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同濟堂借殼疑現PE突擊入股 借“大健康”吸金?

  • 發佈時間:2015-04-30 06: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同濟堂借殼啤酒花,更像一針強心劑,引爆了資本市場。截至4月29日,啤酒花已連續迎來第8個漲停板,股價較停牌前飆升1倍之多。

  同濟堂借殼遭到資本熱炒與其“大健康”概念不無關係。近期,“大健康”是股市熱點概念,通策醫療泰格醫藥迪安診斷等相關個股在二級市場上均有搶眼表現。同濟堂也同樣如此。中國經濟網記者查閱啤酒花公佈的相關交易預案發現,同濟堂在談及未來業務發展方向時表示:“未來,同濟堂醫藥將專注于藥品、大健康産品配送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3年同濟堂就曾規劃“發展3000個代理人制度、‘五個一健康工程’”等健康産業戰略。不過,中國經濟網記者未能從近年來的公開資訊或同濟堂方面獲悉上述項目的具體進展狀況。

  中國經濟網記者查閱交易預案發現,同濟堂目前主營業務為藥品、醫療器械等産品的批發業務。而目前同濟堂醫藥的各項業務均集中于湖北、江蘇等省,其中湖北省佔比很高,最近三年均在7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同濟堂的“大健康概念”虛實難辨,但其複雜的資本脈絡卻隨著預案的公佈而秋毫畢現。預案顯示,同濟堂在和啤酒花籌劃重組的敏感期曾引入西藏環天、新疆華實、盛世坤金等多家PE,有媒體因此疑其存在突擊入股之嫌。

  狂歡:多機構疑突擊入股

  4月17日晚,停牌7個多月的上市公司啤酒花發佈重組方案,擬收購同濟堂醫藥100%股權,該重組構成借殼上市

  根據啤酒花公告顯示,公司擬將持有的烏蘇啤酒股份以現金對價出售給嘉士伯,以非公開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方式合計購買同濟堂醫藥100%股權,支付現金的來源為募集配套資金。這意味著,該項重組完成後,同濟堂將借殼啤酒花登陸A股。根據估值,同濟堂醫藥100%股權初步確定的交易價格為61.27億元。

  資料顯示,該次重組完成前,啤酒花為外企嘉士伯實際控制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啤酒、房産、果蔬及鋼材貿易等,近年來,該公司營收和利潤不斷下滑。通過本次交易,啤酒花原有的啤酒等業務將被出售,進而轉型為醫藥流通企業,主營業務將變更為提供藥品、醫療器械等産品批發。而公司控股股東也將變更為同濟堂控股,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張美華、李青夫婦。

  令人不解的是,同濟堂在和啤酒花籌劃重組的敏感期,還引入了多家PE。交易預案披露的資訊顯示,同濟堂的股權變更頗為複雜,3個月前,也就是今年1月19日,同濟堂一口氣引入了4家PE,分別是盛世建金、盛世坤金、開元金源、開元金通,他們合計出資12億元人,持股比例分別為8.33%、1.67%、5%、5%。

  然後,入股僅一個月的開元金源和開元金通又將股份轉讓給了別的機構。開元金源將其持有的同濟堂5%股權分別轉讓給西藏環天2.5%、 新疆華實0.83%、 盛世坤金0.83%、上海沁樸 0.83%;開元金通將其持有的同濟堂5%股權全部轉讓給盛世信金。

  最終,通過接手同濟堂財務投資者Indo-China基金在今年3月全線退出時轉讓的股權,盛世建金共持有同濟堂8.33%的股權;西藏環天持有6.1%的股權;盛世信金持有5%的股權;盛世坤金持有4.92%的股權;新疆華實持有1.17%的股權;上海沁樸持有0.83%的股權。

  那麼,同濟堂為何要在這樣敏感的時間內引入PE呢?該公司解釋稱,這是在公司融資計劃之內的事,並否認是突擊入股。“同濟堂對融資事項的籌劃早于啤酒花重大事項停牌的日期,也早于啤酒花和同濟堂醫藥第一次接觸的時間。本次增資主要是出於自身戰略發展的需要,且新投資者是通過路演篩選、邀標的方式遴選的,並不存在突擊入股的情況。”

  同濟堂表示,儘管PE入股同濟堂時的每股價格與本次同濟堂借殼評估後的每股價格大體相當,換句話説,就是PE非低價入股同濟堂。

  隱情:“大健康概念”下的資金饑渴

  在資本市場上,“大健康概念”已經炙手可熱。近期,通策醫療、泰格醫藥、迪安診斷等相關個股在二級市場上均有非常搶眼的表現。而這一次,股價接連漲停的啤酒花也同樣具有“大健康概念”。

  中國經濟網記者查閱相關交易預案發現,同濟堂在談及未來業務發展方向時表示:“未來,同濟堂醫藥將專注于藥品、大健康産品配送業務”。

  類似的一幕也曾在華東醫藥身上上演。2014年4月,據大智慧財經報道,華東醫藥副總經理萬玲玲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公司佈局大健康配送業務。“公司今年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革商業模式,除原有的純銷産業外向大健康零售衍生,客戶從醫院拓展到普通消費者,産品從治療擴張到預防、保健和術後保健等”。

