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今年以來上市銀行辭職董監高增至39位

  • 發佈時間:2015-09-22 07: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歆  責任編輯:楊菲

  上市銀行“董監高”(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辭任的消息近期頻頻在財經新聞中“搶頭條”。

  據《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上市銀行的公告進行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39位上市銀行的“董監高”辭職。其中,近兩個月時間裏,就有7位董監高辭任。某股份制銀行本月已經有兩位兼任董事的重量級高管離任,去年該行更是有6名董監高因各種原因辭職。

  “雖然高管變動消息的影響比較廣泛,但真正的人員流動是在基層,我手上有比較多的支行長‘蘿蔔’在深圳‘找坑’”,獵頭W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公司運作最成功的一次是候選人從銀行跳槽至網際網路金融公司,職務相當於‘連升三級’。”

  來自銀行的説法也印證了基層骨幹的這種“跳級”式跳槽。“我們銀行一位入職兩年的員工,被挖走後直接成為了部門總監(相當於支行長)”,一家股份制銀行華東地區某分行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些銀行通過人員挖角來謀求複製同行成功的業務模式。”

  百萬年薪

  擋不住出走腳步

  9月19日,興業銀行公告稱,“公司董事會近日收到公司董事、副行長林章毅先生提交的書面辭呈,因工作調動原因,林章毅先生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副行長職務。根據公司章程規定,該辭呈自送達公司董事會之日起生效,林章毅先生不再擔任公司董事、副行長及其他職務”。

  興業銀行財報顯示,林章毅歷任興業銀行辦公室綜合科副科長,興業銀行福州分行福清支行副行長,興業銀行福州分行行長助理兼人事教育部經理,興業銀行福州分行副行長,興業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興業銀行辦公室總經理,後任興業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兼任興業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毫無疑問,林章毅是在興業銀行成長起來的銀行家。

  對於上市銀行來説,這僅僅是今年眾多董監高辭任公告中的一個。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39位上市銀行的“董監高”辭職,其中21位是上市銀行高管,涉及崗位從行長、副行長到風險總監、首席資訊官等,可以説都是絕對資深的銀行家。

  從原因來看,工作調動、身體原因、年齡原因、任期屆滿、個人原因是銀行家們辭職的主要理由。仔細甄別各項原因還可以發現,過去佔據了高比例的自上而下(來自組織部門或股東單位的人事安排)的工作調動今年並沒有在數量上顯示出絕對的優勢,自下而上的個人主動選擇型辭任則也為數不少。

  此前坊間猜測銀行家們的離職與限薪令有關,但是,同花順數據顯示,上市銀行高管2014年合計收入4.7億元,每人平均年薪接近百萬元,而且限薪令主要針對國有大行,而主動離職者主要來自於收入水準更高、受限程度更輕的股份制銀行。

   基層骨幹

  流動明顯加快

  上市銀行管理層的離職率高企在這些銀行地方分支機構的管理層和業務骨幹中同樣存在。

  “有深圳的坑嗎?手上有比較多的支行行長蘿蔔資源”,獵頭W先生在一個金融獵頭的社交平臺尋找著資源互換或合作的機會。

  《證券日報》記者以銀行HR的身份與W先生展開了深入的交流。“我手中已經積累了近二十個支行長的簡歷,“這些人大多數是原本負責對公業務條線的”,W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外,還有一些銷售業務負責人也在尋找好機會”。

  W先生對本報記者表示,每年的一季度和三季度是人員流動活躍期,這與商業銀行的薪酬兌現時點有關,“通常銀行一季度兌現前一年度的業績考核獎勵,三季度則對於上半年的業績進行獎勵,一線員工一般要等待獎勵落袋才能開口提出離職。”

  同樣身為金融獵頭的J先生則對本報記者表示,“基層人員流動的方向通常是單向的: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大型資管機構-網際網路金融公司。”

  “這並不是説,支行長們必然會流動到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很多人停留在了其中的某一個節點上,但從流動的趨勢來看,上述的單向流動方向確實是主流”,J先生強調自己曾在銀行中從業十餘年,相關的人脈比較廣,從不缺乏崗位資源,但是“如今支行長和業務骨幹名為跳槽實為轉型,行業跨度加大,獵頭業務確實不好做”。

  “從我們的角度來分析,這種單向流動的最主要原因是薪酬,目前各家金融機構橫向的薪酬結構比較起來,大致與上述流動方向正相關”,J先生認為。

  “當然,薪酬也不是唯一的理由,“我們上海分部負責的一個項目,開出了年薪200萬元尋找合適的支行長,目前還是沒有招聘成功”,J先生表示,銀行一線員工現在的業務不好做,攬儲困難、放貸還要確保不出風險更困難,畢竟在很多地區,銀行資産品質面對的是區域性問題,而不是單個企業的問題,員工對於因不良貸款被問責很委屈。

  獵頭W先生最為沾沾自喜的是其成功運作的一次“連升三級”式跳槽,候選人從銀行的小團隊主管華麗麗轉身成了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總監。

  “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特別願意從銀行引進風控人才,一方面網際網路企業在金融方面存在短板,挖角銀行無疑可以快速彌補;另一方面,風控團隊來自銀行業可以給網際網路平臺加分,有助於給平臺增信”,一位網際網路金融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

  而最令商業銀行頭痛的其實是人員跳槽的帶動效應。“員工跳槽後如果薪酬和職級快速攀升,會對於老東家形成無形的壓力,與該員工原本同職級甚至更高職級的員工很容易産生不平衡感並對銀行提出升職加薪的需求,一旦不能獲得滿足,就可能催生新的跳槽”,一位曾在勞動監察部門任職的法律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