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A股脈衝式反彈背後存在兩方面的風險因素

  • 發佈時間:2014-08-04 07:15: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本週以PMI為代表的宏觀數據超出預期,但中觀數據仍然是“憂大於喜”——“憂”的是:國內水泥、煤炭等工業品價格繼續下跌,7月前三周的乘用車銷量低於預期,而海外的原油、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也在本週出現了明顯下跌;“喜”的是:全國三十個城市房屋成交面積出現了連續兩周的環比改善,但這是否是 “限購”放鬆的積極影響還需進一步觀察。

  最近兩周的“八連陽”,上證綜指上漲近200點,這並非“前無古人”——在2010年10月國慶節假期後的1個月裏,以及2012年12月5日後的兩個月裏,上證綜指都曾急漲近500點。而按照“慣例”,隨著上漲的持續,看多的理由也越來越充分。在2010年10月,看多的理由是美國QE2帶來的流動性寬鬆預期以及國內節能減排力度加大使週期品供給結構大幅改善的預期;在2012年12月,看多的理由是經濟數據連續改善帶來的“強復蘇”預期以及海外資金流入帶來的“估值接軌”預期;而這一次脈衝式反彈,似乎是前兩次反彈理由的綜合。首先,萬億PSL使投資者産生了流動性寬鬆預期;其次,“滬港通”開啟在即以及海外資金的流入使投資者再次追求“估值接軌”;最後,製造業投資的連續下降使投資者認為很多週期品“去産能”已至尾聲。

  考慮到市場已經有明顯上漲,通過對前兩次脈衝式反彈結束的原因以及教訓進行回顧,以求尋找未來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2010年10月的脈衝式反彈的教訓是對負面因素也做出樂觀解讀,而負面因素最終扼殺了反彈。當時大家都在憧憬美國QE2和供給收縮,卻完全忽略了迅速上升的CPI,甚至有人認為CPI的上行會帶來資産價值的重估,因此股價應該能以比CPI更快的速度上升。事後來看,美國QE2確實在11月發生了,水泥等週期品的供給也確實在拉閘限電的影響下出現了收縮。但CPI的上行卻招致了央行貨幣政策的收緊,而緊縮的流動性最終壓垮了股市。

  2012年12月的脈衝式反彈的教訓則是沒有産能出清,週期股很難有持續的機會。2013年1月,很多投資者在“強復蘇”的預期下,大幅加倉週期股。但事實是,2013年的宏觀經濟相比前兩年確實已經企穩,但卻不是“強復蘇”,而是進入了窄幅波動的“存量經濟”格局。由於大部分週期品産能並未出清,供給壓力仍然較大,因此在“存量經濟”格局下無法獲得較大的彈性,週期股也在短暫反彈後迅速被市場拋棄,反而是長期空間較大的成長股受到市場的持續追捧。

  由此,本次脈衝式反彈背後也存在兩方面的風險因素。一方面,A股企業的“三角債”問題正日益嚴重,這使得最近兩年上市公司的現金流在持續惡化,資金鏈始終處於緊繃的狀態。與2010年10月類似的是,這些負面事件也被做出了樂觀解讀,有人認為“剛性兌付”的打破有利於降低利率水準,從而帶來牛市。但不容忽視的是,在“三角債”日益膨脹的環境下,如果信用違約事件進一步蔓延,可能帶來難以預料的連鎖反應;另一方面,對於近期反彈明顯的週期品來説,由於他們大部分都處於地産産業鏈上,隨著今年地産投資的下行,他們的需求端是惡化的。大部分週期品行業的産能狀況也並未達到供需均衡點,因此這些行業的長期投資機會也並未到來。

  與此同時,創業板也難以再現整體性行情,更可能是個股性機會,難以從自上而下的角度去把握。最新的中報預告數據顯示,創業板的權重板塊業績低於預期,使得創業板整體的業績在連續五個季度加速之後會出現首次減速,這對創業板指數會有壓製作用。但由於創業板市值權重後50%的一些小公司裏,確實有一些業績在改善,因此創業板未來很難出現整體式的行情,但不排除有很多個股的機會,這將造成從策略角度難以把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