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油脂油料期貨市場共産業同發展

  • 發佈時間:2015-11-06 01:31:4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今年是大連商品交易所“國際油脂油料大會”連續舉辦的第十個年頭,也是國內首個相對完整的産業鏈品種體系——油脂油料品種體系建立完善的十年,為系統、深入地反映油脂油料期貨市場及我國油脂油料産業在這十年裏的發展變化,從今日起我報將編發“油脂油料期貨與産業發展十年”主題系列報道,以饗讀者。

  □本報記者 張利靜

  從2006年1月大商所上市豆油期貨,構建起大豆及其下游豆粕、豆油這一國內期貨市場首個較為完整的産業鏈品種避險體系,至今迎來第十個年頭;而國內外油脂人每年11月份所惦記的、由大商所與大馬交易所每年在中國廣州召開的油脂油料行業盛會——國際油脂油料大會今年也走進第十個年頭。

  市場人士稱,十年來,大商所油脂油料期貨品種不斷豐富,從最初的大豆、豆粕兩個品種發展成為包括大豆、豆粕、豆油、棕櫚油等在內的相對完善的産業鏈系列品種板塊,市場規模不斷壯大,市場結構日趨完善,産業國際化程度空前提升。而油脂油料産業大會,也伴隨期貨市場的發展壯大成為行業的盛大活動和交流溝通的高端平臺。

  品種體系逐步完善、揭開油脂油料期貨市場發展新篇章

  作為最為完善的期貨品種鏈條之一,油脂油料品種體系是目前國內期貨市場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大商所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棕櫚油5個品種共計成交4.21億手,佔大商所交易總量的近5成,佔全國51個期貨品種成交總量的14.43%。

  2006年之前,油脂油料品種中,大商所僅有大豆(黃大豆一號、黃大豆二號)、豆粕期貨品種。經過2004年大豆價格短期狂跌30%多的“大豆地震”,國內油脂油料企業開始深度介入大豆、豆粕期貨避險。然而,原有的大豆、豆粕品種並不能完全覆蓋企業現貨風險,企業期待上市豆油期貨、完全管理企業上下游經營風險;同時,棕櫚油作為全進口品種,企業經營風險也較大,企業同樣渴望(在90年代被暫停上市交易的)這一品種能上市交易。

  2006年1月,經過大商所開發推動,豆油期貨在大商所上市交易,構建了大豆産業較為完整的期貨避險體系和價格形成體系,使大豆壓榨産業鏈企業有了穩定的、全封閉的避險産品鏈。這也是國內期貨市場首個産業鏈産品體系。

  2007年10月29日,我國第一個純進口品種棕櫚油期貨在大商所鳴鑼開盤,我國油脂油料期貨品種體系進一步完善,並進一步發展壯大,使其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種系列。

  數據顯示,2005年,大商所油脂油料期貨成交量0.77億手(單邊,下同),成交額2.1萬億元,日均持倉31.21萬手,佔大商所市場比重分別為77.78%、88.61%和72.65%。

  至2014年,大商所油脂油料成交量3.76億手,成交額16.5萬億元,日均持倉272.03萬手,分別約是2005年的5倍、8倍和9倍,年均增長率分別達19.22%、25.77%和27.37%。特別是豆粕期貨,作為國內大豆産業企業套期保值操作主要品種,2012年以來年累計交易量一直位居全國商品期貨市場的前三位。

  在品種體系創新完善的同時,交易所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完善著油脂油料品種的交易機制。2008年4月,大商所首次推出豆油、棕櫚油間跨品種套利交易指令,這在國內期市屬於首個,為油脂油料系列品種套保套利交易者提供了便利。2014年7月以來,交易所先後推出棕櫚油、豆粕、豆油等品種夜盤交易,為緩解價格隔夜跳空風險起到突出作用。

