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高管大筆增持股明顯抗跌
- 發佈時間:2015-07-06 08:32: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楊菲
面對近期A股的連續下挫,投資者陷入了“進退兩難”境地:倘若此時抽身,則擔心已經到底;倘若繼續堅守,又恐仍在半山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有員工持股計劃、股東及高管增持類的股票相對抗跌。此類股票儼然成為抗擊股市下跌的中流砥柱,跟著它們走或許可以大大降低投資風險。
與中小散戶面對下跌的膽戰心驚不同,一些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及高管卻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決心,逆勢增持護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6月25日以來,已有近百家上市公司公告稱,其股東或是管理層紛紛開啟增持模式,有的已經付諸於行動、有的即將實施。從實際效果看,這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投資者的信心,這些公司股價也表現出較強的抗跌性,部分股票甚至逆勢上漲。
中信證券分析師李祖苑在其研報中表示,從歷史統計來看,高管、公司型股東增持後,持有100個交易日可以獲得穩定的超額收益。統計增持後一年內各季度業績的同比增長率,公司及高管增持後,凈利潤增速均在增持後兩個季度有所增長。
股東、高管抱團增持
事實上,此番突然出現的股東及高管增持潮,正是為了對抗股市的低迷。這一點在蘇寧環球的增持公告中便有明確的表態。公司稱此舉(高管增持)是為了“鼓舞團隊士氣、彰顯決心和信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總體來看,在這近百家公司中,不少股東及高管此番增持耗費了不少“真金白銀”。
我們不妨挑選幾個典型的案例。6月30日,康恩貝公告披露,其實際控制人胡季強已通過21.48元/股的均價增持了公司股份110萬股,並計劃在未來2個月內,繼續擇機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累計不超過1000萬股。
而緊接著,康恩貝又于7月1日宣佈,包括副董事長張偉良、總裁王如偉、財務總監陳岳忠等8名高管集體增持,未來3個月內計劃增持63萬股~115萬股之間。康恩貝表示,高管的增持是基於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和價值的認可,增持股份的資金來源由相關人員自籌。同期,公司子公司拜特製藥總經理朱麟也加入增持行列,其于7月1日增持公司股份22.41萬股,平均增持股價為24.97元/股,並計劃在未來3個月內增持合計50萬股至100萬股。
增持個股引領A股
總體來看,在公司發佈增持公告、以及增持計劃之後,股價均有不錯表現。以康恩貝為例,在公司6月30日宣佈實際控制人增持後,當日公司股票高開低走,盤中大幅震蕩,但尾盤強勢漲停並保持到了收盤。
尤其在7月1日~3日,大盤連續大跌的這三日,隨著高管增持公告的陸續出爐,7月1日~2日,公司股價累計上漲14.19%;7月3日,上證指數下跌225.85點,個股批量跌停,但康恩貝的跌幅為5.67%,盤中甚至一度上漲近5%。
奮達科技情況與之相似。奮達科技7月1日宣佈,公司董事兼總經理汪澤其等高管計劃未來三個月內,合計增持公司股份市值不少於5000萬元。當日,公司股價漲停,次日上午大漲,但下午回落,最終跌4.01%。7月3日,公司宣佈與聯想簽訂産品雲服務協議。在持續利好刺激下,雖然3日大盤依然暴跌,但奮達科技卻成為為數不多上漲的股票。
有些個股在增持後股價逆勢走強,但有一些個股並未有明顯企穩,造成這種差異表現的原因有哪些方面?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獲增持後不同個股的表現差異是正常的,主要體現在:第一,增持的力度不同,增持股份和金額越大,越能給市場信心,如果僅是輕描淡寫的小幅增持,對股價穩定則起不到太多作用;第二,增持時股價的位置,是半山腰位置還是跌到更低位置以後,對後續股價表現也有影響;第三,跟合力有關,有些個股此次雖有增持,但此前有其他股東或高管在減持,則要受一定影響。
中信觀點:
中信證券認為,從歷史統計來看,高管、公司型股東增持後,持有100個交易日可以獲得穩定的超額收益。統計增持後一年內各季度業績的同比增長率,公司及高管增持後,凈利潤增速均在增持後兩個季度有所增長。
國金觀點:
國金證券認為,大股東對上市公司具有較高的控制權,大股東參與定增一般體現了其對上市公司經營的認可。同時,由於認購存在鎖定期,換一個角度而言,大股東參與定增後,會進一步為上市公司提升經營及投資收益而貢獻,以謀求公司長足的發展。因此,大股東參與定增對公司長期發展及股價都起到了支撐作用。
記者統計:
記者粗略統計發現,自6月中旬至今,合計有超過15家發佈員工持股計劃預案;包括恒大高新、平潭發展等都宣佈停牌籌劃員工持股。從投資的角度而言,持續的員工持股計劃完成買入,以及批量的預案出爐,在一定程度上説明,對於市場的未來,操盤者仍然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