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資金回流A股或迎轉機 將推動股市企穩
- 發佈時間:2014-10-27 09:05:00 來源:深圳特區報 責任編輯:劉小菲
連續3個交易日12隻新股發行,凍資或達9000億元,A股再次遭遇新股發行帶來的脈衝式衝擊,滬深股指上週全線收跌。隨著這一輪新股發行的結束,市場短期有望因資金回流迎來反彈。但由於宏觀經濟探底、滬港通可能延遲等因素影響,市場對中期走勢仍存分歧。
新股吸金股指縮量回調
隨著新股發行抽資效應顯現,滬深兩市從上週二開始,股指連續回調。上週四滬指更是快速下挫,最低下探至2297點附近,創出本輪調整行情以來的新低,之後在2300點止跌回升,全周收跌1.66%。創業板指數連續破位,跌幅放大至1.83%。
低迷的走勢使得市場成交額受較大壓制,滬深兩市週四成交在3000億左右,較前期4000億的水準明顯下降。
從行業來看,上週全部板塊均以綠盤報收。其中,通信、銀行、電腦、交通運輸板塊跌幅相對較小。銀行板塊因為估值較低、業績穩定,逆勢走強,成為了弱勢市場中的避風港。相形之下,前期走強的鋼鐵、煤炭、輕工、有色、醫藥等板塊表現疲弱,跌幅均在3個點之上,成為拖累股指下行的主要力量。
在市場熱點缺乏的情況下,次新股幾乎成為市場唯一的亮點。新股密集申購重新開閘,涉新領域成為不少短線資金的聚集地。
市場整體依然膠著
上周股指破位下跌,一方面是之前累計了大量獲利盤回吐所致;另一方面,本輪新股申購將大量資金從市場抽離,在一定程度上也壓制指數的反彈。
經過此輪下跌,隨著新股發行的衝擊結束,大盤又將何處演繹?
從影響市場的一些基本因素來看,儘管上周公佈的10月PMI初值為50.4,創三個月新高,不過單一數據尚不足以令市場快速扭轉經濟增速下行的預期。分析師們仍普遍認為,宏觀經濟較弱的態勢沒有改變,宏觀政策溫和刺激的模式也沒有改變。這意味著市場整體依然膠著。
從資金面來觀察,9月份新股凍結的資金達到8600億元,遠高於此前的市場預期。由於打新熱情持續高漲,導致本輪新股的凍結資金規模有望進一步上揚。隨著本週一、週二新股認購資金相繼解凍,預計新股給市場帶來的長期衝擊有望逐漸減小,成交量會有所回升。匯豐晉信基金的策略分析師認為,市場在經歷連續破位後有望企穩反彈。
對於一些影響資金面的中長期因素,例如融資融券的空間問題,博時基金認為,融資融券的餘額還遠未探到天花板,初始融資買入多少與後續股價漲幅高低無關,但融資餘額的增加與上漲同時發生,有助於放大漲幅。
此前有消息稱,數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已收到央行通知,將通過常設借貸便利( SLF) 獲得流動性支援,共計金額約 2000 億元左右。有機構預計,釋放流動性規模將高於此,增強了放水預期。
短期仍有結構性機會
伴隨著市場的破位下行,市場氣氛也迅速逆轉,機構投資者紛紛唱空短期市場,認為市場進入中期調整的可能性較大。
富國基金策略分析師認為,從技術面分析,上證指數日K線經過連續下跌後有望短期企穩,但略作修正之後繼續下探的概率較大。
天治趨勢精選的基金經理周雪軍則認為,經過8、9月份股市一波較顯著的漲幅,本月股市出現調整也比較正常。未來市場整體依然膠著,大的變局有賴於總量貨幣政策的變化。同時,自下而上選擇細分行業、挖掘轉型個股依然是當前獲取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
實際上,本輪行情以來,主題性投資機會始終熱點不斷,且快節奏、碎片化特徵明顯。隨著市場的調整壓力加大,機構投資者有可能放棄陣地戰、系統性做多的立場,而更多地採取結構性戰術,挖掘主題性機會。
博時基金建議從領導人、企業家、民眾、創新者和海外投資者五類人的角度出發來尋找主題性的交易機會:國企改革、國防軍工;並購重組、跨界轉型;60後、90後新中産的消費、低關注度公司;疫情和專利藥到期;滬港通開通後稀缺性標的受關注。
匯豐晉信基金則認為,市場快速回調後,不排除主機板及創業板有反彈動能,特別是有業績支撐和重組預期的中小盤股,局部熱點仍有望延續。後續值得關注的行業有高鐵基建、節能減排、環保、醫藥、高送轉概念等一些國企大盤股。
相關新聞
滬港通對兩市行情影響有限
重在國內資本市場與國際對接
滬港通啟動在即,市場密切關注上海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後對行情影響。但有經濟學家25日在上海指出,新入市資金難以“興風作浪”,滬港通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通過向海外投資者放開,逐步實現國內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的制度對接。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25日在上海的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上表示,滬港通促使上交所和香港聯交所在制度規則上對接,而香港股票市場作為成熟的國際市場,能夠幫助中國國內資本市場在交易規則、制度安排和定價方面逐步與國際接軌,是國內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林採宜表示,滬港通就好比是資本市場的自貿區,是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試驗田。滬港通正式運作後,同在滬港兩地上市的公司股票價差或將收窄,但鋻於兩市對彼此放開的投資額度佔市值不超過3%,新進資金難以對市場行情造成較大波動。
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范興成指出,滬港通打破了中國資本市場封閉運作的局面,推動國內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亦有助於進一步利用國際市場服務中國經濟。此前機構紛紛指出,儘管當前外資可通過申請QFII和RQFII投資中國資本市場,但實際利用率並不高。相比之下滬港通沒有託管和通道費用,交易成本低,預計未來更多海外資金選擇滬港通進入國內資本市場。如若推行順利,滬港通的投資額度亦有望進一步放寬。
范興成表示,滬港通的設立是資本市場通過開放倒逼改革的體現。國內資本市場在發行制度、資訊披露和投資理念方面的缺陷將因此得以完善。境外投資者通過進入中國A股市場,一方面將有助於在國內培養價值投資理念,也有望加快諸如股票發行制度等相關資本市場改革的推進速度。
滬港通的開通對上海邁向國際金融中心也有推動作用。林採宜表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確立最終是通過金融交易對全球市場的影響體現。“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否和時間最終要看上海金融市場交易量對全球的影響力、交易參與者的多元化程度,以及市場遊戲規則的全球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