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內外環境不斷改善 市場仍有向上空間

  • 發佈時間:2014-08-13 00:31:4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華泰證券 孫立平  責任編輯:王文舉

  近期市場表現強勢,從7月22日開始的短短數周時間裏,上證綜指累計漲幅接近7%,成交量大幅度增加,呈現量價齊升的良好局面。在經過連續快速反彈後,市場出現震蕩整理,市場信心出現動搖,不過筆者認為從市場內外環境來看,反彈基礎並未變化,整體行情仍有發展的空間。

  政策利好不斷

  本輪行情的直接催化劑是以滬港通為代表的利好政策。應該説,管理層不斷推出系列的利好政策,從市場創新、制度優化到尋找資金等方面,為市場穩定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滬港通是對市場影響最大的因素。滬港通長期有望帶來9000-10000億元的增量資金,這種供求關係的變化,增量資金必然帶來市場估值體系的變化。港股和A股的估值體系有著明顯的差別。港股市場中,金融銀行板塊的PE平均水準約為9倍多,PB約為1.12倍。A股對應的PE水準不到5倍,PB僅為0.88。兩相比較,A股金融銀行板塊有著明顯的折讓。這是本輪行情銀行板塊獲得大量資金關注的根本原因。必須説,A股和港股在市場結構、操作風格、機構比例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差別,A股金融股的估值不可能短期內達到和港股一致的水準。但是,這種過大的差別必然引起市場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注意。從這一角度而言,滬港通最大的可能是拉近可比板塊的估值差,促進A股估值體系逐步合理化。

  政策的利好不僅僅是滬港通。加大QFII額度,促進私募發展,都為市場找增量資金。這也是政策利好市場的重要體現。可以認為,隨著新的資金的不斷進入,加上A股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不斷融合,這是政策努力的結果,也是市場反彈的重要催化劑。

  此外,政策也體現在宏觀層面。隨著微刺激、定向降準的推出,加上各地不斷出臺地方刺激政策,市場外環境轉暖。部分地方鬆綁房地産限購,也為投資規模加大打下了基礎。

  經濟基本面繼續改善

  經濟反彈是本輪行情的核心原因。經濟的持續反彈,觸發了市場基本態度的轉變,使得以機構為主的投資者敢於加大倉位。從近期以來的數據來看,經濟反彈正在持續。以製造業PMI來看,不管是官方還是匯豐,都出現近5個月的上升。官方PMI從2月低點50.2反彈到7月份的51.7,匯豐PMI從3月份的48反彈到51.7,反彈很有力度。匯豐PMI更達到了2013年1月之後的新高點。之前的研究發現,PMI和上證綜指月數據有著極高的正相關性。當PMI穩定上升的階段,上證綜指出現上升行情的概率接近7成。由此可見,經濟基礎對於市場的影響非常巨大,而且在不斷擴大。從這種情況看,如果PMI能夠保持在50以上並緩慢增長,A股出現較大級別反彈的可能性很大。

  除了製造業PMI,其他經濟數據也明顯好轉。出口同比增長速度連續上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固定資産投資同比水準也能夠保持穩定並小幅度上升。CPI維持在較低的水準,不會對相對比較寬鬆的貨幣政策構成威脅。這都促成了整體經濟環境的穩定和向好,為市場反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藍籌震蕩 成長分化

  基於以上對於行情上升原因的判斷,筆者認為反彈繼續的可能性較大。行情的發動機來源於藍籌股尤其是以金融為主的大藍籌股。正如上述所分析,滬港通已經進入快速準備階段,有報道認為10月下旬有可能實施,滬港通帶來的增量資金規模會逐步加大,而兩地市場可比板塊中,估值差距較大的就是金融板塊,因此金融板塊的行情應該遠未結束。當然,藍籌板塊本輪反彈後已經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短線需要回調震蕩以消化獲利盤。

  對於中小市值個股,尤其是創業板,我們認為有可能出現分化。創業板在2013年出現大牛市,2014年已經進行了調整。現在來看,整體估值水準並不低,而實際業績卻表現一般。對於缺乏業績支援的創業板公司要進行規避,在市場風格轉向估值重構和價值的新形勢下,必須遠離高估值低業績公司。而對於有良好業績,又有政策支援的公司,上升的空間依然較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