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點關口,市場再一次面臨方向選擇。上周後半段,滬指自底部連續回升,一度讓人燃起企穩反攻的憧憬,但進入本週,滬指最高觸及2791點後隨即折返,場內流動性、技術面壓力環比放大,題材熱點也加速輪動。隨著短期市場環境生變,等待大盤2800點附近的究竟是一場反擊戰還是拉鋸戰?場內外資金又該如何佈局?
分析人士認為,結合市場成交量、投資者觀望情緒加重等一系列變化來看,市場進入階段性磨底通道。就當前點位而言,許多優質公司和板塊已經進入價值洼地,選股以代替擇時或許是更為合理的策略。不過,風險交織下的市場風險偏好變化已成主導,是當前需要關注的重點。
多空博弈激化
相比上周後半段起滬指“三連陽”激發的熱絡反彈預期,本週市場重心不升反降,部分投資者謹慎情緒反而出現轉濃跡象,導致多空預期分化加劇。
本週二,滬綜指劇烈波動,盤中最高站上2791.39點後隨即調頭回撤,前一日表現強勢的電子、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電腦等板塊悉數下跌。昨日,盤面除軍工、地産等少數幾個熱點,交投環比更趨冷清。
一邊是題材熱點輪動切換,市場無法就做多方向達成一致。老的熱點往往來不及營造更加積極的財富效應便遭遇獲利盤和套牢盤的集中兌現,持續性欠佳;另一邊,市場又遲遲無法催化更多的新熱點,對場外資金吸引力也面臨下降。最終導致活躍資金左衝右突,短線操作需求更加突出。
反過來,短線思維發酵又帶來負反饋,進一步加劇了行情波動和熱點切換速率,一定程度上還鉗制了場外增量的入市交易信心。從近期市場走勢看,熱點波動已經從最初的逐日切換,轉變為盤中的“城頭變幻大王旗”。以昨日為例,建築材料、銀行、農林牧漁、地産等板塊盤中均掀起過明顯行情,但截至收盤卻僅有國防軍工、房地産指數報收紅盤。
除做多陣營內部分化外,場內資金近幾日還在連續大幅外流。根據wind數據統計,本週二、週三隨著股指中樞下移,每日從市場凈流出的主力金額分別達到118.92億元和138.49億元,雙雙處於8月以來高位水準;並且隨著資金流向重新切換為凈流出,每日“撤離”的資金規模也在擴大。從兩融餘額變化看,離場觀望亦是融資客們的普遍選擇。
預期分化、熱點分化、資金分化,最終令A股成交量連下臺階,大有考驗前期“地量”架勢。截至昨日收盤,滬深市場分別成交1012.21億元和1451.48億元,環比雙雙再度萎縮;創業板成交較上個交易日減少約69億元至441.42億元,創出12個月來單日第三低。
萬聯證券分析師常丹丹預計,近期市場成交量繼續維持在地量,熱點相對分散,漲停個股數也維持在30個以下,市場謹慎情緒依舊佔據主導地位。從消息面來看,上週五人民幣匯率的大幅反彈有利於減輕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擔憂,提升市場風險偏好。但市場情緒的恢復需要時間,市場情緒難以大幅扭轉。
不容忽視的是,當前市場技術面也面臨滬綜指2800點和創業板1500點反壓,這與本週大盤2800點位“恐高”表現不無關係。均線方面,滬綜指站上20日均線後一方面回踩壓力凸顯,同時向上還有60日均線阻力;同時,8月2日滬指下挫時留下明顯的跳空缺口,能否順利回補也會影響資金預期判斷。
出清時間料相對較長
誠如機構人士所言,當前市場其實不乏利好消息的支撐提振,但總體上看,仍呈現多空消息交織局面,市場走向難以明朗。
在萬和證券分析師費瑤瑤看來,上周積極因素正在逐漸的累加,政策拐點到來,“逆週期因子”推出以及充分合理流動性等因素疊加投資者信心有望企穩。但目前而言情緒面依舊極度敏感,並沒有被消息面的積極因素緩釋。消費下行、基建效果有待檢驗,此外通脹問題更是加深了市場的擔憂情緒,成為近期關注點。
國海證券分析師陳曉朋也認為,綜合來看,銀行、非銀金融等權重行業以及前期跌幅較大的內需消費板塊是近期市場的主要關注點,並且上述板塊對主要指數以及市場的穩定而言是比較重要的,但上述板塊在當前位置很難推動市場整體出現較為明顯的趨勢性行情,這也是市場成交低迷背後的重要邏輯。
陳曉朋坦言,當前市場的出清過程非常緩慢,整體市場環境依然艱難。低迷的成交、不確定的內外部環境都意味著市場在底部徘徊、出清的過程會相對較長。
不過,畢竟當前市場已經來到估值底部,成交觸及“地量”後雖然持續低迷,但積極地看,也透露出幾分惜籌意味。除非爆發超預期利空,否則風險偏好大幅惡化的可能性十分有限。
梳理券商研報不難發現,在看清短期風險的同時又認同市場環境改善向好,這也是當前主流券商的共識。一是估值的下殺已經讓很多優質的公司獲得更多長線投資者關注。二是監管層對於市場的關注和險資抄底穩定市場情緒。三是中報業績消除了市場對於“殺盈利”的擔憂。
談到行情拐點何時到來這一問題時,國泰君安證券表示看好9月金秋行情的展開。從交易的邏輯出發,一方面是機構仍有較大加倉空間,二是相對市場風險彈性更佳,三是符合未來中國經濟轉型的大方向,製造業中“TMT”預計將會是金秋行情的主線。
但從市場結構角度看,國泰君安證券同時強調,對於週期而言將始終存在著中期邏輯缺陷的問題,影響投資者持股堅定性。交易集中疊加近期消費數據走弱,消費板塊回調壓力極大。消費抱團形成的交易結構問題是否充分釋放,中報能否進一步增強業績強勢延續信心均需繼續跟蹤觀察。整體看,市場進入階段性磨底階段。
防風險挖機遇並重
那麼,成交縮量、熱點萎靡、技術壓力加速顯現,但向下依然具備中期支撐格局下,投資者應該如何理解機遇和風險關係?短線該如何佈局呢?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認為,金秋行情的展開仍有待兩大風險的進一步緩釋,這就決定了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將會是一個反覆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調結構比加倉位更重要。
具體而言,製造業中的“TMT”(電腦/電子/通信/軍工/機械)屬於估值敏感型受益於風險偏好修復邏輯,交易結構良好,隨著信用風險的緩解,股票質押影響由負轉正將為其提供較強反彈基礎,從政策層面來看,以資訊消費三年行動計劃為代表的相關政策利好預計將會陸續釋放,將為相關行情板塊的展開提供催化。
就佈局策略而言,有機構人士表示,就當前點位而言,許多優質公司和板塊已經進入價值洼地,選股以代替擇時或許是更合理的策略。
聯訊證券也指出,真金白銀的場外資金進場還有一定時間,阻力位前配置品種的選擇上還是需要甄別:中線資金以金融股為底倉,適度配置漲價預期的週期股以及補跌後估值更為穩定的大消費股,短線資金則可以考慮關注政策扶持的超跌反彈板塊切換操作,如基建、通信、自貿區,“一帶一路”等題材。
對於微觀層面的風險甄別,國金證券分析師李立峰強調,在國內經濟景氣度平淡,去杠桿、去産能以及大多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背景下,A 股中報業績較難找出大幅超市場預期的子行業,需要手握“放大鏡”一一排雷中報風險。業績才是上市公司質地的試金石。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