  期貨助推産業發展壯大

  在油脂油料産業發展歷程中,油脂油料産業規模擴張與期貨市場發展壯大同步進行。

  數據顯示,2006年,國內大豆壓榨産能不到5000萬噸,截至目前産能已經近1億4000萬噸,現在每年我國加工大豆7000萬—8000萬噸。2005年,國內飼料産量1億噸左右,飼料企業1600余家,而今年我國飼料産量已經攀升至2億噸,飼料企業變成9000家,並形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2014年中國大豆壓榨報告及2015年展望》報告指出,中國大豆加工産業發展歷經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油廠發展的初始階段,市場運作屬於粗獷式,無風險管理意識。在2004年CBOT大豆價格從10美元/蒲式耳跌至5美元/蒲式耳的時候至2012年,國內油廠開始進入第二個階段,隨著外資企業進入,金融危機影響,國內大型國有企業和部分民營企業風險管理能力提升,對期貨市場認識出現質變,開始主動尋求期市大豆、豆粕等品種利用之路。2012年後進入第三個階段,此時簡單的套期保值已經不能滿足企業需求,內外盤價差、外匯變化、宏觀經濟情況以及市場價格的漲跌幅度、速度都成為企業市場參與交易的策略因素,國內大豆壓榨行業對期貨市場的使用開始進入精細化操作階段。

  原東淩糧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建飛曾表示,2004年,“大豆地震”中我國油脂油料行業經歷過一次危機,企業雖然有了風險意識,但當時缺錢又缺“腿”,期貨市場上當時僅有豆粕期貨這一條腿。2008年金融危機後,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的外企、央企等主導了市場,套保理念開始在油脂油料企業中深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伴隨著企業對期貨工具的運用逐漸嫺熟,市場出現了一些基差交易等新的期現結合模式,為企業提供了更加完善的避險方案。

  油脂油料産業在期現貨、國內外的互動中也不斷國際化。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大豆品種便以無配額管理和3%的低關稅農産品成為與國際市場對接的品種,國內外期貨市場互動性大大增強。隨著進口大豆逐漸成為國內壓榨企業的主要原料供應,企業對國際期市參與程度也開始加深,並反過來深刻影響大豆産業和國內現貨市場,也由此使國內企業在經營理念和模式上逐步實現與國際市場的對接。

  市場化和國際化將推動油脂油料期市發展步入新境界

  當前,油脂油料期貨市場正面臨兩大新的發展機遇。一是,大豆直補使大豆市場在市場化程度上進一步加深,發展市場機製作用成為新形勢下的要求;二是,“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和國內期貨市場國際化提上日程將進一步推動油脂油料市場的國際化水準。

  據普天投資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之前,大豆一直是國內期貨市場最活躍的品種之一。2001年,大豆期貨的交易量和交易額在全國期貨市場佔比曾高達75%和63%。2008年臨儲政策的出臺,雖然在短期穩定大豆種植面積和價格,但這也使大部分國産大豆被束之“國庫”,不僅限制了大豆價格波動幅度,也使得國産大豆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脫軌,大豆期貨交易日漸萎縮。

  直到2014年,大豆直補試點政策出臺,中央1號文件要求,我國正式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實行大豆目標價格政策後,取消臨時收儲政策,生産者按市場價格出售大豆。當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國家根據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和種植面積、産量或銷售量等因素,對試點地區生産者給予補貼;當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時,國家不發放補貼。直補政策出臺後,豆一合約活躍度顯著放大。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現貨市場的價格變化脫離之前的收儲托市保護,市場能更有序反映供應與需求的不同週期變化,大豆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避險中心功能將得到提升。

  融入“一帶一路”、推動國際化是內地期貨市場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戰略方向。而國內豆粕現貨對東南亞的出口貿易、棕櫚油品種分佈均使國內油脂油料與 “一帶一路”戰略息息相關。

  例如棕櫚油品種,一個純進口的品種,基於我國棕櫚油進口大國的地位,國內棕櫚油期貨交易活躍,2014年成交量是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的近8倍;而位於“一帶一路”上的馬來西亞作為棕櫚油主要出口國也開展有相應的毛棕油衍生産品,這為雙方深化業務合作、使經營企業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成為可能,而市場的活躍和參與者的國際化特徵使這一品種具備開展國際化試點、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産業企業的條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投資者對棕櫚油也表現出了強烈的參與意願。

  與此同時,在市場發展進程中,工具的完善也將為油脂油料期貨品種體系的完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積極籌備的豆粕期權正成為産業企業風險管理的新期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