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誰在“異常交易” 中國石油護盤有“底價”?

  • 發佈時間:2015-08-04 13:06:58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何為國家底,何為救市價?

  進入8月,我們尚難對有敵意的做空者們有清晰的認知,不過,迅雷不及掩耳的“救市”,在A股市場頻頻掀起漣漪。

  市場開始討論,九十年代初,市場出現大跌時,彼時的大權重股申能股份,曾一度8.18元紋絲不動,時隔救援,申能的護盤者彼時的失利,自然無法詮釋今朝的國家隊之成敗。可是,一些耳熟能詳的名詞,卻不斷驚起,我們對歷史經驗的反思。

  “國家隊”的操作路徑如果統統被看到,這等於在市場上暴露了自己的目標。“上海的一位股指期貨套利方面的資深人士指出,”如果你的成本和目的很早的被市場獲悉,那麼自然會有市場力量從中套利,賺取波動收益。

  有關石化雙雄等藍籌股的資金博弈聚焦起更多關注。

  8月2日晚,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公開表示,交易所在監控中發現,部分個人與機構賬戶涉嫌在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權重股的交易上存在異常,其表示,“不排除有人故意引發市場恐慌性下跌,製造差價從中漁利。”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石油等權重股一度被視為證金公司等國家隊在此輪救市初期的拉升對象,而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發現,涉嫌被“操縱”的中國石油在股災前後走出了N形走勢,同時其在龍虎榜的短暫出現亦曾透露出部分“非國家隊”資金的入場信號。

  部分業內人士分析,在“國家隊”以準公開的身份入場並率先拉升藍籌股等操作之下,不排除會有市場機構利用這一條件改變投資策略進行套利,但該類操作或並不涉及程式化交易;但更多業內人士則認為,權重股的股價異動及其潛在“拉升”、“打壓”,未必同前述操作存在必然聯繫。

  而在市場繼續下跌之下,石化雙雄等權重股又將何去何從?與之相關的答案仍然有待市場的後續揭曉。

  “N形下挫”復盤

  圍繞大盤藍籌股的資金博弈,正在進入證監會的調查範圍。

  8月2日上午,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部分個人與機構賬戶存在盤中連續拉抬或打壓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權重股,尾盤大額集中拋售股票等異常交易行為,擾亂市場交易秩序,造成投資者誤讀誤判,跟隨交易。

  “不排除有人故意引發市場恐慌性下跌,製造差價從中漁利。”前述負責人認為。

  但在次日,這一表態未能阻止大盤持續下挫。8月3日當天,上證指數下跌1.11%,而創業板的下挫幅度更達到5.53%。

  而與此同時,被證監會表態所涉及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則也未能倖免于單日調整,其分別下跌4.69%和3.67%,而其較近7年以來新高累計回撤幅度則分別達26.41%和32.71%。

  如果倒回頭追溯石化雙雄的歷史走勢,無論是國家隊可能通過買入開展的護盤操作,亦或是部分個人與公司的交易套利,其博弈共同形成了中國石油“N形”的日線走勢。

  事實上,早在救市初期,以中國石油為代表的藍籌股的漲勢足以成為救市行情之初,一道頗為引人注目的市場奇觀。

  早在22家大中型券商組成的“護盤部隊”完成集結前的7月2-3日期間,中石油就已出現了個股獨漲行情,其兩天漲幅達9.62%,而與之相比,上證指數兩天內的跌幅則達到了-9.16%。

  而在7月6日當天,中石油于午後出現單日漲停,並在此後兩天連續收陽,而自6月29日至7月7日的股災不斷惡化的七個交易日內,中石油曾累計上漲達26.38%。

  事實上,中石油在股災期間的逆市上漲,或與國家隊的入場拉升有關。

  據一位接近護盤行動的業內人士透露,國家隊曾選擇在7月6日拉升指數,其考慮之一是通過權重股帶動大盤穩定市場情緒。

  “當時策略是拉指數,所以開始選擇了藍籌股。”一位接近護盤行動的券商自營人士指出,“如果比照去年底的一輪行情,就能看出來當時首先是券商股帶動了大盤,隨後中石油中石化也開始拉指數,最終牛市就來了。”

  不過,A股並未能夠因中石油們的拉升而穩定,7月8日,A股市場千股跌停與停牌潮的同步到來,或促使國家隊調整策略以緩解中小盤股指的流動性,當日,中石油下跌達9.14%,而同日亦創出中石油自上市首日以來的最大成交規模。

  隨著市場流動性警報的解除,中石油曾再度實現了連續12個交易日累計達19.16%的漲幅;7月20日至24日一週,其股價連續站上13元/股。但在經歷了7·27單日大跌之後,其已然向下21.94%。

  龍虎榜背後的5個營業部

  作為被證監會點名出現異常交易的兩隻大盤股,其從中套利的資金來自何方,或許是當前市場的一個疑惑。

  數據顯示,截至8月3日,中石油的市值為1.84萬億,中石化市值則為0.67萬億,兩者合計對滬深兩市的市值佔比達4.97%,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市值佔比較大,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鮮有在交易異動中有留存記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交易異動資訊發現,中石化並未出現在年內的龍虎榜交易中,而中國石油則在7月6日期間有過留痕。

