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置業收購方曝光 中國中車稱正進行盡職調查
- 發佈時間:2015-06-09 07: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矯 月
自中國中車前身中國南車于5月7日停牌後,時隔一個月之,南北車合併後的中國中車正式于6月8日以漲停板的姿態復牌。雖然公司股價大漲與南北車合併有關,但在利好已經出盡的情況下,公司股票的漲停再次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中車此次復牌前夕,市場曾傳出關於南車(香港)收購中國置業投資的消息。
據了解,中國置業投資(又稱:中國置業)6月4日曾公告稱,公司將向中國中車全資附屬公司CSR(HongKong)發行65億股新股,認購完成後,中國中車將持有中國置業61.8%的股份。
該筆投資被市場視為南北車合併中國中車後的首次投資。而面對市場的種種猜測,中國中車集團副董事長鄭昌泓就此事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集團目前並無資産注入計劃,關於南車(香港)收購中國置業投資一事,集團正進行盡職調查。
中車控股中國置業?
不過,有業內人士分析,雖然港交所規定,在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的24個月內,進行非常重大收購(上市公司向取得控制權的一方收購的資産值達到殼公司資産的100%),則會被視為反收購行動,並將被視為上市處理,必須按照IPO程式審批。但中國中車並未否認會借助中國置業投資的融資租賃業務開拓市場,借道直接開展新的業務,或進行海外並購,持續改善其基本面、提升業績。而鄭昌泓的表態無疑從側面證實了收購中國置業事宜。
據中國置業公告顯示,中國中車全資附屬公司CSR(HongKong)將以每股0.1港元的價格認購65億股中國置業投資股份,相當於已發行股本約1.62倍,及擴大後股本約61.8%,取得絕對性控制權。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中國置業自2005年以來已經持續虧損而遭到市場人士的質疑。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根據該公司2014年三季報(截至2014年9月30日)顯示,公司流動資産已達1.98億元,現金與銀行結存8848萬元,銀行借款縮減為500萬元,而虧損亦收窄至1465萬元,公司整體經營狀況趨向良好, 而且中國置業于公告中承諾中車接手之日, 公司之現金加資産值將不低於7.8億港元。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香港股票市場,一直不乏買殼賣殼的故事,而中國置業從資本面上來看,正是一個“漂亮”的殼標的。以每股0.1港元的認購價格,如果收購真的完成,中車所投資的6.5億港元投資金額以及中國置業的現有7.8億元滯留現金加資産都全部留給中車使用,中車等於在不損失一分錢的情況下就把中國置業連殼帶資産吃下。
據《證券日報》記者觀察,在中國置業6月4日發佈上述公告後,公司當日的股價漲幅驚人。公司6月4日股票開盤價格為1.13港元/股,較前收市的0.86港元/股上漲31%,此後公司股價升幅當日最高漲至3.44港元/股,股價上漲約近3倍,最後公司股票收報3.35港元/股,上漲近2.9倍。
中車瞄準海外業務
事實上,對於中國中車擬收購中國置業的消息,市場頗為關注,這種關注不僅體現在股價上,還體現在市場對於收購中國置業之後的預期上。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置業投資1992年在香港上市,該公司有員工37名,其主營業務為物業投資,投資開採位於中國內蒙古之銅鉬礦場及放債業務。物業投資主要透過投資物業租賃獲取收入。採礦業務投資主要是透過就銅礦及鉬礦之開採業務與第三方進行合作而獲取收入。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業務關聯性方面,中國置業一直持有放債公司執照,公司其中一項主營業務為放債,如果中車可以通過中國置業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為那些不能支付全額購買中車産品的買家提供融資平臺,此舉可大大增加中車的銷售額和提升中國置業的盈利收入。
另有資深金融人士指出,中車入股中國置業的另一個核心因素,或在中國置業的百慕大註冊身份上。“中國投資人大多通過海外上市了解到開曼、百慕大等註冊地,一方面這些地區沒有和任何國家簽訂雙重稅務協定,可以有效避免當地的高稅率稅務問題,避免雙重稅收。另一方面在百慕大註冊的公司可以在盧森堡、都柏林、溫哥華和美國申請掛牌上市,百慕大更是被視作在美國上市的最佳‘跳板’”。
上述資深金融人士指出,中國置業對於中車的更大價值,也許就是在中車全球化啟航的路上,以其較為優質的公司身份,能夠為中車帶來在國際融資平臺發展的能力,亦不排除未來的海外並購以及子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可能。
對於未來的發展,中車副董事長鄭昌泓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時中國訂單比例相對較大,以國鐵及城市軌道為主,相信海外業務比例將會上升,但不會為海外業務增長訂下目標,因為市場仍然波動,期望海外業務每年都有增長。
“中國走出去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帶來機遇,中車會積極推動海外並購項目,並會與西門子、龐巴迪等競爭對手合作,集團亦會關注俄羅斯、印尼及美國等地的發展機會。” 鄭昌泓如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