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做市交易助力場外市場發展 券商收入或可提升20%

  • 發佈時間:2014-08-20 09:16: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做市交易有望大幅提升券商收入

  隨後各家券商陸續投入資源、配合監管層進行各項測試,經過2個多月的準備,初步確定8月25日在股轉系統首批申請做市交易的掛牌公司將採用做市交易。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我國股轉系統做市商業務的正式起航,券商的場外市場業務也將隨著做市商制度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長期來看,可以對做市交易規模及券商的盈利前景做出展望。

  助力場外市場發展

  今年6月5日,我國的做市商制度的規範性文件《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做市商做市業務管理規定(試行)》出臺,為我國股轉系統開展做市商交易制度確立了操作指引。做市商通過不斷買賣來維持市場的流動性,滿足公眾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做市商通過買賣報價的適當差額來補償所提供服務的成本費用,並實現一定的利潤。據了解,做市商制度是不同於競價交易方式的一種證券交易制度,一般為櫃檯交易市場所採用。

  分析人士認為,做市制度有利於掛牌公司的價格發現,促進市場發展。做市業務可以為交投清淡的股轉系統提供更多的流動性,從而發揮價格發現的功能,形成掛牌公司的估值基礎,合理公開的價格發現機制反過來進一步促進股轉系統對投資者和優秀公司的吸引力,助力場外市場的繁榮發展。

  監管層人士今年5月表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數量近期迅速增加,估計未來企業數量可達上萬家。分析人士預計,當新三板數量達到10000家後,數量將維持穩定,掛牌企業品質會得到進一步提升,新三板準入制度和退市制度將進一步完善。

  券商收入或可提升20%

  據了解,做市交易是海外大型投行重要收入來源,當做市交易制度正式引入新三板市場之後,或將成為國內券商未來主要業務收入之一。在傳統經紀業務通道式服務中,券商一般靠提供通道來獲得佣金收入。而做市商除了交易佣金外,通過自有資金把客戶下的單截下來,通過不斷與下單的投資者交易來維持市場的流動性,並通過買賣報價的適當差額來補償所提供服務的成本費用,並從交易價差中獲利。

  海外大型投行2013年年報數據顯示,做市交易收入已佔其總體收入比例近三成,其中,高盛2013年總收入中,做市交易貢獻了39%的收入。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認為,短期來看,奢望新三板包括做市制度對券商帶來大幅盈利是不切實際的。目前一半以上的股轉系統股票都沒有交易,做市商制度雖然是對交易和流動性的最有利政策,但也需要時間來醞釀和培育投資者。目前個人投資者投資新三板的門檻是500萬,機構投資者對新三板還並不了解,無法像對二級市場一樣來估算。新三板市場在前期估計仍為PE等創投類投資者的主要領域。

  但從長期來看,上述研究報告認為,3-5年的時間跨度內,仍可以對其規模及券商的盈利前景做出展望。假設未來新三板成熟狀態達到1萬家掛牌公司,每家公司市值約1億元,市場總規模1萬億元,按照年50%的換手率計算,年交易額5000億元,按萬分之八佣金和2%做市差價(預計主辦券商買賣差價達不到5%的上限)計算,可實現收入110億元左右,佔2014年券商行業總收入的7%左右。未來隨著流動性的提升,掛牌公司估值和換手率逐步增加,預計可提升券商收入20%左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