  不過,萬玲玲也坦言,之所以這麼做則是因為“公司醫藥商業主要立足於藥品配送,雖然營收佔比達到了80%,但由於毛利較低,對利潤貢獻不及30%。在醫保控費、零差率以及新版GSP認證等因素影響下,商業企業營運成本越來越高,盈利空間被蠶食。在目前的産業內,只專注于藥品配送很難實現利潤突破,即使浙江所有的醫院都交給華東醫藥來託管,營收翻倍利潤也不會翻倍,改革迫在眉睫”。

  其實,同濟堂也面臨類似的問題。

  同濟堂在預案中指出,近年來,國家對藥品價格進行多次調控,對藥品零售價格的上限實施限制,對超過限價售藥企業進行處罰。大幅度的降價措施,進一步壓縮了藥品流通企業的利潤空間。《關於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新政策的落地,將縮減藥品中間流通環節、加大醫保控費和藥品降價力度,將可能影響同濟堂醫藥的利潤空間,對同濟堂醫藥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除了上述風險外,同濟堂已然陷入到資金鏈條的緊張形勢中。預案顯示,同濟堂醫藥應收賬款不斷增長,最近3年期末應收賬款凈額分別為9.51億元、11.43億元、12.68億元(未經審計)。

  同濟堂坦言,醫藥流通行業具有明顯的規模化效應,在業務擴張方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同濟堂醫藥三級物流體系建設需要不斷投入資金,且建設該體系需要較長時間,因此需要長期不斷有新增資金;同濟堂醫藥大力發展醫療機構藥房託管業務,需要大量資金予以支撐;未來同濟堂醫藥計劃通過兼併收購等手段收購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的醫藥流通企業等,資金需求較大。

  追問:“五個一”健康工程進展如何?

  過去幾年,同濟堂在“大健康”上鬧出的動靜著實不小。

  據悉,2009年4月,同濟堂集團與襄陽市高新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同濟堂投資100億元,徵地1500畝,建設同濟堂襄陽國際健康産業園項目。

  這一健康産業園是一個包括醫藥健康企業總部基地,齊聚中藥材、保健品、化粧品、健康産品物流配送中心,健康養老會所等在內的多功能産業園。這一項目從2010年開工,2013年正式開園,前後跨度長達3年之久。2013年4月30日正式開園,與此同時該健康産業園二期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2013年4月30日,據科技日報報道稱,同濟堂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兼CEO張美華透露,類似中國襄陽國際健康産業園規模的大型健康産業園在南京、合肥、武漢、海南等地已在規劃或興建中。

  同濟堂董事長張美華説,“同濟堂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有責任在國家各級領導機構的支援下,參與中國大健康産業的建設,抓住歷史機遇,完成中國13億人的健康升級夢想。”

  日前,據時代週報調查稱,“時至今日,襄陽國際健康産業園內仍在招商引資,對外銷售商鋪,據銷售中心人士介紹,這裡早在3年前即建成,但直到現在部分商鋪仍未售完”。

  北京鼎臣醫藥諮詢負責人史立臣表示,“近年來,健康産業園在各地興起,但似乎走錯了方向”,史立臣曾參觀過某地的一家健康産業園,他的感受是“園區坐落于城市郊區,訪客稀少,很難匯聚人氣”。

  “很多健康産業園難以擺脫一般商業地産的盈利模式,過分依靠賣房或出租獲利”,史立臣認為,大健康産業要以社區和家庭為依託,走産品加服務的路線,“前期要做好鋪墊,以自己企業的優勢為立足點,做業務延伸,不可盲目追求規模”。

  北京某醫藥類行銷公司的一位分析師則對中國經濟網表示:“有些企業喜歡炒作題材,建一個網店賣藥就自詡‘醫藥電商’,出款標榜健康的飲料就説成是進軍‘大健康’,這背後更多是對熱門概念的炒作,並無週密的戰略佈局”。

  實際上,同濟堂在發展大健康産業上也曾提出過一條詳細的規劃。2013年5月3日,中國新聞網報道稱:“在同濟堂的規劃中,發展3000個代理人制度,‘五個一健康工程’正在逐步實施”。

  “五個一健康工程”其實就是在“三線”的縣級區域內發展五個終端,即:一個藥店,一個診所,一個健康管理中心,一個健康旅行社,一個物流中心,每個縣區發展一個健康代理人,然後由這個健康代理人發展這五個終端。比如,在人口達到100萬的縣區中,一個健康管理中心將服務5-10萬會員,為他們提供定制化的服務,提供體檢、康復、預防和健康促進方面的服務;而物流中心將解決物流配送在縣區這個區域的最後一公里的問題,直接將醫藥物資配送到代理人手中。也就是説,按每個會員平均消費1000元計算,5-10萬會員的消費將達到5000萬~1億元。按照一個代理人一個健康管理中心來推算,3000個健康管理中心獲得的消費總額將達到1500億~3000億元。這無疑是一個宏偉的計劃。

  張美華還表示:“為了更好的幫助代理人更好地拓展當地的醫藥健康市場,我們會為代理人提供10萬元的創業資金”。按此計算,同濟堂將為3000個代理人支付3億元的創業資金。

  如今兩年過去了,這一頗為宏偉的規劃進展如何呢?中國經濟網記者多次撥打同濟堂有限公司官網上公佈的聯繫電話,但均無人接聽。

  史立臣則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一個宏大的規劃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會很多,比如這些藥店、診所、健康管理中心有何優勢服務、特色産品?如何吸引用戶?各個環節之間是何關係?如何對接?專業人才怎麼配置?市場並不一味依賴數據推算,這些實際問題得不到解決,計劃就很難成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