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連跌六日 分析師:改革預期阻攔A股“跟風”
- 發佈時間:2014-09-16 07:3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陳娟娟
不少投資者都注意到,在過去一週和昨日(9月15日),A股、港股兩個市場出現截然不同的走勢。A股自9月初高歌猛進,累計漲幅高達5.5%;而港股恒生指數則在9月3日之後就一路下跌,距高點已跌去4.84%。
為何會出現上述差異?未來一段時間A股是否將跟隨港股市場迎來下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此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
恒生指數累計下跌千點
9月對港股而言,是頗為熱鬧的時段。恒生指數9月1日微幅上漲,勉強實現“開門紅”;9月3日大漲2.3%,創下6年多以來收盤新高;在9月4日,恒指盤中衝上了25362.98點,再創新高。
不過,從9月5日開始,恒生指數連續下跌,昨日該指數報收于24356.99點,僅6個交易日的時間,相較昨日收盤點位,指數從4日的最高點累計下跌1005.99點,跌幅達3.8%。恒生國企指數則更不妙,6天時間從最高點位累計下跌5.3%。
反觀A股市場,9月1日~5日,上證指數日K線圖拉出紅彤彤的五連陽,漲幅達4.93%,逼空行情讓不少投資者“驚呆了”。其後出現三個交易日的調整,9月12日再漲0.88%,昨日(9月15日)又漲0.31%。9月初至今,累計漲幅已達4.63%。
在兩地市場 “冰火兩重天”的背景下,AH溢價指數也創下近4個月以來新高,達到95.98點。換言之,A股相對港股更便宜的情況已得到改善。
港股連續下跌的原因是什麼呢?香港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黃德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恒生指數短期內的調整是正常的,原因有三:
“一是受匯豐控股事件影響,其未來在指數中比例會降低,導致基金被動賣出股份,且匯豐還要面對歐美監管機構繳納罰款的要求,這對股價將構成壓力;二是蘋果發出新産品後,科技網路股行業利好兌現,出現回吐,這也是正常現象;三是阿里巴巴上市,騰訊股價出現下跌。”
東莞證券分析師潘紹昌對記者表示,港股市場主要還是受到美聯儲調整加息預期及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等利空因素影響,從而導致港股市場承壓。
此外,由於港幣和美元是聯繫匯率制度,股票價格以港幣計價,所以受美國影響較大,港股連續調整並不令人意外。反觀A股,由於目前人民幣實施匯率管制,所以相對所受的外來衝擊較小。
分析師:恒指中線趨勢仍較好
近期A股跟風港股市場漲跌的情況已不止一次出現。以本輪行情啟動為例,恒生指數5月初就有所動作,而上證指數在7月下旬才真正走出一波像樣的行情。那麼,此次恒生指數連續下跌,上證指數會不會之後跟風下跌呢?
國元證券分析師張浩涵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兩個市場的關注點不同,投資理念和偏好也不同,因此目前出現漲跌不一致的情況。“A股市場更關注改革預期以及風險利率上行的預期。而港股市場更關注國家的經濟數據,最近經濟數據不算太好。換言之,A股看重‘預期’,而港股看重具體的經濟數據,看重經濟真正企穩的‘證據’。”
同時,10月漸近,美聯儲是否加息一事也會對港股市場形壓力。不過他認為,不必過於悲觀:“恒生指數的中線趨勢仍然保持得很好。”
在張浩涵看來,目前還看不到A股會跟風下跌的跡象。“在未來,即使A股會像港股這樣出現一個向下調整的階段,但中線行情趨勢沒有變,重心還是在上移。我同時看好A股和港股。”
而在潘紹昌看來,目前A股階段性調整的可能性較大,主要有以下因素:經濟數據低於預期,發電量、工業增加值和融資規模均低於預期,加上貨幣政策並沒有體現出要全面刺激的意圖,因此,數據預期失速和政策並未大幅寬鬆可能影響經濟增長,股市階段性調整的壓力較大。
潘紹昌同時表示,“但是我們也看到,近期市場改革的信號十分明顯,包括石油石化、地方國企改革等,都是能夠推動市場走好的重要原因。因此,指數在階段調整之後,仍然有繼續上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