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海潤光伏借巨債瘋狂擴張 “大躍進”不被市場看好

  • 發佈時間:2014-08-29 07: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馬元月 彭夢飛  責任編輯:王文舉

  此前因盈利未達預期做出補償的海潤光伏(600401)近段時間在國內外展開了大規模的擴張之路,範圍遍佈歐美中非,涉及投資總額超過300億元。然而海潤光伏的股價卻從8月25日開始迎來三連陰,在光伏行業依然低迷、公司本身負債纏身的背景下,海潤光伏的“大躍進”似乎並不被市場看好。

  瘋狂擴張

  海潤光伏近幾日連續公佈5份擴大光伏産能合作協議,其中包括與河北赤城縣新興産業示範區簽訂的總裝機容量100MW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與黑龍江綏化市人民政府簽訂的總裝機容量500MW光伏發電項目、與印度一家資産管理公司Nereus合作的總裝機容量150MW的光伏項目、與土耳其信貸服務組織TKKB合作的總裝機容量2.5GW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與瑞士的光伏供應商TRITEC合作的總裝機容量600MW的光伏項目建設。

  5份合作協議裝機容量達到3.85GW,而2013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總容量為10GW,項目總投資金額達387.59億元,從各份協議中可以看到,5個項目雖然都進行了分期,但是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公告已經公佈的初期投入項目份額及資金進行了粗略統計,一期投資項目就需要投入資金總額約為44.83億元。

  除了此次新簽的合作協議,海潤光伏已經開始並正在進行的光伏項目建設約有34個,累計實際投入金額55.09億元,僅有8個項目目前産生收益,收益總額為3916.47萬元,其中5個項目出現了虧損,虧損總額為838.74萬元,另外剩下的21個項目尚未産生投資收益,而這些項目有的是因為二期、三期項目隨政策變動,出現了困難,如羅馬尼亞光伏電站項目,在完成第一期項目建設後,沒有如期得到所有權證,項目被耽擱,最終導致虧損。

  海潤光伏遍佈各地的光伏産業鏈並沒有給它帶來實際的經濟利益,相反的是,2013年度海潤光伏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03億元,同比下降9859.39%,2012年母公司營業利潤虧損1.76億元,勉強靠當年的營業外收入2.85億元,實現母公司凈利潤9203萬元,但是由於子公司出現了鉅額虧損,導致合併報表後的歸屬於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僅為208萬元。2011年海潤光伏借殼ST申龍,當時公司大股東陽光集團預測公司未來三年的凈利潤分別為4.99億元、5.1億元和5.29億元。如果當年凈利潤沒有達到這個指標,不足的錢將由陽光集團來補充。2011年海潤光伏母公司凈利潤虧損2968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4.02億元,陽光集團補足了不足的9689.51萬元。

  鉅額負債

  海潤光伏在8月24日晚間公告披露自己光伏産能合作協議的同時,也披露了中國銀行蘇州分行和交通銀行蘇州分行分別對公司100億元的貸款承諾。這20億元授信額度的貸款或許是海潤光伏進行如此大規模産能擴張的底氣。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利用大量的銀行借款擴充産能,是在賭這個行業未來的前景會向好”。通過借錢來發展光伏業務並不是海潤光伏最近才開始有的動作,在過去三年,海潤光伏就一直維持著這種模式。

  海潤光伏從2011年母公司凈利潤出現虧損開始,2012年和2013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都出現鉅額虧損,顯然海潤光伏的光伏産業三年內造血能力非常的弱,2011-2013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分別為4.34億元、-7.03億元和-4.58億元。2011年雖然現金流呈現出流入現象,但是從現金流量表具體類別去分析,2011年經營活動中産生的現金流量凈增加為7.18億元,不過當年投資活動中産生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流出卻達到了25.12億元,也就是説2011年的投資與經營活動給公司帶來的是17.94億元的現金流出,為了補充現金,當年海潤光伏就增加了借款49.21億元。

  海潤光伏從2011年開始似乎走進了一種惡性迴圈,借錢、經營投資、虧錢、再借錢。這樣一種運營模式帶來很明顯的結果,公司的資産負債率逐年升高,北京商報記者通過海潤光伏公佈的每年年報數據統計出了公司2011-2013年的資産負債率,分別為69.11%、75.28%和80.46%,出現了很明顯的上升。負債總額從2011年的75億元增加至今年一季度的113億元。

  前景迷茫

  如此大手筆的擴張,海潤光伏未來會迎來曙光還是陷入泥潭,光伏行業能否走出低迷的情況,目前市場上分歧比較大。“光伏發電這個行業有一個特點,就是前期投入特別大,很多企業都是倒在了路上。”一位光伏業內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説道,光伏行業前期投入大,但是後期投入會越來越少,光伏産能的設備一般有個20年週期,即設備可以用20年。

  中國光伏産業曾經的領軍人無錫尚德控制人施正榮因為自己的光伏帝國成為2006年中國首富,並被稱為中國的光伏教父。但是由於光伏産能的過度擴張,再加上國外的反傾銷政策,內外力的作用下,光伏産業遭遇寒冬,無錫尚德最終也破産重組。

  “光伏産業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土地成本問題,土地成本是光伏發電最大的成本,1萬千瓦的發電量,需要大概350畝土地。”光伏産業業內人士朱先生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説道。

  為了應對土地成本問題,分佈式光伏産業開始漸漸成為光伏産業新的方向,分佈式光伏主要是把設備建立在屋頂上,這樣就節約了土地成本。

  “但是分佈式光伏也有自己的問題,因為屋頂都是租的,主要生産的電能也是供給房屋的主人,過個三五年,房屋的主人搬走了或者不給租了,上面的設備也搬不了,會造成巨大的浪費,而且這種情況出現得非常多。”前述光伏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道。

  分析人士認為:“分佈式光伏掀起了國內又一場光伏産能熱,也正是因為這個,才出現光伏行業回暖的現象,海潤光伏的主要業務並不是集中在分佈式光伏上,而且分佈式光伏政策造成的光伏行業回暖只是出現在國內,而海潤光伏大舉擴張的卻是海外項目,有種像走失在光伏産業整體回暖的海市蜃樓中。”

*ST海潤(600401)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