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兩日的反彈行情中,上證50指數一馬當先,兩日總漲幅達3.63%,大盤股的上漲,直接拉動了上證綜指的上漲,並將樂觀情緒傳導給了中小板和創業板。
上證50火力全開 基建地産輪番發力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近兩日上證50的50隻權重股合計帶動上證綜指上漲39.64點,貢獻了上證綜指兩日總漲幅的50.14%。
從板塊輪動的情況來看,本輪上漲從大基建板塊開始,而後鋼鐵、房地産、採掘等行業輪番發力。申萬一級行業中,建築裝飾行業近兩日總漲幅達5.23%,位居第一,食品飲料、房地産和建築材料行業緊隨其後,漲幅分別為4.67%、4.61%和4.51%。
個股方面,除本月上市的新股外,近兩日兩市共有13隻股票的總漲幅超過20%,77隻個股漲幅超過10%,紅宇新材、山東路橋、科新機電、康尼機電等個股連續兩日漲停。
資金流向方面,近兩日主力資金流向房地産、食品飲料、銀行和非銀金融四個權重股扎堆的行業的金額均超過20億元。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僅有公用事業、通信、傳媒、國防軍工、紡織服裝和農林牧漁行業呈主力資金凈流出的態勢。
估值優勢明顯 A股投資吸引力提高
從市場行為、估值、業績等方面來看,近兩日大盤的反彈都有著有力的技術和基本面支撐。
當前上證綜指的滾動市盈率已低至12.11倍,顯著低於2016年1月指數在2638點的低點上的水準12.51倍,達到了三年來的最低值,與恒生指數估值的差距也在逐步收窄,上證綜指的估值已具備優勢。
從衡量大盤權重股的上證50指數來看,市場的估值優勢更加明顯。2016年下半年以來,上證50指數的估值始終運作在恒生指數之下,近一個月內的估值更是一直低於10倍,無論從估值的縱向走勢還是國際上橫向的對比來看,這一市盈率水準都展現出了較高的投資安全邊際。
不僅是大盤股,飽受估值過高爭議的中小盤股近年來市盈率也一路下滑。中證500指數的最新市盈率僅有19.5倍,比2016年2638點時的水準低了近50%。
産業資本展露信心 回購規模屢創新高
隨著市場估值優勢的顯現,各路資金開始加速佈局,産業資本的積極行為也逐步展露。
第一,産業資本增持意願強烈。從重要股東二級市場交易數據來看,3月份以來,重要股東各月均為凈減持狀態,但這一局面在8月份出現逆轉,8月份重要股東凈增持14.94億元。從月度數據變動趨勢來看儘管5月份至7月份均為凈減持狀態,但凈減持金額為逐步下降。
第二,2018年以來回購金額基本與過去三年總和持平。截至9月19日,滬深兩市先後有512家公司合計回購金額達250.39億元,回購規模創近6年來新高。而過去三年回購金額總和為251.6億元,幾乎與2018年的回購規模持平。從個股來看,回購規模最高的美的集團、永輝超市及均勝電子,回購金額均超過14億元。
回購往往表明上市公司對自身投資價值的高度認可。在目前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回購的需求明顯增多,可見上市公司自身一方面認為公司當前股價存在被低估現象,另外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也有一定的信心。
北上資金加速流入
統計顯示,目前外資持有A股流通股比例已達6%左右,按最新的流通市值計算,大概有2萬億左右,幾乎與險資持股持平。
互聯互通機制開通以來,北上資金“買買買”的節奏似乎並沒有停止過。即便是在今年來A股低迷的行情下,北上資金年度凈買入額也達到高峰。2016年北上資金合計凈買入606.79億元,2017年北上資金合計凈買入1997.38億元,而2018年以來北上資金凈買入2608.02億元,超過前兩年凈買入總和。
具體來看,今年來除2月份外,其餘月份均為凈買入。自今年4月至8月,月度凈買入額均超過280億元,9月以來北上資金凈買入63.85億元。外資的持續買入一方面與當前的低估值有關;另一方面A股在加入MSCI後,還有望加入富時羅素指數,而且納入比例可能超過MSCI,這一點也會促進北上資金的加速流入。
三季報業績發力 為股指上漲做有力支撐
除估值因素外,當前兩市個股良好的基本面水準也堅實了各路資本佈局A股的信心。
2018年中報顯示,全部A股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33%,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4.07%。扣除金融和兩桶油的影響,這兩個增幅分別為13.9%和19.56%,上市公司的總體成長性良好。
三季報業績預告同樣表現出了良好的業績預期。統計顯示,當前兩市共有1185家上市公司發佈了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業績預喜的企業達789家,佔比66.6%。
不難看出,二季度符合預期的增長水準和三季度上市公司業績的持續發力為此輪股指的反彈提供了有力的基本面支撐。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