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對外貿易或逐步企穩 出口有望扭轉負增長

  • 發佈時間:2015-07-27 00:26:5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家資訊中心宏觀經濟形勢課題組

  今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增長低於預期,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內外經濟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對外貿易增速呈現趨勢性下滑走勢。但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貿易結構繼續改善,新興業態不斷發展,外貿戰略穩步實施,中國對外貿易運作進入新階段。展望下半年,對外貿易有望逐步企穩,初步預計全年出口增長4.0%左右,進口下降10.5%左右。建議在已出臺政策基礎上,進一步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積極擴大進口,推進國際産能合作。

  一、上半年進出口低於預期

  結構優化初現端倪

  (一)進出口增速呈現大幅下滑

  上半年,中國進出口呈現負增長,增速遠低預期,同比下降6.9%。由於世界經濟增長低迷,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國內宏觀經濟處於三期疊加階段,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偏高,1-6月,出口同比僅增長1.0%,較上年全年減緩了5.1個百分點;由於國內投資、消費需求趨緩,産能過剩導致工業生産乏力,鐵礦石、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跌勢不改,進口增速同比下降15.5%。進口增速低於出口增速,造成衰退型順差高企,1-6月,貿易順差額達到2632.5億美元,是上年同期的2.6倍。

  (二)部分領域貿易結構持續改善

  市場結構方面,我國貿易市場多元化態勢繼續深化。傳統市場中,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長,對歐盟、日本下降;新興市場中,中國對金磚國家雙邊貿易呈現不同程度下滑,對東盟以及“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出口增長較快。産品結構方面,我國機電産品出口增速好轉,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增長放緩。上半年,機電産品出口增長3.1%,高於整體出口增速2.1個百分點,高於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增速2.4個百分點,手機等部分高端産品出口提速。同時,原油、糧食等國家戰略性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

  企業結構方面,民營企業貿易額比重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貿易情況是新階段反映中國外貿創新與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方面。上半年,民營企業出口額佔外貿總值35.4%,較去年同期提升2.2個百分點。這體現了外貿領域“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戰略得以積極落實。

  貿易方式結構方面,一般貿易增速繼續快於加工貿易,二者結構進一步優化。

  (三)服務貿易發展取得長足進展

  今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步伐加快,出口和進口均保持兩位數增長,1-4月,服務出口同比增長10.7%,並且出口和進口增速之間的差距呈縮小態勢。建築服務、運輸服務、電信、電腦和資訊服務出口顯著上升,成為拉動中國服務出口的重要領域。由於運輸服務、智慧財産權使用費、專業管理和諮詢服務進口下降,1-4月服務進口增長13.6%。進、出口增速差距由上年的8.2個百分點縮小到2.9個百分點。服務貿易快速發展有利於中國在更高層面參與國際分工,優化國內貿易結構,帶動産業升級,同時減少資源能源消耗,保護生態環境。

  (四)對外貿易新興業態初現端倪

  儘管當前我國外貿增速放緩,但是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蓬勃興起,逐漸成為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上半年,國務院等有關部門出臺了《“網際網路+”行動指導意見》、《關於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有力支援了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商企業,開闢了大量中小外貿企業的創新拓展空間。根據有關測算,未來幾年,中國出口電商交易規模增速將保持在20%-25%左右,到2017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將佔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0%左右,達到6.64萬億元。

  (五)國家重要對外貿易戰略穩步落實

  為應對世界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國家實施了“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等重要發展戰略。今年以來,外貿領域戰略得以良好落實。上半年,我國對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均超過17%。同時,中國與“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在吸收外資、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快發展。在自貿區建設方面,繼上海自貿區成立後,廣東、天津、福建3個自貿試驗區于上半年掛牌。四大自貿區深入推進總體方案的各項改革創新措施,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並在企業註冊、跨境貿易、吸引外資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形成了沿海地區區域性貿易發展增長極。

  二、出口有望扭轉負增長局面

  (一)對外貿易面臨的國際環境

  一是世界經濟延續溫和增長態勢,但預期降低。儘管美國經濟向好對世界經濟平穩運作將起到支撐作用,歐盟、日本經濟積極因素不斷累積,但是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面臨減速壓力,世界經濟整體難以快速增長。二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中低位波動。下半年石油、天然氣、鐵礦石、農産品等初級産品價格即使出現超跌反彈,但在世界經濟低速增長、全球需求不足的背景下,預計漲幅有限,總體將呈現中低位波動震蕩走勢。三是主要貨幣匯率分化加深。儘管美國加息進程一再推遲,但是美元升值預期已經形成並逐步強化,美元資産收益水準提升。歐洲、日本以及部分新興經濟體貨幣出現不同程度貶值,導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相對偏高,對外貿出口形成抑制。