  交易異動數據顯示,7月6日,曾有5個證券營業部、3個機構席位和1個滬港通專用賬戶參與了中石油的主力資金博弈。

  而在營業部分佈上,除證金公司及其御用的中信證券北京總部營業部外,還有海通證券青島湛山一路營業部、國海證券玉林容縣興容街證券營業部、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紅荔西路證券營業部成為了主力交易載體。

  其中,帶有國家隊標簽的中信北京總部營業部買入規模最高達33.49億元,其次為證金公司的機構席位與滬港通賬戶,此外亦有海通證券青島湛山一路營業部買入了2.74億元,而其餘兩家營業部則均為賣出,賣出額分別為1.66億元和1.85億元。

  這也意味著,在21家券商組成護盤部隊的當天,亦有其他非國家隊資金通過海通證券青島湛山一路營業部入場參投,當日其成交佔累計成交比例的1.14%,幾乎與當日滬港通的賣出成交額持平。

  然而,證監會所指套利資金是否與該次交易有關,則尚待後續監管層的調查與驗證。而有投資人士認為,在國家隊入場拉升中石油的同時,不排除其他資金因避險需求而涌入其中的可能。

  在其看來,中石油在股災前期就已出現震蕩下行,且在6月中旬的股災行情中跌幅較窄,可能成為了部分避險資金的配資理由。

  “其實在5-6月份,兩桶油就沒怎麼漲,那時候基本都是題材股在瘋。”北京一家側重於行業導向投資的私募基金投資經理表示,“兩桶油的籌碼很輕,並沒有像許多股票出現了深度下跌,雖然市值大,但套牢盤比較小,所以也被股災期間許多的市場資金所逐利。”

  事實上,早在A股進入6月中旬之後的大幅下挫前,作為超級藍籌股的石化雙雄,其漲幅在上半年的牛市行情中並不“明顯”,反而一度出現“倒V”字形的震蕩。

  交易所數據顯示,中國石油自4月28日創出近7年以來新高後,一路震蕩下挫,截至股災發生前的6月12日,其累計跌幅達10.44%;無獨有偶,中國石化在這一區間的累計跌幅也已達到9.31%。

  護盤路徑曝光或引套利?

  對於中國石油等藍籌股進行拉升和打壓,有業內人士認為,該類交易的出現亦與國家隊過於公開化的操作不無關聯。

  “國家隊”的操作路徑如果統統被看到,這等於在市場上暴露了自己的目標。“上海的一位股指期貨套利方面的資深人士指出,”如果你的成本和目的很早地被市場獲悉,那麼自然會有市場力量從中套利,賺取波動收益。

  該專家所説的國家隊護盤操作路徑的暴露,與A股仍處下跌之時,中石油等個股上漲背後的托市力量被揭開不無關聯。

  “首先是拉升的個股暴露了,大盤都在跌,只有你(中國石油等權重股)是漲的,放在平常的市場這叫獨立行情,一些私募關注個別題材股就是靠部分股票的這種獨立行情。”前述期指套利人士稱,“其次,賣盤的資金來源暴露了,證金公司的賬戶,還有中信的幾個營業部,最後,交易決策也暴露了,比如聲稱不減持。”

  事實上,國家隊在交易資訊上亦曾對證金公司的暴露有所補救。

  例如,對作為“國家隊”的證金公司的交易席位進行調整,就在中石油現身龍虎榜第二天的7月7日後,證金公司席位變化身為了“機構專用”。

  而此後證金公司在中信證券四個營業部(北京總部、金融大街、望京、呼家樓)開設賬戶一事仍不斷被媒體報道與提及,但監管各方並未對此資訊進行回應。

  但在前述期指套利人士看來,由於國家隊前期對部分藍籌股的交易策略較為明顯,因此亦會被相關套利資金所利用。

  “你證金公司既然承諾不減持,那可以認為這個籌碼會鎖定一部分,那我(比喻)再買賣時對股價的影響肯定會更強。”前述人士稱,“另外一個就是除了”國家隊“,基本很少有人有意願去大規模的拉藍籌,也就是説只要股價和成交同時出現異動,那麼很容易就能猜到是國家隊入場的信號。”

  不過另有投資人士認為,在流動性較好、市值較大的藍籌股上進行該類交易,難度仍然不小。

  前述投資經理就認為,如果資金企圖以低買高賣的形式在中石油的個股上實現獲利和市場操縱,其平均持倉成本不能過高,且需要吸收較多籌碼,在主觀上對該類大盤股進行操作的難度較高。

  “如果是跟莊獲利,首先它的平均成本肯定不能太高,而且還有大量的籌碼。”前述投資經理指出,“7月6號和8號雖然成交量大,但這個價格不合適,理論上這麼操作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當然還有一種非理性假設,救市還有部分賣盤是在不計盈虧的出貨。”

中國石油(601857)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