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改善需求端迫在眉睫

  • 發佈時間:2015-08-03 00:43: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葉斯琦

  近期,許多主要非美元貨幣都在貶值。部分國家的貨幣在過去兩年半貶值幅度甚至高達30%,用以衡量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貨幣對美元匯率的摩根大通新興市場貨幣指數甚至跌至該指標自1999年創設以來的最低水準。

  就在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遭遇拋售潮之時,美元則進入“一枝獨秀”的局面。近一年來,美元指數的漲幅已經超過20%,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不斷增強,美元指數更是直指100點。

  與貨幣市場的變化相伴隨的,是全球範圍內大宗商品的普遍下跌。當前,包括工業品、農産品、貴金屬在內的幾乎所有商品都面臨著相似的下跌邏輯。整個七月,跟蹤經濟敏感商品價格的CRB指數累計下跌10.83%,創今年以來單月最大跌幅。

  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相對疲弱,央行因此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以對經濟運作進行影響,這是正常的積極反應,由此帶來的本幣貶值也是客觀的表現。

  一般而言,對新興市場國家來説,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本幣貶值有利也有弊,最終的結果取決於本國經濟結構是否健康。寬鬆的貨幣政策與本幣貶值有利於促進本國經濟增長以及對外出口,但同時也會引發資本流出。

  不過當前的情況是,本幣貶值的益處並沒有明顯出現,相比于貶值對出口的刺激,不少新興市場國家面臨的情況是“經濟惡化——資本外流——本幣貶值——加速資本外流——加速經濟惡化”的惡性迴圈。

  針對這一情況,一個關鍵問題在於,當前全球經濟的主要癥結在於需求端,而非供給端。換句話説,多國的貨幣急速貶值,實際上對貿易端沒有起到提振作用,因為貿易端的重點在於供給端,雖然東西變得便宜了,但需求沒有起色,因此貶值對出口的利好有限。

  這一情形難免讓一些經歷過此前危機的投資人士心有不安。1980年代初期,美元出現一波漲勢,引發了拉美的債務危機。15年後的1997年,美元再度快速上漲,使得泰國、南韓等東南亞經濟體出現了銀行擠兌等現象,金融系統面臨極大挑戰,並引發亞洲金融危機。

  而今,“世界是平的”,各國的牽連程度遠高於1980與1990年代。因此,對於潛在的危機,各國更應該有未雨綢繆的防患。

  當前,美聯儲升息在即,全世界的資金有向美國回流的衝動,新興市場國家面臨資金“失血”的風險,具有發生潛在危機的可能,特別是在那些經濟結構不合理、過分倚重外資、金融體制不健全、通脹率奇高的國家。因此,新興市場國家首先應保持適當的外匯儲備。外匯儲備不足,是1997年亞洲多國難以抵禦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目前有較為充足的外匯儲備,具有保衛本國貨幣的強大基礎,因此處於較為主動地位。

  其次,調整經濟結構,緩解經濟下行壓力。調結構的過程必然伴有苦痛,在當前全球面臨供給嚴重過剩的情況下,只有經歷一波痛苦,把過剩的供給強擠壓下來,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以工業品為例,只有過剩的礦産産能經過充分競爭並淘汰,行業才有望重新走向均衡。

  第三,發掘新需求。隨著中國經濟轉入中高速增長軌道,曾經的“龍頭”對傳統大宗商品的需求有所減弱。此時,充分挖掘新的需求模式以及新的需求地區,有助於彌補中國需求減弱帶來的缺口,推動全球經濟重新進入增長軌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