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營收增速下滑至14% 上市公司多方求禦寒術
- 發佈時間:2015-05-04 07:0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文舉
編者按:儘管A股指數一路高歌猛進,但是某些行業的基本面卻落後於指數的增長。儘管對於“股市是經濟的晴雨錶”之説,各有見地,但面對行業估值與行業基本面越來越大的背離,多一分小心應該不是壞事。
雖然面臨著藥品降價等風險,但2014年醫藥行業總體業績仍然喜人。
數據顯示,2014年,199家上市醫藥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079.4億元,2013年該值為6215.7億元,同比增長13.8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4.5億元,2013年該值為457.2億元,同比增長16.9%。
據同花順數據,按照申銀萬國行業分類,醫藥行業199家上市公司中,154家上市公司業績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佔比為77.3%。其中有96家上市公司業績增幅超過20%。
“隨著醫保控費、藥品價格下降,醫藥企業的發展也將受到限制。”但與此同時,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其也蘊藏了諸多改革和並購重組的機遇”。
13家公司利潤超10億元
數據顯示,2014年,凈利潤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192家,凈利潤為負值的上市公司僅有7家。或許也正因為此,投資醫藥板塊一直被認為可“旱澇保收”。
據記者統計,醫藥行業中,有13家上市公司2014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過10億元。其中有醫藥商業公司1家,8家中藥公司,1家生物製品公司,4家化學制藥上市公司。
上海醫藥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923.98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91億元,同比增長17%,是整個醫藥行業中利潤最多的上市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醫藥也是醫藥商業板塊唯一一家凈利潤超十億元的上市公司。
雲南白藥依然是中藥板塊上市公司中的盈利王。數據顯示,雲南白藥實現營業收入188.14億元,同比增長18.9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06億元,同比增長7.95%。此外,康美藥業實現營業收入159.49億元,同比增長19.3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79億元,同比增長21.6%。康美藥業是中藥板塊凈利潤第二的企業。此外,中恒集團、吉林敖東、天士力、東阿阿膠、白雲山、華潤三九等中藥板塊上市公司2014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的凈利潤也超過了十億元。
復星醫藥去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0.25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12億元,同比增長33.51%。復星醫藥是生物醫藥板塊唯一實現凈利潤過十億元的上市公司。
在化藥板塊,恒瑞醫藥實現營業收入74.52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15億元,同比增長近22%,是化藥板塊凈利潤最多的上市公司。此外,信立泰、科倫藥業、新和成等化藥上市公司業績也靠前。
醫療器械利好兌現仍需時日
近年來受國家政策支援不斷加大的影響,醫療器械板塊成為市場追逐的熱點。
據渤海證券的研究報告,市場調查公司ResearchandMarkets在調查了亞洲排名前100名的醫藥器械公司業務趨勢後發佈預測報告指出,亞洲地區(不含日本市場)的醫藥器械市場在未來幾年將出現大規模增長,生物醫療器械市場的增幅將超過10%。預測顯示,2017年亞洲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達到15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國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推動醫療器械國産化的政策,但受限于我國醫療器械公司在研發、技術上的劣勢,國內高端醫療器械設備領域還是國外企業佔主體。“從進出口結構上來看,我國醫療器械出口以一次性耗材和中低端診斷治療器械為主,進口則以高端診療設備為主。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由國外跨國公司主導高端價值鏈。”上述政策目前還不能對上市公司産生明顯的利好。
據同花順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國內22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總的營業收入為211.68億元,2013年該值為165.97億元,2014年同比增長僅45.71億元。2014年,這22家上市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8.72億元,2013年該值為24.31億元,2014年同比僅增長4.41億元。
具體來看,新華醫療是國內醫療器械領域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201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2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6億元。
“我國醫療器械消費佔比顯著低於國際平均水準,未來醫療器械行業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但從相關公司的規模和實力來看,還與國外企業有著較大差距,利好真正兌現還需要時間。”一位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
行業暗藏投資機遇
“雖然政策有諸多變化,但對於某些藥企來説,日子並沒有想像的難捱。”一位醫藥行業觀察人士向記者透露,“對於一些小企業來説生存壓力大一些,但也給了一些規模、實力較大的企業以並購的機會。此外,一些企業受限于行業的變化,也會進行內部改革,而這也給了投資者機會”。
上述觀察人士向記者表示,醫藥行業細分領域發生的變化值得投資者注意。
例如醫藥分銷行業。“分銷企業最大的特點是規模化,只有形成規模,才能和上下游企業進行談判,提升毛利率。”一位醫藥分銷行業上市公司人士向記者介紹,但目前的格局是,每個區域都有龍頭分銷企業,而這些企業選擇的是地域壟斷,而非是強強聯合。“我們想並購其他企業,但是這些企業要麼是並購成本較高,要麼自身已經實現上市。”
但從行業角度來看,醫藥分銷行業進入了增長的瓶頸。“醫保控費、藥品價格改革和各地招標政策的陸續出臺等因素或導致醫院終端銷售增速持續放緩,醫藥流通行業已步入微利時代,也倒逼業內企業必須全面提升軟實力,為應對行業新形勢而不斷進行戰略調整。”一家上市公司在年報中表示。
如何改革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南京醫藥公司作為老牌國企,啟動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聯合博姿(全球最大醫藥商業企業)參股;桐君閣擬將以資産置換、發行股份購買資産、股份轉讓以及募集配套資金的方式,與光伏企業中節能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資産置換及相關交易;包括上海醫藥、九州通等企業在內的醫藥流通企業則利用自身優勢發展醫藥電商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