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冰點上的增持:他們在發出什麼信號
- 發佈時間:2015-06-29 09:12:3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楊菲
在大盤連續下挫的情況下,控股股東、核心高管的逆市增持也就有著更加強烈的信號意義,其背後可能説明,這些對公司瞭如指掌的內部人士認為股價已經調整到位,現在這個價格買起來很便宜。當然,熊市中也不乏“自家人”增持套牢損失慘重的案例。
面對市場的驚濤駭浪,當跌停板上堆積的賣單將投資者的勇氣封于冰點之際,不妨看看上市公司的“自己人”在做什麼。有時,大股東、董監高乃至員工持股計劃的一次小小增持,或許也會隱含著複雜的資訊,就如同央行“雙降”,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機會和選擇一樣。
控股股東逆市搶籌
中葡股份27日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中信國安集團6月25日、26日,以均價11.55元每股增持公司股份2199.59萬股,佔總股份的1.96%。本次增持後,中信國安集團持有公司股份3.67億股,佔比32.7%,且不排除自本次增持之日起六個月內繼續擇機增持。
上述公告間接説明瞭中葡股份上週四、五股價異動的原因。6月25日,中葡股份在沒有任何明顯利好消息的情況下放量漲停,次日低開後又再度拉漲,最終收于11.9元/股,兩日累計漲幅高達14.42%。
而就是這兩天,A股市場整體走弱,6月26日更是創年內第二大單日跌幅,並擊穿4200點支撐,個股則全線大跌,兩市逾兩千家跌停。
“在沒有明顯利好消息的情況下,中葡股份卻表現得如此強勢,顯然與控股股東大筆買入不無關係。”有市場人士如此分析。
不過,該市場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當前市場明顯處於高位調整狀態,中葡股份控股股東選擇此時點大筆買入,不符合一般建倉邏輯。對此,中信國安集團解釋稱,增持是基於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堅定信心。
“看好公司未來發展這種提法只能算是官方辭令,市場一般認為這種增持可能是控股股東在持股比例上有所訴求,或對公司股價有所要求。”上述市場人士表示。
核心高管大舉買入
如果説控股股東逆市增持可能有強化股權或市值管理訴求的話,那麼高管自掏腰包高位建倉則可能的確是對公司未來有著十足的信心。
6月27日,初靈資訊發佈高管增持工公告,公司子公司博科思管理層李宏偉、馬志鋒及楊傳法在過去約三個月內,總計在二級市場購入30.1萬股,成交均價在59.56元至64.49元之間。
就在過去的三個月中,初靈資訊走出了一波過山車式的行情。公司股價從55.5元啟動,一路上揚並於6月5日探至115.4元每股的歷史高點,期間漲幅超過100%。然而,此後公司股價便掉頭向下,並在6月26日回落到60.08元每股,回到三個月前的原點。
“公司管理層一直等待股價重回60元才完成建倉,或是認可這一價格。”上述市場人士分析稱。
蘇寧環球的情況也較為類似,面對公司股價連續下挫,公司核心管理團隊,為進一步彰顯決心和信心,6月25日以個人自籌資金從二級市場購入公司股票,總計買入57.63萬股,總計耗資超過900萬元。
然而,在大盤的拖累下,蘇寧環球次日再度跌停,直接導致上述核心管理團隊的增持行動“買入即被套”。
增持背後的潛臺詞
一般而言,控股股東、核心高管都屬於上市公司的內部人士,相對外部投資者來説,有著無可比擬的資訊優勢,對公司運營及估值都有著較為理性的判斷,所以,市場一般將這些內部人士的買入價格視為股價的參照點。
同時,在大盤連續下挫的情況下,控股股東、核心高管的逆市增持也就有著更加強烈的信號意義,其背後可能説明,這些對公司瞭如指掌的內部人士認為股價已經調整到位,現在這個價格買起來很便宜。當然,熊市中也不乏“自家人”增持套牢損失慘重的案例。
除了上述已被逆市增持的公司外,近期正在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者宣佈籌劃員工持股計劃的上市公司同樣值得關注。
如新國都6月27日宣佈,公司部分董監高計劃六個月內累計增持公司股份8萬股至16萬股,而最新數據顯示,該公司股價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已經從高位回調了約50%。
與之類似的還有史丹利,公司6月26日披露了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該持股計劃擬籌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億元,該方案預計涉及公司股票數量約29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5%。
回調約30%的華孚色紡同樣獲得員工持股計劃的增持,6月26日,公司員工持股計劃“華孚財富1號專項資産管理計劃”以跌停板上的價格(12.06元每股)買入公司股票725萬股,耗資8743.5萬元。
股價連續下行的中安消今日也停牌籌劃員工持股計劃,就在其發佈該公告此前半個月,公司股價已經從47.07元每股的高位,一路跌至30.91元每股,期間跌幅高達34.33%。
此外,更為典型的案例還有中來股份,其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已在6月24日至25日陸續通過二級市場買入,迅速完成股票購買,合計以81.89元每股的均價購買52.5萬股公司股份,佔總股本的0.44%,而至28日收盤,中來股份股價已跌至67.64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