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前海人壽舉牌萬科成大股東 伴生“惡意收購”猜疑

  • 發佈時間:2015-08-28 05:10:4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崢  責任編輯:楊菲

  據悉,萬科管理層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並做好了反擊的準備

  時至今日,“門口的野蠻人”已經成為不懷好意收購者的代名詞。而作為多年的行業龍頭,家大業大的萬科這次遭遇的“野蠻人”頗為強悍,短短2個月內便三次“敲門”。

  在沉寂了一個月後,前海人壽第三次舉牌萬科,並如願取代華潤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雖然萬科管理層此前表示,歡迎任何投資者,並假設所有投資者都是善意的。但據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萬科管理層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即前海人壽是惡意收購方,並已經做好了反擊的準備”。顯然,雙方對於萬科控制權的大戰已經不可避免,而在前海人壽以及一致行動人發動的“閃電戰”後,市場也期待著萬科和華潤會如何打出反擊的第一張牌。

  杠桿購股

  8月27日,萬科發佈公告稱,截至2015年8 月26日,前海人壽買入公司A股80203781 股,佔公司現在總股本的0.73%。同時,鉅盛華通過融資融券的方式買入公司A股9316800 股,佔公司現在總股本的0.08%;以收益互換的形式持有467138612股公司A股股票收益權,佔公司現在總股本的4.23%。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鉅盛華合計買入公司5.04%的股份。

  而這也意味著,寶能係目前已經持有萬科15.04%的股份,超過華潤14.89%的持股比例,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此前2次增持,寶能係旗下的前海人壽和鉅盛華合計動用的資金已經高達160億元,算上本次增持5.04%花費的資金,寶能係在萬科身上的花費已經超過2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寶能係此次買入的5.67億股萬科股票中,4.67億股通過收益互換的方式持有。所謂股票收益互換,指是券商提供融資支援,寶能係先轉一筆錢進股票賬戶,然後券商按比例提供配資,用來買入萬科股票。據悉,對於資質優秀的客戶,股票收益互換的潛在杠桿率可以達到近5倍。而在銀河證券、華泰證券等幫助下,寶能係通過收益互換的方式持有萬科8.89億股,佔比超過8%。

  有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稱,“在寶能係逾200億元的收購資金中,自己的錢並不多,鉅盛華大部分用的是券商的錢,而前海人壽的資金則來源於萬能險的收入,但其萬能險的資金成本接近10%,所以對於寶能係來説,不利的因素主要來自於資金的壓力,尤其是在近期股價不斷下滑的背景下,寶能係投入萬科的資金目前已經出現浮虧,由於存在杠桿,因此虧損的比例其實已經不小了”。

  市場人士則指出,寶能係既然敢瞄上萬科,且背負著這麼大的資金成本壓力,其必定是謀劃許久,準備非常充足。如果説前兩次增持還可以把其視為財務投資人,那麼這次增持後,其對萬科的圖謀已經非常明顯。相對於萬科的市值,200多億元便可以成為萬科的大股東,顯然非常划算,並且萬科的凈負債率、市凈率在行業裏屬於非常低的,大筆投資萬科肯定不會是虧本的買賣。

  投票權成武器

  實際上,寶能係的小算盤打的也相當精明。雖然目前因為整體市場的原因,其在萬科身上的投資出現浮虧,但如果華潤或萬科事業合夥人想要拿回第一大股東的位置,勢必也要對萬科進行增持,再加上萬科近期的百億元回購計劃,萬科的股價勢必出現反彈。而如果華潤沒有動作,那麼寶能係將坐穩萬科第一大股東的位置,也有利於其下一步計劃的開展。

  “從目前的情況看,即便寶能係再增持,短期內肯定無法控制董事會,能擠進董事會就算不錯了,畢竟華潤、萬科合夥人、劉元生合計持有萬科的股權超過20%,因此其意圖更多的可能是利用手中的投票權,對萬科的相關決議造成影響,以達到對自己有利的目的。”有人士這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按照公司法規定,單獨或合計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向公司申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寶能係顯然符合這個要求。

  “不排除寶能係和萬科提條件,比如要求萬科和寶能地産合作,借助萬科的品牌、土地儲備、開發能力直接為寶能繫帶來利潤。如果管理層不答應,寶能係便可以利用手裏的投票權否決管理層提出的方案,或者申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遞上各種‘摺子’。”上述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稱,“但這顯然也會損害萬科其他股東的利益,尤其是對於中小股東來説。”

  而萬科在回應寶能係的第三次舉牌時也稱,“萬科是一家公眾公司,萬科股票屬於公開交易品種,對萬科股票的操作,由投資者自行判斷和決定。公司管理團隊將一如既往地為全體股東服務,努力為全體投資者創造更多價值。管理團隊將竭盡全力保護所有投資者的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顯然,萬科的管理層也意識到在這場控制權爭奪中,中小股東態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有知情人士透露,華潤已經表態肯定會將堅決站在管理層這一邊。

  雙方溝通有限

  “並購本質上只是資本市場資源的重新配置,無所謂善惡。但並購方是善意還是惡意,決定了收購對公司、對股東是否有利。所謂善意收購,是指那些願意幫助企業發展的收購者,他們往往關注公司的長期發展,會通過合適的股權激勵手段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並結合自身的行業資源和經驗,為公司提升經營效率、擴大業務領域,改善企業的財務回報。一般來説,基於善意的收購會事先和董事會或者管理層溝通。包括KKR和黑石在內的大型私募基金進行企業收購,首先做的就是取得董事會或管理層的支援。” 一位資深市場專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相反,惡意收購方的特點是關注短期財務回報,甚至會在獲得投資者關注股價抬升後就退出,收購方通過持有一定股份施壓管理層,其收購通常會伴隨著資産剝離、管理層改組、裁員、工廠關閉等,這類收購者在國外通常被稱為激進投資者。惡意收購一般通過短線市場炒作、掏空目標公司、不正當的關聯交易來獲益”。

  而從目前的情況看,前海人壽顯然談不上取得萬科董事會或管理層的支援。據悉,目前雙發的溝通還十分有限,萬科方面也並不清楚前海人壽的最終意圖。

  “如果説惡意收購者只是追逐短期利益,類似于KKR的私募機構則是通過資本重組、管理激勵等方式,提升企業價值,最終實現退出。那麼,在這兩類並購者之外,事實上還存在著一類真正和企業共同成長的長期投資者。在這方面,華潤確實是一個最典型的代表。”上述專家指出。

  萬科自己對於華潤這個20年的大股東,也是頗為肯定。“華潤作為大股東,同時又具有央企背景,但華潤並沒有因此將自身的權利淩駕於其他股東之上,在股改等重大事件中,能夠做到兼顧中小投資者利益。並利用自身資源,支援上市公司發展,通過協同效應實現雙贏”。有萬科人士這樣表示,“實際上,萬科這些年能保持穩定且發展的不錯,華潤的功勞不小,我們自然也希望華潤保持大股東地位,繼續為公司的發展出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