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歷史數據揭四波減持低谷:大盤企穩看這個神奇信號

  • 發佈時間:2015-12-09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沒有只漲不跌的行情,也沒有只跌不漲的行情,因此投資者都知道應該高拋低吸。

  既然産業資本集中減持潮對應著牛市的高點,那用什麼來衡量市場的低點?

  答案仍然可以在産業資本動向上找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歷史數據顯示,在産業資本減持于一個較長時期內處於地量水準後,滬指往往會迎來一波上漲。這個規律如同産業資本減持潮對應牛市高點一樣,屢試不爽。

  統計數據顯示,在産業資本密集減持潮之後,A股市場易現巨幅調整,那麼有無相應數據可以提前挖掘市場企穩信號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統計後發現:在産業資本密集減持潮之後,減持公司數達到地量水準時,即産業資本認為股市已到跌無可跌的地步時,市場容易出現企穩信號。

  記者利用Choice數據,以周為單位統計了2005年1月1日~2015年11月30日期間,一週內産業資本合計減持規模低於40家的情況,以及此時指數的運作情況。通過梳理近10年産業資本減持數據,記者注意到,史上有四次較大規模的産業資本減持低潮期,此後指數也很快觸及大底或階段性底部。

  換言之,在産業資本出現減持低潮後,行情走勢會趨於企穩。過去10年中,産業資本減持低谷期出現在2008年、2010年、2013年和2014年。而當時大盤點位也是處於階段性底部甚至歷史大底。如2008年産業減持低潮之後,滬指處於2400點低位;2010年減持低潮之後,滬指在2380點低位區域;2013年産業資本減持低潮期,滬指處於2100點底部;在2014年産業資本減持低潮期後,滬指處於2035點的底部區域。

  當然,除了觀察大勢,也要把握當下行情,對此,融資盤龍虎榜能揭示出嗅覺靈敏的資金的最新狙擊對象,公眾號“添升寶”每天早8點送出潛力牛股,上週一轟中包括法拉電子力帆股份在內的12隻漲停股,昨日斬獲包括浙江東日在內的3隻漲停股,多位私募操盤手錶示,“添升寶”對把握短線機會有效。

  第1波減持低谷後 滬指漲77%

  回顧過往行情,2008年A股大跌給投資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大小非”減持。2008年全年,滬深兩市“大小非”合計公告減持解禁股份832筆,合計減持金額414.89億元。2008年1~3月,滬指在3300點~5500點區間運作,“大小非”在滬指運作于相對高位的區間時減持力度加大,3個月內合計減持106.94億元。

  2008年4月21日,滬指創調整新低,“大小非”減持成眾矢之的,證監會推出“大小非”大宗交易平臺。

  2008年5月14日,上證所發佈《證券異常交易實時監控指引》,規範“大小非”違規減持;當年7月21日,證監會又出臺規定加強“大小非”減持資訊披露,要求“大小非”減持需定期披露。此前,滬指一度考驗前期低點。

  此後,産業資本出現第一波減持低潮期,2008年8月3日當周~11月9日當周,産業資本連續13周出現減持地量(即所有産業資本一週減持的上市公司數量合計低於40家,下同),滬指連續大跌近尾聲,在2008年10月31日出現1664點大底,並從此開始迎來一波高達1814點的反彈行情。滬指從2008年10月31日的1664點低點上漲至2009年8月7日的3478點高點,期間累計漲幅達77%。

  第2波減持低谷後 滬指漲17%

  中登公司數據顯示,2010年1月,滬深兩市股改限售股份共解禁25.8億股,較2009年12月環比減少近五成,當月,“大小非”減持解禁股5.72億股,不僅環比減少53.4%,更是降至2009年1月以來的一年內低點。同時,2010年1月“大小非”日均減持解禁股0.29億股,也創下15個月以來的新低。

  此外,數據顯示,2010年1月,大小非減持數量佔當月成交量的比重相較前一個月大幅下降。根據相關規定,自2010年1月1日起,轉讓限售股取得的“財産轉讓所得”將按20%的比例徵收個人所得稅。有業內人士表示,2010年“大小非”減持數量大規模下降,不僅與A股下跌時投資者減持意願不足有關,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上述限售股轉讓徵收個人所得稅新規的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第二波産業資本減持低潮出現在2010年5月30日當周~7月25日當周,産業資本連續7周出現減持地量,大盤于2010年7月2日見到2319點階段性底部,20周之後,大盤上漲至11月12日的3186點,漲幅達16.95%。

  第3波減持低谷後 滬指漲23%

  2013年A股市場以震蕩整理為主,全年滬指跌4.82%,深成指跌6.6%,但這並未影響到上市公司高管套現熱情,諸多原始股東一到解禁期滿就跑路。網際網路和移動互聯網無疑是2013年的投資熱點,這類題材股也成了套現重點。

  2013年,A股上市公司收購遊戲公司的案例屢見不鮮,相關個股呈現短時間加速上漲態勢,這類公司大多集中在中小板和創業板,由於原始股東入股成本極低,股價大漲使得賬面收益更加豐厚,解禁後自然有強烈的減持需求。而相應公司通過中報釋放業績,拋出“高送轉”配合股東減持的案例不在少數。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13年中報公佈之後,市場出現了難得一見的産業資本減持低潮期,2013年6月23日當周~12月8日當周,産業資本出現連續17周的減持低潮,近半年時間産業資本均處於減持地量期,大盤在2013年6月28日砸出低點1849點之後,到2013年9月13日觸及階段性高點2270點,漲幅為22.76%。

