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冷房熱”反常現象緣何上演
- 發佈時間:2015-08-12 00:30:52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圳市房地産研究中心 李宇嘉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上半年樓市運作數據,以及7月份的百城房價數據均顯示,房地産市場在持續回暖,但我們對此應保持謹慎。
近期,一組非常重要但反常的數據需引起重視,那就是即便房價連續上漲、成交量連續三個季度回升,但開發商在土地市場上非常謹慎,甚至“用腳投票”(新開工也遵循這樣的規律)。中指院數據顯示,7月全國300城市土地出讓面積環比下滑21%、同比下滑34%,延續了上半年持續回落的態勢。而在2009年、2012年樓市回升週期中,土地市場在商品房銷售市場回暖半年後也迅速反彈。
作為重要先行指標的土地購置和新開工持續冰凍,形成“地冷房熱”的反常,筆者認為有三個原因:一是房企“搶食”一線和少數二線城市土地,溢價率高啟和配建公共工程的硬指標,使得這些城市即便是樓市的“安全島”,但操盤考驗和房企競爭慘烈,其間風險不能忽視。廣大的二三線城市儘管土地供應充足,但開發商整體悲觀,用腳投票。二是整體供應過剩背景下,二季度以來土地價格逆勢走高,7月份300個城市土地成交樓面價同比上升了30%,土地財政未減。三是樓市庫存壓力或超過預期,如果將在建未售和已批未建兩塊“被忽略”的庫存算在內,庫存去化壓力可能非常大。
始於去年“9·30”新政以來的樓市回升,可謂遠超預期,持續火了三個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從1-2月下降16.3%,逆轉到1-6月份回升3.9%,僅用不到半年時間。這種強力反彈,是在樓市過去10年佈局的緊縮政策“一股腦”退出、貨幣政策持續寬鬆、各地救市和力度史無前例等重磅利好疊加下實現的,其大背景是“穩增長”不能容忍房地産這個“龐然大物”快速回落。
但是,即便如此大力度扶持,作為經濟重鎮、二線城市密集的東北,今年以來樓市供應過剩、房價下跌的局面仍難以改觀,背後原因是重化工業佔主體、産業落後且升級緩慢、居民收入水準低、人口老齡化且大量流失(每年流失在200萬左右),這些內在的問題是政策扶持解決不了的。事實上,類似東北樓市衰落的問題,在我國中西部很多省份,特別是其中的三、四線城市普遍存在。
7月份以後,樓市銷售開始下滑。CRIC監測的數據顯示,7月份,59個重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899萬平方米,環比下滑13%。其中,一線城市成交428萬平方米,環比下跌10%;二線代表城市成交1920萬平方米,環比下跌12%;三、四線代表城市成交環比降幅達到18%。8月首周,主要城市成交量繼續明顯回調,一、二、三線城市成交量均下跌,且跌幅均超2成。
作為“領頭羊”的一線城市,7-8月份回調非常明顯。除北京因近期“通州副中心”效應帶動樓市火爆,7月成交量環比上漲33%以外,上海、廣州和深圳7月成交量環比分別下滑33%、19%和9%。8月首周回調更明顯,一線城市成交量平均下滑20.4%。上半年瘋漲的深圳樓市,回調最明顯。7月份,深圳新房和二手住房成交套數分別下降14.4%和11%,而新盤去化率也從4、5月份的90%以上,下降到8月初的60%左右。
成交量明顯回調後,房價(或漲幅)也撐不住了。7月份,儘管百城房價連漲3月,但漲幅全面收窄。與6月相比,7月房價環比上漲城市減少7個,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減少2個;房價環比下跌城市增加7個,跌幅在1%以上的城市增加5個。儘管從數據表現看,深圳新房均價環比仍上漲10%,但這很大程度上是網簽滯後的結果。最有代表性的二手住房價格回調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成交量回調,淡季非主因,很大程度上在於後期需求跟不上、房價上漲透支和抑制需求所致。特別是,二套房貸鬆綁和營業稅免征期“5改2”,極大地刺激了改善型需求,高價住宅成交旺盛帶動房價上漲,其示範效應驅動剛需蜂擁入市。其中,一線城市房價暴漲,股市短期財富效應佔很大比重。進入下半年以後,旺盛的需求難以接濟,而股市財富效應對均衡的擾動也開始消退,樓市回調在情理之中。
目前,對樓市回升最大制約在庫存壓力和需求的可持續性。相比5億平方米的住宅待售面積,5月和6月庫存分別下降121萬和191萬平方米,算不上庫存壓力緩解,特別是商品房庫存仍在增加(商業辦公的庫存壓力很大)、隱性庫存很大。供應壓力不減的同時,需求過度釋放後的可持續性受到考驗,在供求關係逆轉、房價回升背景下,後者需引起重視。
除此之外,下半年還有三個不利因素阻礙樓市回升:一是個人房貸緊縮。在深圳,佔房貸份額超過60%的四大國有銀行,已將首套房貸首付成數提至4成,利率上浮5%-10%,二套房貸利率均上浮10%以上,很多中小銀行停止房貸。在上海,提供房貸的27家銀行中,有9家已將二套房貸首付提至七成,利率普遍上浮10%;二是由於股市震蕩下行,財富效應對樓市的接濟全面消退,加上房地産稅第一次距離“落地”如此之近,1-7月份高價住宅(7-15萬/平方米)銷售同比增長50%以上的局面不可能持續,對房價的拉動和需求入市的示範和驅動效應也將全面消退;三是CPI連續回升,將制約貨幣政策寬鬆的空間,也將對樓市形成一定利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