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遭遇重度霧霾 基金急入環保股佈局
- 發佈時間:2014-10-11 06:5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陳娟娟
秋高氣爽的三季度剛剛過完,嚴重的霧霾就迅速席捲了京城,在人們競相戴上防污“神器”口罩的同時,敏銳的機構投資者則將目光再次聚焦到了環保概念股身上。在持續調整半年多後,這些公司的股價已然企穩,並在近期出現了一定的上升勢頭,似乎預示著以基金為首的機構們正在悄然佈局。
多地遭遇重度霧霾 環保行業再入機構法眼
2014年十一國慶節剛剛結束的第一天,人們迎來的不僅是繁忙的工作日,同時還有惡劣的天氣。從10月8日開始,我國多個地區就遭遇霧霾天氣,而9日,北京更是將預警信號跳過了藍色(四級),直接到達黃色(三級)級別,並預計北京的五級重污染水準將持續三天(9日-11日)。由於空氣中可聞到輕微嗆人氣味,有些市民不得不戴上口罩,市環保部門還建議中小學、幼兒園等減少體育課等戶外運動,一般人群也應該減少戶外運動及室外作業時間。
據悉,上一次以北京等地為首的大規模霧霾天氣出現在2013年下半年,當時對市民造成的主要影響集中在呼吸疾病就診人數暴增、各類型口罩銷售量暴漲乃至脫銷,而北京市有關機構也對機動車、施工工地、垃圾焚燒等重點污染源進行了集中整治。
與此同時,惡劣的天氣也助推了A股市場中環保概念股的爆炒,龍凈環保、碧水源、雪迪龍、國電清新、中電環保、桑德環境、菲達環保等多只股票在2013年7月到10月份的短短四個月當中漲幅就達到50%以上。但或許是短期漲幅過大亦或者是政府集中治污效果明顯,總之從此之後霧霾就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而相關環保行業公司的股價也隨之進入緩慢下跌的調整當中。直到2014年5月份指數見底後,才逐漸結束調整進入到企穩狀態。
然而10月8日的霧霾天氣再次讓市場目光回到了環保股身上,8日當天,龍凈環保、雪迪龍、國電清新、菲達環保等就出現強勢上漲,機構進場跡象明顯。此後兩天,在市場指數強烈大幅震蕩並收陰的情況下,上述多只環保股卻走勢穩健並均已陽線報收。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北方地區逐漸進入冬季,燃煤供暖在即,霧霾高發季節再度到來,天氣因素有望不斷強化市場對環保股的關注度。
目前市場中以環保為主題的基金髮行勢頭正酣,除此前已經成立的匯豐晉信低碳先鋒、興全綠色、海富通中證內地低碳指數以及富國低碳環保外。今年2月,鵬華環保産業的發行拉開了環保主題基金的序幕,隨後申萬菱信中證環保産業、華寶興業生態、新華中證環保産業、長盛生態環境、匯添富環保行業相繼面世。其中,長盛生態環境主題首募規模超過29億,創下了今年以來偏股基金首募規模的新高更顯示了環保主題基金受到青睞,匯添富環保行業也募得近21億份。
環保股能否“捲土重來” 個股中機構現分歧
根據中國經濟網記者觀察,多數環保類上市公司的2014年半年報業績均明顯增長,三季報也全部呈大幅預增態勢,業績著實靚麗,但PE基本在40——60之間,而截至9月底環保行業的平均PE值僅為29.7倍。在此情況下,德邦證券分析師指出,雖然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環保行業未來發展前景極為廣闊,但考慮到目前環保板塊相對於滬深300較高的估值溢價,行業整體大幅上漲的空間有限,投資者更應關注具有核心優勢的細分行業龍頭。
匯添富環保行業基金擬任基金經理葉從飛也指出,節能環保産業2015年總産值將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産業。環保主題投資或將迎來最佳“黃金期”。一方面隨著近年密集發佈的、史上最嚴最給力的國家環保政策的逐步落實,環保行業未來高速增長可期;另一方面,環保行業利潤增速始終高於市場整體,不少優質的環保企業仍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而根據媒體報道,上證環保指數從2014年7月初到9月中旬從1147.15點上漲至1409.72點,總體呈現直線上升趨勢。從環保題材研報每月發佈的數量來看,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為562篇;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共為1741篇,研報數量直線上升了3倍,可見,自2013年起,券商對於環保題材的熱度正在逐漸攀升,到2014年更是達到了一個高潮期。
中國經濟網記者統計了相關上市公司2014年半年報,十大股東中的機構進出情況後發現,環保行業龍頭股龍凈環保(600388)獲得了一隻私募基金的新進,而一隻封閉式基金天元證券投資基金和一隻QFII持股未動,廣發小盤成長則選擇退出。
另外,國電清新(002573)、碧水源(300070)也都獲得了三隻基金新進,但同時也分別有兩隻和三隻基金選擇退出;東江環保(002672)則獲得了四隻基金的新進和兩隻基金的增持,但同時也有四隻基金退出;桑德環境(000826)則受到四隻基金增持、一隻新進,而選擇減持和退出的共有三隻基金;菲達環保(600526)則有一隻私募基金新進。
整體上看,由於估值水準略高,導致機構對相關股票的分歧比較明顯,進場與離場機構的數量也基本相當,短期上漲恐怕還要借助氛圍的炒作,而長期則要看業績與估值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