  第4波減持低谷後 滬指漲151%

  2014年上半年,除創業板指小漲外,其餘主要指數均下挫。股指表現不給力的同時,上半年上市公司遭遇減持的消息此起彼伏。統計數據顯示,以公告減持時間計算,2014年上半年,698家A股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遭重要股東合計凈減持606.89億元。

  彼時大盤也處於底部區域,産業資本減持動力也在減弱,2014年1月12日當周~6月22日當周,出現了連續20周的減持地量,隨後指數一路拉升,開始了A股史上第二輪大牛市行情,滬指從2014年3月14日當周1974點低點,一路漲到2015年6月12日的5178點高點,區間漲幅達151%。

  A股四大魔咒

  @中石油魔咒

  中石油魔咒算是A股市場的頭號魔咒,自2007年底中石油上市以來,只要這只票大漲,其他個股,特別是各種題材股一定會暴跌。以至於中石油成了A股最有效的看空信號。

  @4·19魔咒

  歷史數據顯示,4月19日前後A股常會出現一次大跌:2007年4月19日,上證指數大跌4.52%;2008年4月18日(19日為週末),上證指數大跌3.97%;2009年4月19日,上證指數大跌1.19%;2010年4月19日,上證指數重挫4.79%;2011年4月19日,上證指數大跌1.91%;2014年4月21日(19日為週末),上證指數跌1.52%。

  @世界盃魔咒

  在A股歷史上,世界盃期間A股低迷概率也很大。數據顯示,在A股經歷的五屆世界盃期間,其中三跌兩漲。而2010年的世界盃期間,上證指數從3000點左右下跌至2400點,跌幅高達15%。

  @招商策略會魔咒

  近年來,招商證券一年兩次的策略會成為A股“大殺器”,幾乎每次召開都引來市場大跌。數據顯示,2011年12月13日~14日,招商2012年度策略會,上證指數分別大跌42.95點和20.07點;此後,該規律在2012年~2015年的年度策略會及中期策略會上都得到顯現。昨日(2015年12月8日),招商證券2016年度策略會召開,滬指再度大跌1.89%。

  同步播報

  A股為啥低迷?投資者在等基本面明朗

  ◎每經記者 余強

  毫無意外,招商證券再一次“戰勝”市場。昨日(12月8日),2016年度招商證券投資策略會在深圳召開,此前一直擔心招商策略“魔咒”的投資者們還是領略了下跌的苦楚:A股全線下跌,滬指跌1.89%,收于3470點;創業板指跌1.70%,失守2700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每逢招商策略會,A股似乎真的必經一劫,但下跌更深層次的因素是:在IPO啟動+註冊制推進的背景下,普通投資者暫時未能吃透政策動向,因而謹慎心理大增。

  招商策略魔咒持續

  近日,一封所謂小散致招商證券的信爆紅網路。信中以小散的語氣表示:近幾年來,貴公司(招商證券)一召開年度策略會,市場就會大跌的“招商證券策略會魔咒”一直流傳,且數次均有應驗,與港股市場中的“丁蟹效應”異曲同工。為此,貴公司的年度策略會也常為股民們所調侃,把貴公司的策略看成市場轉向的風險標。

  昨日,2016年招商證券策略會議在深圳召開,與此同時,A股市場在經歷週一震蕩後,開始新一天的交易。滬指在早盤低開後便在震蕩中持續走低,市場擔憂的招商策略魔咒再一次應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了近年來招商證券策略會當日市場表現,發現該魔咒準確率驚人:2011年12月13日~14日,招商證券2012年度策略會,上證指數兩個交易日分別下跌42.95點、20.07點;2012年12月13日~14日,招商證券2013年年度策略會,上證指數開會當日跌21.25點,次日漲89.15點;2013年12月11日~12日,招商證券2014年年度策略會,上證指數分別下跌33.32點、1.37點;2014年12月9日~10日,招商證券2015年年度策略會,上證指數12月9日當天大跌163.99點,次日漲83.74點。

  政策動向成關注焦點

  雖然招商策略會魔咒再一次應驗,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與其將市場下跌單純與招商策略會掛鉤,不如探究市場基本面。從目A股行情表現來看,熱點散亂、成交不振,市場經歷上周“假風格轉換”後再次陷入低迷。進一步來看,本年度最後一個月將發行28隻新股,對市場的抽血效應不可小覷。此外,資金進一步被降低杠桿,監管風暴持續,使得增量資金減少,場外資金越發處於觀望之中。

  在招商證券此前發佈的策略週報中同樣表示:投資者需要“謹慎謹慎再謹慎”:從國內外宏觀數據(經濟、海外、匯率、美元等)來看,都缺乏支援短期繼續上漲的理由;從股票市場震蕩程度、板塊輪動、個股賺錢效應和兩融流入狀況等各方面情況來看,也不太支援短期持續上漲;從市場漲幅來看,已進入此前救市後的寬幅震蕩區域中間位置,不易突破;IPO重啟與註冊制推進的消息讓部分投資者原先的做多心理有些鬆動。

  北京望道投資管理公司投資總監王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認為當前市場低迷的主要原因是有關註冊制推進的消息,一般投資者拿捏不準後市政策動向,觀望氣氛濃厚,從而産生落袋為安的心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