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證券行業的並購重組從零星猜想落地成為現實。一批中小券商率先入局,在地方國資委的牽頭下,整合各自的業務資源與區域優勢,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求差異化發展之道。
9月,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的一紙公告,將這場並購浪潮推向新的高度。兩家頭部券商強強聯合,成為上海打造一流投資銀行、助力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有力實踐,併為行業進一步做優做強打造了範本。
縱觀全球金融史,投資銀行的發展始終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緊密相連。隨著2024年邁出並購重組的關鍵一步,中國特色一流投資銀行的實現路徑愈加清晰。隨著後續行業格局持續優化,券商作為服務資本市場和國家戰略的重要仲介機構,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國泰君安吸並海通證券
打造重大無先例整合範本
9月5日22時左右,國泰君安、海通證券雙雙發佈公告,宣佈同步停牌以謀劃重大資産重組。這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A+H雙邊市場吸收合併案例正式啟幕。在接下來的3個多月內,兩家券商以極高效率完成了本次合併重組的全部公司治理程式。
10月9日,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同步發佈合併重組預案及聯合公告,擬於10月10日復牌,較此前公告的預計停牌時間提前了8個交易日;11月21日,兩家券商發佈合併重組報告書,進一步明確合併細節;12月13日,兩家券商同步召開股東大會,合併重組交易方案等議案獲高票通過;12月23日,本次合併重組申請獲證監會、上交所受理。
發軔于中國資本市場建設初期,國泰君安、海通證券跨越了市場發展的全部歷程與各個階段,是中國資本市場探索實踐的先行者、親歷者和推動者。對於中國證券行業而言,兩家券商的強強聯合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過往行業沒有上市頭部券商強強合併的先例,可參考模板缺失,使得頭部券商合併推進難度較大。中信證券金融産業首席分析師田良表示,此次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合併是行業首例上市券商之間的並購,將在國有企業換股並購定價、並購退市機制、中小股東利益保護等多個方面進行嘗試,有望為後續其他上市券商並購積累經驗,成為上市券商並購範本。
另一方面,兩家券商合併後,公司客戶基礎、服務能力及運營管理將實現全面躍升,從而提高中國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與市場引領力。合併後公司網點覆蓋17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北美、歐洲在內的發達市場,以及包括亞洲、拉美在內的新興市場,公司將更好代表中國金融行業在世界金融舞臺參與全球競爭和資源配置。
中小券商股權加速流轉
資源重組提升行業競爭力
在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啟動重大無先例整合之前,眾多中小券商已在合併重組的道路上先行探索。地方國資成為並購重組的主導力量,尤其是同一實控人旗下的券商重組流程相對通暢,控股股東通過整合內部資源,形成集團化經營,從而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
自2023年12月國聯集團獲批成為民生證券第一大股東後,國聯證券收購民生證券事項一直在穩步推進中。2024年12月17日,國聯證券發行A股股份購買民生證券99.26%股份並募集配套資金獲上交所並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成為新“國九條”後首單券商並購重組過會案例。
國聯證券收購民生證券,被業內視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示範性案例。整合完成後,無錫市國資委將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兩家券商都提到,本次交易能夠充分利用無錫市的産業優勢和股東賦能、上海市的金融資源和人才聚集優勢,通過兩家公司業務地域版圖的融合、客戶與渠道資源的共用,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發展壯大的機會。
浙商證券與國都證券的整合進度也處於前列。12月3日,浙商證券收到國都證券轉發的證監會批復文件,核準浙商證券成為國都證券主要股東,核準浙江省交通集團成為國都證券實控人。
浙商證券收購國都證券,則是南北券商的碰撞融合,前者深耕長三角,而後者業務輻射範圍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浙商證券表示,依託雙方優勢的緊密對接與協同“共振”,既能強化對長三角專精特新企業的服務力度,又能深挖北方大型國企、科創企業等的融資需求,從而提升公司業務的綜合實力。
同樣在年底披露整合進展的還有國信證券收購萬和證券。12月6日,國信證券公告,擬通過發行A股股份的方式向深圳資本、鯤鵬投資等購買其合計持有的萬和證券96.08%股份,對應交易作價51.92億元。業內判斷,由於萬和證券註冊地位於海南,國信證券此次收購意在把握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政策優勢和發展機遇。
除了上述案例外,西部證券收購國融證券已通過股東大會審議,進入材料申報、監管審核環節;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的合併傳聞獲股東方回應,中國平安表示將穩步推進“一參一控”問題的解決;華創證券與太平洋證券的重組,變更股東申請尚在等待證監會核準。
立足我國基本國情
探尋中國特色一流投行發展之路
在“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支援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的大框架下,2024年,中央、地方和相關部門又多次就打造一流投資銀行的重要性與發展目標進行闡述:
3月,證監會發佈《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提出“到2035年……形成2至3傢具備國際競爭力與市場引領力的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4月,新“國九條”提出“支援頭部機構通過並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中小機構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
8月,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發佈新修訂的《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強調“支援銀行、證券、保險、信託、期貨、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的發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金融機構”。
從前述諸多案例的進展看,2024年無疑成為我國券商合併重組的重要窗口期,雖然可能仍存在技術及操作層面的挑戰,但隨著頭部券商強強聯合的樣本打造、中小券商資源整合的加速推進,我國打造一流投資銀行的實現路徑已愈加清晰。
“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資本市場……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新“國九條”明確勾畫了我國證券行業的建設圖景。展望2025年,在資本市場新一輪改革週期開啟的背景下,如何通過合併重組進一步厘清並優化行業發展格局,縮小與國際一流投行的差距,並以行業高品質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各家券商仍有廣闊的探索空間。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