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滬指下跌0.18%,報收2681.64點,未能延續13日V型反轉的強勁走勢,創業板指數則下跌1.78%。分析指出,當前基本面的積極因素不斷聚集,但市場反彈高度受制于兩大因素:一是量能是否繼續放大;二是從科技股到週期股再到白馬股,高位股補跌是否得到有效遏制。
觸底跡象顯著
從近期市場運作看,量能縮量及前期強勢股持續補跌,對市場情緒影響較大,進而制約指數反彈空間,但這恰恰也是市場正處於底部區域的有力佐證。不過,值得注意的是,14日,食品飲料板塊逆市大幅拉升,通葡股份漲停,金種子酒、酒鬼酒等個股漲幅顯著。強勢股補跌顯現好轉跡象。
12日(上週三),兩市成交額創下四年來新低,不足2200億元。其中,上證指數成交額僅為934.5億元,較2015年4月20日上證指數11476億元的成交額,萎縮了91.8%。統計發現,9月份以來,有644隻個股日均成交額不足1000萬元,近四成個股的日均成交額不足2000萬元。
“梳理2008年至2017年這十年間出現的5次成交額極低時刻,發現歷次成交額低點約為上輪峰值的1/10。”安信證券分析師陳果表示,在此前5次成交額低點中有3次A股在隨後不久觸碰大底或迎來牛市。
另一方面,從歷史經驗看,強勢股補跌是市場調整末端最為明顯的特徵之一。回顧過去幾次市場出現連續幾個月的下跌行情,前期強勢股都會在尾聲階段殺跌,類似于2005年5月的貴州茅臺、萬華化學補跌,2011年12月同仁堂、洋河股份補跌,2012年11月的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歌爾股份補跌。
除此之外,根據統計,今年7、8月份上市公司普通回購規模分別為40億元、45億元,截至9月11日,9月份回購規模已達到13億元,市場預計本月回購規模仍然處於較高水準。
廣發證券表示,本輪迴購潮持續時間已與上兩輪迴購潮相當,側面佐證A股已處於中期底部區域附近。2009年以來A股共有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2017年11月至今三輪迴購潮,前兩次回購潮持續時間在9-12個月,本輪迴購潮已持續10個月,與前兩輪迴購潮相當。從前兩輪迴購潮來看,回購潮結束時,股市已經觸底或正在觸底。
市場臨近轉捩點
“參考2015年6月中旬-2016年1月末下跌時間週期,那麼今年1月末以來的下跌將進入尾聲,即市場將進入反彈準備階段。”一市場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從時間週期來看,上證指數低點存在週期規律,最近的低點是2016年初的2638點,32個月週期低點對應的是今年的10月份,這是今年重要的時間窗,考慮到節假日因素,時間窗有可能提前出現,市場走勢在9月中下旬或現轉機。
事實上,不光是技術面支撐市場反彈,國信證券分析師燕翔表示,市場將慢慢從“政策底”向“市場底”轉變,看好後續市場有一波像樣反彈的機會。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從壓制股市的內部因素來看,政策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轉向,特別是制約大盤的核心變數信用利差已經出現了持續回落的態勢,‘社融同比大幅回落’與‘信用利差大幅飆升’這兩座壓制股市的大山將會被移去。二是外部環境出現好轉,而近期人民幣匯率的企穩回升也將從穩定市場情緒及影響資金流動兩方面對市場形成利好。三是市場基本面不差。從已經公佈的上市公司2018年中報來看,上市公司整體的業績增速仍然不錯,ROE持續提高。”燕翔表示。
“持續7個月的下跌行情大概率已經結束。”聯訊證券分析師王鳳華表示,金秋行情大幕已經拉開,持續時間在40個交易日以上。
該分析師同時指出,未來行情展開具備多重催化劑。第一,9-12月,預計政策繼續放鬆且政策效果逐漸顯現。9月中旬公佈的社融增速有望觸底,基建投資也有望在四季度反彈,政策效果顯現將對市場反彈形成催化。第二,長期資金積極佈局:産業資本、險資和外資。A股估值接近歷史底部區域,體現出較好的長期投資價值,吸引了大量産業資本(回購)、險資和外資,MSCI比例提升,A股有望納入富時羅素指數,將帶來更多增量資金。第三,人民幣貶值勢頭緩和。第四,週邊事件階段性緩和。
關注週期與成長
半年報數據顯示,全部A股盈利仍保持穩步增長勢頭;當前市場整體估值水準相對較低,對市場中長期構成支援;連續調整後,指數技術性修復需求強烈。在此背景下,有哪些板塊值得關注?
中銀國際策略分析師陳樂天表示,在底部特徵逐漸齊備的大背景下,週邊事件出現階段性的緩和,重申對市場積極樂觀觀點,在市場的中期走勢中,均值回歸是最重要的規律,一個低估的市場不會持續下跌,一定會回到理論價值附近,建議尋找低估的龍頭板塊進行中長期佈局。行業配置上,推薦大金融板塊,看好其在底部拉升過程中的中堅力量,週期與成長也具備一定的彈性。
新時代證券分析師樊繼拓表示,目前大部分投資者認可現在的估值水準是底部區域,但這時候很多投資者反而不知道怎麼配置。因為經歷過傷痛,所以選股更為謹慎,對業績、估值、成長性都會有更高要求。但現在很多板塊靜態算業績估值都很好,但基本面尚沒有一年內超預期的邏輯,所以基於超預期邏輯選股難度大。在股市估值較低的當下,趨勢資金大概率還是離場的,增量資金主要來自長期配置型資金(海外資金、保險、社保等),所以在配置上看長做長,一個方向選擇估值最低的金融,另一個方向選擇估值雖然不是很低,但已經經歷過3年調整消化的成長股。成長股經歷過連續3年的調整,整體性的基本面拐點就在最近1-2年,考慮到股價拐點早于業績拐點,龍頭拐點早于整體拐點,成長股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多。成長股中各一級行業推薦配置順序:軍工>通信>電腦>新能源車>消費電子>傳媒。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