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港股 > 港股大勢 > 正文

字號:  

細數港股牛熊:受惠內地屢創新高 高度開放易受衝擊

  • 發佈時間:2014-08-18 07: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滬港通備戰提速,恒生指數繼續高歌猛進,上週五(8月15日),恒指盤中一舉突破2010年高點24998點,且衝破25000點大關,創下6年來新高,收盤報24954.94點,漲0.62%。

  從1964年恒指面世,至今已經過去50年有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期間恒指經歷了多輪牛熊市,而在這些劇烈的起伏背後,除了受香港地區內生性經濟發展的影響外,香港與內地市場愈發緊密的聯繫以及高度接軌國際資本市場的生態環境,令港股較之A股市場,顯得更為複雜多變,這也是香港股市一道獨特的風景,值得初入港股的投資者細細體味。

  受惠內地經貿往來 港股屢創新高

  據香港聯合交易所史料記載,恒指原是恒生銀行在1964年開始編制,以33隻具有代表性股票表現為基準的內部參考指數。

  目前,恒指已經發展成為一項自由流通股市值加權指數,成分股為精選香港證交所上市公司,共計50家,恒指成分股再細分為四個子指數,分別是工商業、金融、公用事業以及房地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截至上週五收盤,按指數權重排序,最大的五家依次為匯豐控股、騰訊控股、中國移動、友邦保險和建設銀行

  1992年7月,海虹集團股份成為首家利用IPO在聯交所上市的香港註冊成立的內地企業,次年7月,首家H股公司青島啤酒開始在港交易。

  隨著1997年香港回歸,內地與香港市場的經貿往來愈發密切。2003年6月,香港與內地簽訂《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港交所在內地的首個代表辦事處於同年在北京啟用。不久後,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期貨及期權合約推出,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大型金融股紛紛登陸港交所。

  受益於香港地區及內地經濟的強勁增長,港交所旗下證券及衍生産品市場在2006年表現卓越,接連刷新多項紀錄。恒指于2006年12月28日升至20001點的歷史新高,H股指數飆升94%,衍生品市場交投量大增,全年共有4291萬張期貨及期權合約成交,較2005年增加68%。

  這一次,即將開啟的滬港通又會否成為新一輪牛市的發動機?據記者統計,自4月10日李克強總理在博鰲宣佈“滬港通”項目以來,目前恒指累計漲幅為7%,最近兩個月來漲勢明顯。

  高度開放 易受國際市場影響

  內地投資項目的涌入為香港經濟注入了活力,由此帶來的紅利也在二級市場上顯露無遺。然而,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國際化資本市場,在面對來自全球市場的衝擊時,香港往往成為首先受到攻擊的對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歷史上極為凶險的幾次股災均與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市場地位不無關係。

  1987年10月16日(週五),美國道瓊斯指數當日收盤大幅下跌91.55點,引發全球股市連鎖反應,在隨後的週一(10月19日),恒指急挫,收報3362.39點,受香港暴跌影響,各亞太地區股市全面下瀉,如多米諾骨牌般隨各時區陸續開市擴展至歐洲市場,並最終繞地球一圈回到紐約,當日道指大跌逾20%,這一天后來被稱為“黑色星期一”。

  香港聯交所于10月20日至23日緊急停市四天,期間恒指期貨亦暫停交易,市場信心受到重挫。為挽回投資者信心,10月24日,銀行公會宣佈降息,次日晚,香港財政司宣佈以期貨市場的主要經紀商及香港期貨公司股東提供的10億港元,加上外匯基金中提取的10億港元,共計20億港元,作為備用貸款,支援香港期貨保證有限公司,拯救期貨市場。

  然而,如此大力度的救市行動依舊無力驅趕咆哮而來的熊市,當10月26日重新開市時,恒指日內暴跌43%,期指更下跌1554點,以八萬張未平倉合約計算,共62億港元,遠超保證公司的承受能力。

  10月27日,香港財政司宣佈由外匯基金撥款10億港元,連同中國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再貸款10億港元共20億港元備用貸款,併發動香港大財團聯手救市,才勉強保證市場生存。

  在這次襲擊全球的股災中,唯有香港地區停市四天,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聲譽遭到嚴重損害。很多投資者爆倉出局,更極大地打擊了海外基金對香港市場的投資信心,使股市、期貨市場長期低迷。

  另一次令港股投資者印象深刻的熊市出現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為了趁亂大賺一票,1997年,以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炒家將矛頭對準了東南亞金融市場,被視為最薄弱一環的泰國成為最先被攻擊的對象。1997年7月2日,泰國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泰銖匯率一瀉如注,亞洲金融風暴一觸即發。

  當年10月,國際炒家轉戰香港,與美元掛鉤的港元受到衝擊,恒指在10月20日跌至12967.82點後,10月23日進一步下跌至9766.72點。隨著銀行同業息率持續波動,恒指于1998年8月13日跌至6544.79點低位。

  為捍衛聯繫匯率制度,政府向市場注入約1200億港元購入藍籌股,恒指在兩星期內反彈至8000點水準,其後恒指穩步上揚。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開始浮現,當年1月16日,恒生指數下跌1386點。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希其後宣佈救市,但仍難扭轉市場信心,全球股市繼續大跌。由於港股市場沒有實施限制沽空,市場一旦有消息出現時,其往往成為沽貨首選地,令股市波動異常劇烈。

  2008年9月至10月間,美國投行雷曼兄弟宣佈破産,同時美國國際集團亦瀕臨破産邊緣,受全球金融風暴衝擊,恒指在2008年10月27日下挫至10676.29點,創下2004年5月以來新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