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港股 > 港股大勢 > 正文

字號:  

港股創六年新高 25000點一線恐現爭持

  • 發佈時間:2014-08-18 07: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8月已過去一半,恒生指數不負眾望,在“紅七月”的基礎上再次上攻,上週五甚至一度衝上25000點關口,創下六年新高。但尾盤稍有回落,報收于24954.94點,距25000點僅一步之遙。那麼,眼下這個重要關口,市場人士是如何看待的?滬港通“紅利”還能持續多久?在本週的“一週港股訪談”中,《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邀請到了金利豐證劵研究部董事黃德幾以及匯業證券資深策略師岑智勇,為讀者分析港股後市。

  警惕利好兌現

  NBD:上周港股突然再次轉強,兩位認為是什麼因素所致?

  黃德幾:去年我曾説過,恒生指數今年有望達到25000點,機會可能出現在今年8月、9月,而上周已非常接近該點位。指數走好的原因,是近期港股市場好消息不斷,比如滬港通、國九條、內地經濟第二季7.5%的增長符合預期,以及不同行業的多重利好消息。另外,歐美市場高位整固,總體來看也算是好的。再有,港股上市公司業績總體不錯。

  岑智勇:周內港股再創近年高位,但美國、歐洲、日本及中國的宏觀經濟數據,並不理想。美國7月份零售銷售按月持平,遜預期,樓市需求也有隱憂。歐洲方面,德國7月企業信心指數從6月份的27.1急跌至7月份的8.6,該國GDP更錄得倒退,影響到歐洲經濟。日本也因消費稅的調升令日本個人消費減少,拖累日本次季GDP收縮6.8%。

  內地周內公佈的經濟數據亦欠理想。7月社會融資規模大幅收縮至2731億元,比去年同期少5357億,環比下降86%,為2008年10月以來最低;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3.5%,增速放緩;新增人民幣貸款及7月人民幣存款數據也不樂觀。此外7月零售銷售年率及工業生産年率分別為12.2%和9.0%,都低於預期。香港方面,第二季的本地生産總值較第一季實質下跌0.1%。數字反映出,受週邊及內地經濟影響,香港經濟也現放緩,基本面有轉差的現象。

  儘管近期全球經濟數據都欠理想,但這令投資者憧憬美國或不會提早加息,又或者是延遲加息步伐。在預料低息環境將會持續的情況下,利好美股,並帶動全球股市向好,包括港股。

  NBD:恒指逼近25000點關口,後市突破的概率有多大?如果能夠突破這一重要心理點位,對市場有怎樣影響?投資上該如何部署?

  黃德幾:近期恒生指數在25000點有一定阻力。恒生指數現已充分反映了種種利好因素,在未來一到兩個星期,有獲利回吐的壓力。

  岑智勇:恒指一度升穿25000點,最高曾見25010點,但收市未能企穩其上,預計後市有機會在25000點水準爭持,但回調機會大於上升。若恒指再創新高的話,或會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態勢發展,走勢反反覆復,甚至出現“高處不勝寒”的情況。再者,香港三大官員都已先後提醒市場風險。因此個股選擇方面,投資策略應以保守為尚,例如選擇防守性較高的公用股,或者REITs等較高息的産品。

  滬港通影響已提前消化?

  NBD:有消息稱,滬港通臨近,內地散戶在香港開戶數激增,對此怎麼評價?

  岑智勇:由於滬港通的交易金額有限制,雖然近期內地散戶開立港股戶口的人數增加,對整體成交有提振作用,但幅度或有限。因此,港股仍會由外國、本地及機構投資者主導。再者,近期港匯偏強,料有資金流入,ETF或會成為新的熱門投資品種。整體而言,滬港通的最大受益者,會是港交所,其次是中資券商,投資者宜多加留意。

  黃德幾:內地投資者來香港開戶,只是多了一個投資渠道。當然,投資香港市場,可以使內地投資者平衡投資組合的風險。

  NBD:滬港通對港股及A股的影響會持續多久?

  黃德幾:我的觀點是,滬港通對於港股的利好程度,比不上A股。同一隻股票,特別是恒生指數的成分股,大部分權重股H股的股價都比A股要高,因此滬港通對於A股的利好作用明顯。從長期來看,A/H股之間同股不同價的情況會有改善。另外,有投資者預期未來不僅是“滬港通”,可能會變為“深滬港通”,所以一些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A股企業股價,已經提前開始炒作。

  但坦白説,隨著時間推移,滬港通的利好不可能無限制炒作,其利好已在股價上反映了百分之八十到九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