  中長期,全球經濟格局繼續深度調整,國際競爭更趨激烈。受發達國家經濟聯盟的“再組合”、大國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再調整”、新興經濟體的集體困境、全球金融市場的持續波動、各國創新與增長動力的長期疲弱等因素影響,全球發展所呈現出的不確定性持續加大,對外貿易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錯綜複雜。

  一是世界經濟面臨艱巨的再調整、再平衡任務。發達國家需進一步改變負債經濟增長模式,減少經常項目赤字;而新興經濟體要著力擴大內需,壓縮過剩生産能力。由此,發達國家必須進行財政緊縮,降低公共債務水準,提高居民儲蓄率進而減少家庭負債。財政緊縮與消費縮減疊加將導致世界經濟復蘇與增長之路漫長而艱難,全球經濟增長進入潛在水準下行的“新常態”階段。

  二是國際貿易增長趨緩。由於金融危機衝擊,各國博弈重點轉向全球市場爭奪。在國際經濟“新常態”下,海外市場成為稀缺資源,各國對國際市場的爭奪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級。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力趨於弱化,區域貿易組織不斷興起,國際市場逐步被分割,中國面臨的市場環境更加嚴峻。

  三是科技進步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各國競相確定未來科技發展重點戰略與領域。美、歐等國提出綠色發展、智慧製造等戰略,更加重視新能源、生物技術、資訊等新技術産業發展,為經濟增長尋求新空間。

  四是各國財政貨幣政策逐步轉變。美國由於經濟增長復蘇態勢較好,“再工業化”戰略實施使産業結構調整取得一定進展,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向“正常化”轉變。歐盟由於部分週邊國家經濟發展仍不樂觀,核心成員國經濟增長出現波動,預計仍將堅持寬鬆的貨幣政策。新興經濟體為促進經濟發展、解決結構性問題、緩解國際資本流動造成的衝擊,預計將維持略為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國際宏觀政策分化將導致國際資本無序流動程度加大,主要貨幣匯率走勢大幅波動。

  五是全球經濟治理機制變革加速推進。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原因是現有的國際治理機制和各國經濟體制不能適應生産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持續深化帶來的衝擊。國際金融監管體系變革快速推進,全球治理將發生新變化。

  (二)對外貿易面臨的國內環境

  下半年,國內需求有望扭轉持續下滑勢頭。固定資産投資領域,資金來源不足問題有望緩解,房地産市場呈現回暖態勢,連續降息降準等寬鬆貨幣政策降低融資成本,企業利潤緩慢回升,預計投資需求將緩中企穩。社會消費領域,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居民收入增長快於GDP增速,支援消費的宏觀政策效應不斷釋放,預計消費需求將保持基本平穩。但是經濟領域中結構性問題和風險仍然存在,産能過剩問題短期難以化解,地方債務處置困難重重,通貨緊縮壓力不減,資本市場波動加大,宏觀經濟運作受到多重因素制約難以快速增長,仍將保持緩中趨穩走勢。預計全年GDP增長7%左右。除了中國經濟平穩運作外,國家將在進一步落實已經出臺的外貿穩增長、擴大進口等政策措施的基礎上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加上新增三大自由貿易試驗區、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等更具針對性的重大措施,將對下半年外貿企穩回升起到支援作用。

  中國經濟進入世界中等偏上水準國家行列以後,和過去30多年經濟發展相比,出現經濟增速減慢、經濟結構轉型、經濟增長動力轉化的新特徵。

  一是需求結構呈現新變化。從消費需求看,我國先後形成三次較大的排浪式消費。目前,隨著我國居民收入達到中等偏上國家的水準,消費開始拉開檔次,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成為主流,服務消費需求增加。從投資需求看,伴隨每一輪排浪式消費和出口增加,從輕工業到重工業投資呈現輪動增長,投資回報率長期處於較高水準。經過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投資,傳統産業、房地産行業等相對飽和。從出口需求看,過去我國勞動力成本低,資源土地成本低,環境代價低,國際市場擴張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現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我國低成本優勢發生逆轉,需要培育新的競爭優勢,並通過“走出去”輸出國內過剩産能,帶動出口增長。總體而言,“新常態”下,中國外貿的“低成本”優勢與“入世”紅利因素逐漸減弱,國內消費與投資需求從速度到結構均發生實質性變化,中國進出口將進入以“對外投資”帶動“貿易與服務”出口的新階段。

