監管的不斷深化,今年這一現象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在年報中結合公司所處行業和自身的經營特點,對財務數據反映的生産與銷售的關鍵流程進行了差異化和針對性的披露。
例如,三峽水利就結合影響公司業績的容量、電量等非財務指標,通過圖表等多種方式,淺顯易懂地説明瞭公司財務業績變化情況。又如王府井、茂業商業等百貨公司,結合公司的物業持有情況、利潤管理策略、項目選擇和客戶經營優劣勢等多角度的行業經營資訊,對自身的經營數據進行橫向和縱向分析比較,內容翔實,針對性強。財務資訊的非財務化解讀,讓投資者在輕鬆理解財務數據背後秘密的同時,也在同行業比較中可以進行打分,一評“高下”。
盈利模式披露全面強化
盈利模式是企業賺取利潤的“指南針”。對投資者而言,一家公司的盈利模式是對其進行價值評估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特別是對一些身處新業態、新行業的公司,這一考量至關重要。
對比看,往年監管機構並未對這類資訊作出明確規定。今年滬市的行業指引中專門增加了對此類資訊的披露要求,證監會的新版年報格式準則對此也單設一節予以明確。分析2015年年報,大多數滬市公司對盈利模式都進行了概述。
其中,一些公司的披露全面深入、清晰易懂。如用友網路,公司結合其所處産業領域的發展趨勢,詳細披露了各業務模組的經營模式、收入模式,並結合自身在産品、研發、行銷網路和客戶基礎等方面的特點,深入分析其盈利模式在行業競爭顯著加劇的格局下的競爭優勢。這讓投資者能夠理解管理層的意圖與戰略,更好地評判公司發展前景。
事實上,年報已成為投資者判斷上市公司日常經營和內在價值的重要途徑。尤其在當前A股市場波動加大,各類“概念”炒作此起彼伏的環境下,通過監管強化滬市公司年報對行業相關的日常經營性資訊的披露,為投資者從宏觀經濟影響、客戶市場、關鍵資源、盈利戰略、經營執行等全形度判斷公司的投資價值提供了重要依據。對年報有效資訊的分析比對,將進一步幫助投資者“去偽存真”,通過日常經營活動分辨公司質地,更有利於引導投資者理性決策,培養價值投資的理念。而這些核心資訊亦是投資者研讀年報的“透視鏡”,以助其更準確“定位”上市公司,“讀懂”上市公司。而當用同一把“尺規”研判同行業公司的年報時,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的披露孰詳孰略,經營情況孰好孰壞,公司質地孰良孰劣,投資者心中亦自有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