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華誼"去電影化" 一年轉手耀萊影城有望獲益2.5億

  • 發佈時間:2014-08-15 07: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昨日(8月14日),自稱要“去電影化”的華誼兄弟發佈公告,子公司華誼(天津)互動娛樂有限公司擬向松遼汽車出讓其持有的江蘇耀萊影城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耀萊影城”)20%股權,股權轉讓價為4.64億元。公司稱,出讓耀萊影城股權將帶來良好的投資收益,記者計算約2.54億元。同時,華誼兄弟董秘和證券代表都做了調整,原董秘胡明在留任副總經理和CFO的同時,兼任網際網路娛樂事業群CEO,負責遊戲、移動端新項目投資等業務。

  華誼兄弟證券事務代表張一君向記者表示,出售耀萊影城能為公司帶來良好的投資收益,符合公司産業整合、投資策略,但並不代表公司全面退出影院業務。

  另一方面,上半年虧損近700萬的松遼汽車董秘孫華東坦言,公司目前沒有汽車生産權,汽車方面的人才不過幾十名,所以才選擇高價收購具有一定發展前景的耀萊影城,從而實現戰略轉型。

  買進賣出不到一年

  2013年9月,華誼兄弟子公司斥資2.1億元收購耀萊影城20%股權,當時華誼兄弟在公告中稱,上述收購是完善産業鏈和加強影院業務發展的需要,有利於加強公司電影發行能力和影院建設的能力,對公司在電影發行渠道、影院業務發展等方面産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然而,不到一年時間,華誼兄弟便選擇“兜售”,若轉讓成功,公司將獲得收益2.54億元。

  “出售耀萊影城表明華誼兄弟欲弱化影院業務佔比的意圖。目前全國影院正大規模擴張,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延伸,在此過程中品牌院線更具優勢,規模效應較高,收益也較為可觀,但第一梯隊外的院線則出現被邊緣化現象。”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沈哲彥説。

  EBOT藝恩日票房智庫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電影票房為218億元,萬達院線、中影星美等6條院線票房突破10億元,而耀萊影城去年票房收入為2.6億元,佔比僅為1.2%。

  不過張一君明確表示,出售耀萊影城並不代表公司全面退出影院業務,公司目前尚有自營影院15家。

  接受記者採訪的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目前電影上市公司有一種趨勢就是參與投資,投資目的無外乎是獲利或轉型,比如萬達就是上下游拓展,往上做內容,往下做主題公園,而華誼兄弟可能更多地還是為了獲利。”陳少峰説,華誼兄弟的投資大部分以控股和參股為主,鮮有全資持股的案例,這更多還是基於投資收益最大化的考慮。

  與此同時,華誼兄弟董秘胡明轉任網際網路娛樂事業群CEO,負責遊戲、粉絲經紀産品、視頻運營和移動端新項目投資等業務。

  “胡明的新職務一定程度上表明,華誼兄弟在加緊‘去電影化’並實施網際網路戰略,日後可能還會從外界聘請網際網路資深人士擔任公司網際網路娛樂事業群的高管。”易觀國際分析師黃國鋒表示。

  電影收入相對慘澹

  其實,股權投資對於華誼兄弟來説並不陌生,其2010年6月便以1.48億元獲得了掌趣科技22%股權,這一投資讓華誼兄弟獲益匪淺。公司2014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華誼兄弟之所以能實現4億多的凈利潤,出售掌趣科技股權是重要“功臣”。

  今年初,華誼兄弟先後兩次出售所持掌趣科技的股份,共計1540萬股,獲益約3.5億元。其一季報顯示,電影及衍生業務營收不到1億元,同比下降78.35%。

  公開數據顯示,去年國內電影市場票房“霸主”華誼兄弟在今年上半年跌出前三,以5.41億的票房收入位列第5名,同比下跌近七成。

  “從目前的情況看,華誼兄弟未來可能不會再做一個專業化的電影公司,而是涉及文化産業的都進行股權投資,通俗一點説就是多元化發展。”陳少峰説,但股權投資有利有弊,若出現失誤,則會帶來較大的損失。

  陳少峰還對記者表示,未來幾年國內電影市場增速將放緩,且隨著外來資本不斷進入電影領域,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包括華誼兄弟在內的影視上市公司為了擴展收入模式,不僅向上下游延伸,還在向新媒體等網際網路領域進行轉型。

  2013年7月,繼入股掌趣科技涉足手遊行業,華誼兄弟又斥資6.7億元控股銀漢科技半數股權,正式將遊戲納入公司業務版圖。

  今年5月,公司以16億元競得深圳坪山三宗地為打造文化旅遊地産做準備。6月,華誼兄弟以2.66億元控股線上票務網站賣座網51%股權,這被黃國鋒等業內人士認為是向網際網路轉型的動作之一。

  張一君告訴記者,華誼兄弟目前三大業務板塊分為影視娛樂、實景娛樂和網際網路娛樂,胡明辭去董秘後執掌網際網路娛樂事業群,也説明網際網路戰略上升到了董事會成員的高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