  二是産業結構呈現新變化。過去,供給不足是經濟主要矛盾,社會生産的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現在,由於模倣型和排浪式消費基本結束,投資速度減慢,需求結構調整,導致傳統産業的供給能力大大超過需求,鋼鐵、建材等行業産能已經絕對過剩,房地産、汽車等也出現了區域性和結構性的過剩。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的作用將更加凸顯,而這些産業受制於人才、技術、體制的制約難於快速發展,教育、醫療、養老、旅遊休閒、文化等領域受到體制、機制和意識形態的約束,供給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在中國産業轉型與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建立對外貿易的新優勢,需要在人才培養、産品研發、産業配套等方面做相應調整,不可能一蹴而就。

  基於以上因素,一方面,世界經濟處於緩速增長階段,結構性問題突出,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對外貿易難以恢復快速增長。另一方面,下半年世界經濟形勢優於上半年,外部需求略有好轉,國內經濟呈現企穩跡象,預計出口將扭轉負增長局面。初步判斷,下半年出口將增長6.2%左右,進口將下降4.5%左右,全年出口將增長4.0%左右,進口將下降10.5%左右。貿易結構方面,服務貿易增長仍將快於貨物貿易,機電産品與高技術産品佔據出口主導地位的格局不會改變,貿易夥伴多元化的趨勢繼續深化。

  三、多舉措促進對外貿易升級優化

  (一)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

  推進對外貿易新業態發展,促進跨境電子商務體系建設,有利於拓展海外市場,降低企業成本,提高運作效率。一是鼓勵有實力的電商走出去,配合實體企業對外貿易擴圍,在海外建立分支機構與行銷服務體系,借助國際資訊化浪潮,構建覆蓋全球的電子商務網路體系與物流、倉儲、運營系統,探索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新路徑。二是在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加大優惠力度,支援跨境電商重點業務與重大項目建設,鼓勵中小企業通過跨境電子商務拓展國際市場,實現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目標。三是建立健全跨境電子商務監管,打造系統化服務與監督管理體系,選擇部分地區試點跨境電子商務通關、商檢、結匯、退稅等環節“單一窗口”綜合服務體系建設,並逐步擴大試點範圍。

  (二)重視國際産能合作

  國際産能合作有利於中國完善全球産業佈局,充分融入全球價值鏈,化解國內産能過剩問題,提高國際化程度。一是結合東南亞、中東、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産業升級要求,搞好可行性研究,推進國際産能合作,支援重點領域如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大型企業走出去承攬海外工程與投資建廠。二是結合“一帶一路”建設,發揮亞投行積極作用,擴大與周邊國家産能合作項目,以軌道交通、電力、資源開發等為重點,堅持“義利並舉、合作共贏、開放包容、市場運作”原則,對主要相關國際産能合作項目予以支援。三是儘量避免在國際産能合作中再次出現惡性競爭現象,配合國有企業改革,推進重點企業兼併重組,對關係到中國國際合作戰略利益的大型企業加強綜合監管,規範境外經營行為。

  (三)積極擴大進口

  一是結合當前中國消費升級要求,通過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等措施,擴大嬰兒用品、老人用品、日用品、奢侈品等消費品進口,減少海外代購行為。二是抓住當前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有利時機,擴大能源、資源等戰略性産品進口,降低國內企業生産成本,並適當增加戰略儲備。三是推進中美投資協定談判,以中韓自貿區、中澳自貿區建設為契機,全方位鼓勵高技術産品和服務、先進技術裝備等高端産品與服務進口,發揮“技術溢出”、“管理溢出”等效應,提高國內相關産業發展水準。

  組長:祝寶良

  成員:王遠鴻牛犁李若愚閆敏徐平生劉玉紅張前榮劉鵬胡祖銓鄒蘊涵陳彬

  執筆:閆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