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煤炭化工扛大旗 大宗商品多頭頻反撲

  • 發佈時間:2016-01-28 02:13:4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利靜

  近期,寒潮來襲、原油反彈、供給側改革政策落地等因素讓大宗商品多頭頻頻反撲,盤面連續多日收漲,全線反彈行情更是頻頻出現。

  週三,伴隨著9億多元資金入市,大宗商品再次出現普漲行情:黑色及有色商品集體上衝,化工品及農産品大面積飄紅。截至1月26日,商品之王——原油目前升至12周高位,LME期銅大漲至兩周高位,黃金亦不甘落後,升至12周高位,跟蹤19種商品的CRB指數上漲1.38%。

  市場早有國際投行唱多2016年大宗商品行情的聲音。不過,多數分析人士仍不建議此時建立抄底倉位。

  神秘資金搶反彈

  昨日,伴隨著國內大宗商品行情普漲大漲,9億多元資金涌入期貨市場。

  從昨日國內期貨市場領漲主力來看,鐵礦石、焦煤、滬銅、滬鋅、塑膠、PP漲幅均超過2%。據文華財經數據,昨日國內期貨市場共流入資金9.2億元,其中有色板塊成為“香餑餑”,涌入資金6.3億元,化工板塊流入資金2.6億元,建材板塊流入資金1.5億元。

  截至昨日收盤,有色板塊,滬銅、滬鋁、滬鋅、滬鉛、滬鎳、滬錫期貨主力合約分別收漲2.2%、0.61%、2.5%、2.48%、1.98%、3.07%。化工板塊,塑膠、PP、PTA、甲醇、PVC期貨主力合約分別收漲2.36%、2.82%、0.6%、1.49%、0.63%;建材板塊,螺紋鋼、鐵礦石、玻璃期貨主力合約分別收漲1.25%、3.18%。

  資金是市場最敏感的溫度測量器。1月18日,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突然發動“莫名其妙”的上漲行情,且是在隔夜外盤全線暴跌、國內股市開盤大跌的情況下。當日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開盤後全線大漲。19日商品繼續保持強勢反彈姿態。有投資者猜測,不期而至的大宗商品普漲行情有可能是大資金的涌入造成的。“如今來看,有些先知先覺的意思。”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觀察,1月18日,鐵礦期貨盤面主力合約前三日增倉15萬手,當日成交量急劇放大。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三日增倉56萬餘手,普漲當日成交量也出現暴增。

  從昨日情況來看,涌入市場的資金雖然較多,但並不集中,品種成交量多數有所放大,但持倉變動較為均衡穩定。

  多頭的天時地利

  開年以來,大宗商品多頭頻頻獲得支撐:寒潮來襲、原油築底跡象、供給側改革政策落地,等等。

  回顧多頭這段罕見的溫暖時光,在上周世紀大寒潮爆發前後,動力煤、雞蛋等相繼走強,國際油價也兩日飆升逾10%。隨後,原油暴跌回吐漲幅後,近兩個交易日企穩走強跡象明顯,對大宗商品構成支撐。與此同時,國內供給側改革針對具體行業出臺具體措施,也提振了多頭信心。

  國信期貨黑色産業研究員施雨辰認為,近期黑色金屬期貨表現好轉,尤其螺紋持續上揚,這主要得益於政策利好。國務院提出要強勢化解過剩産能,尤其是鋼鐵和煤炭産能。從這些政策對期貨品種的影響來看,利好螺紋、焦煤,利空鐵礦石。

  多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分析人士認為,從當前的大環境來看,對多頭是有利的。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進一步分析表示,從近期大宗商品普漲行情及節奏來看,支撐多頭的主要有四方面的因素。

  首先,市場對於美聯儲二次加息的預期有所降溫,尤其是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情況下,這會緩和美元流動性緊張的壓力,提振市場的風險偏好。其次,前期人民幣貶值趨勢明顯出現緩和,在央行干預以及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弱化的情況下,資金外流的壓力下降。第三,從供求結構來看,由於政府關於過剩産能出清方面的政策陸續出臺,包括專項基金的設立等,增強了市場對於去産能的信心。第四,很大可能是資金輪動效應,在股市大幅下跌的情況下,由於金融市場流動性充裕,大量資金可能會從期現兩個市場參與商品階段性拉漲行情。

  “而其他方面,包括原油市場動向,以及央行為了應對春節流動性需求,不斷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釋放流動性,這都有利於商品短期的反彈。”程小勇認為。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前期品種普遍超跌也是支撐大宗商品普漲行情的重要原因,畢竟大宗商品價格已經跌得足夠深了。截至去年12月初,鐵礦石、焦炭、橡膠等多個大宗商品價格已較2012年打了2—3折,期鎳價格僅為2007年的一成多。“跌太深有時候反而成為利多。”

  在國際市場,國際投行已經開始唱多2016年大宗商品行情。高盛在本月早期的研報中稱,隨著價格的持續下滑,部分過剩産能將被淘汰,全球市場供應過剩的狀況將得到緩解。而與此同時,大宗商品市場國際化與流動性的增強,也意味著過剩産能將會更容易被市場吸收,有助於解決當前困局。

  病去如抽絲 反彈路漫長

  近期大宗商品反彈行情中,煤炭係及化工係品種反彈尤為搶眼。作為工業基礎原料,其價格波動不免讓人猜測行情底部的到來。

  成都倍特期貨研究發展中心副總監李攀峰表示,近期行情以煤炭係(焦煤焦炭)和石化係(塑膠、PP)走勢較強,其背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原油價格在每桶30美元一線出現了企穩反彈走勢,對石化和能源類直接相關品種價格存在推動作用;第二,政府高層反覆提出供給側改革的呼聲,在供應壓力將得以削弱的預期下,期貨相關品種的遠期合約需要收縮目前過大的負基差(貼水)。這一點,在煤炭係和鎳、鋅上體現得較為充分。

  但李攀峰同時認為,這並不意味著大宗商品就此持續反彈。他表示,供給側改革的政策最終還是需要落腳在實體經濟的反應上。一旦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回升,當前被壓縮的供應便即會恢復,在需求改善無望的大環境中,商品價格註定是在行業成本線的下方波動,期貨價格的波動更多體現在負基差(貼水)的變化,但很難獲得持續的反彈動力。無論是龍頭品種原油,還是國內自主的煤炭係,皆受制於此。

  此外,李攀峰提醒,尤其需要注意內外盤的節奏差異,以原油和國內的石化係期貨品種為例,國內市場反彈的節奏和幅度均遠遠超前,石化品種這個反彈龍頭的大旗到底能扛多久,有太多的不確定性。“病去如抽絲,期貨價格是反映市場預期的,目前的市場普漲行情僅僅是對前期過度悲觀預期的糾正,但要有更高的預期,仍需要一段時間。”

  程小勇也認為,對於大宗商品,看到階段性反彈是比較容易,但是要判斷當前已經見底,那麼各方面的因素和邏輯是不夠充分的。他表示,目前商品反彈主要還是資金追逐價值洼地的輪動效應,而供給側改革包括産能出清不是短期能夠完成的,再加上經濟結構轉型下,大宗商品需求增速繼續下滑的趨勢是無法逆轉的,因此商品見底可能尚早。再加上成本是動態的,在企業主動管理成本的情況下,以及本幣貶值和能源成本下降的情況下,商品的現金成本會是緩慢下降的,因此並不建議過早抄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