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機構預測大勢:2380點區間震蕩
- 發佈時間:2014-10-10 08:52:3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大摩投資:放量震蕩明顯加劇 短線衝高後謹防回調
綜合來看,週四主機板分時走出“V”型走勢,成交量進一步放大至4500億左右。從技術面來看,早盤指數的跳水力度並不弱,但是午盤之後指數的反彈也非常強勢,市場整體表現出濃重的牛市洗盤的意味。我們認為短期市場量價配合良好,目前滬指上方至前期高點2444.80點之間已經沒有明顯技術性阻力,在政策面偏暖的背景下預計指數短期仍有繼續上漲動力。但是從基本面來看,10月份A股走勢可能會比較複雜。除了大盤持續上漲帶來的獲利拋壓之外,10月份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及滬港通兩大政策性因素面臨利好兌現也將對A股走勢形成一定的壓制。我們認為10月份像今天這種盤中的洗盤甚至是周中某一天大幅下跌式的洗盤可能都會出現。這樣的短期可能的調整更多是基於快速反彈後的進一步技術修正,這也是指數反彈過程中的一部分。策略上我們建議投資者短期操作上輕指數重個股為宜,對於低價國企改革板塊以及衍生的軍工概念以持股待漲為主。
國泰君安:向改革要紅利 反彈步入第三階段
2400點將近,波瀾壯闊的400點大反彈指日可待,後續是否將迎來更大牛市行情 ?記者就此採訪了今年多空大戰的明星團隊——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策略團隊。從提出400點反彈觀點至今,大半年的時間,市場質疑不止,同行挑戰不斷,究竟他們是如何扛住爭議,堅定看多,為何堅守400點,後市又將如何演繹?
400點前世今生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喬永遠解釋了400點論的前世今生。追溯到今年二季度展開的多空大戰,4月份的時候,市場對於經濟增長的擔憂不斷積累,因而對股市的判斷普遍偏悲觀。而國泰君安策略團隊正是在這個市場最為蕭條的時刻,堅定喊出“400點大反彈”市場看多觀點。
喬永遠表示,當時在保持對宏觀經濟波動高度關注的同時,將更多的因素納入了思考,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貼現率”下降這一點給予了高度重視。他們認為無風險收益率的下降將會帶來市場估值中樞上揚,因而做出了400點大反彈的判斷。當時可以明確觀察到A股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正在出現下行拐點,並指出增量資金有望就此流入,推動A股在高分紅、低估值大盤藍籌帶領下出現大級別反彈。
該觀點邏輯是,無風險利率大幅回落的背景下,股票市場風險溢價成為阻礙A股上漲的主要原因;而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制度紅利釋放的週期在啟動,將平抑A股市場的風險溢價。在經濟增長沒有出現明顯波動的背景下,漲勢也能夠由局部藍籌和龍頭向更廣泛的低估值藍籌板塊蔓延。在整個經濟轉型期,來自盈利波動的投資機會將越來越少,來自無風險利率變動和風險偏好波動的投資機會將越來越多。而投資的關鍵,是找到不同階段市場走勢的核心驅動因素。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策略團隊提出400點大反彈觀點之後,市場應聲而漲,短期內漲勢突破100點,叫好聲一片。可是,隨之市場進入調整,股指一路下行,一度跌破2000點。在當時極為悲觀的環境下,國泰君安頂住壓力,依舊堅持看多。是什麼支撐著他們的觀點如此堅決?在喬博士看來,分子端的邏輯更容易為市場所理解和接受,而分母端的邏輯讓大家認識和接受的過程比原先預期要長。“隨著市場對我們”立體博弈“尤其是貼現率下降的認識逐步深化、對其影響逐步認可,大盤也會不斷攀升,目前2400點已經觸手可及。”
反彈步入第三階段
對於後市,喬永遠表示認為大反彈已經進入“向改革要紅利”的第三階段,行業佈局上向消費靠攏。而除了“400點”論之外,所提出的行業配置也非常值得關注。
提出400點大反彈的同時,國泰君安策略團隊提出了“五朵金花”的配置組合——金融(銀行、非銀)、水泥、鐵路設備、房地産、化工。他們認為,隨著無風險利率下行,增量資金入場,A股將出現大級別反彈。行業配置上看,低估值、高分紅的藍籌股更符合階段性市場特徵。行業比較新體系下需要把握三大驅動:商業模式驅動、創新驅動、政府驅動。
隨著中報業績(預告)發佈,業績超預期有望驅動市場行情。行業配置上,繼續啞鈴型配置佈局:在低估值板塊中推薦業績好、估值低、基金倉位不高的汽車、食品飲料及家電行業;在成長性板塊中,挑選小市值有創新驅動的個股 .
對於後市,國泰君安證券表示:現在大反彈已經進入“向改革要紅利”的第三階段,行業佈局上向消費要回報。消費行業易受改革影響且估值較低,滬港通也是消費板塊行情的催化劑。建議配置食品飲料、汽車、和家電行業,並且增強對於休閒服務及農業等領域的關注。對於週期性行業,他們仍然認為四季度煤價上漲(季節性+來水消除因素)、龍頭企業限産將會帶來板塊估值提升,維持推薦煤炭板塊。展望明年,他們認為市場會有更好的機會,不過這種機會可能不是像今年這樣的單邊行情,而是更多來自於波動擴大帶來的機會。成長性板塊可能會重新回到公眾的視野,阿里巴巴的高價上市、納斯達克板塊屢創新高,體現的不僅僅是對這一家公司或者網際網路科技的單純迷戀,背後預示著未來經濟成長的驅動引擎已經發生切換。投資者需要堅定信心、以更加積極的心態來擁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