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利用金融期貨留住牛市紅利

  • 發佈時間:2015-06-08 00:43:2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利靜

  中國期貨市場發展迄今23年,交易規模經歷了裂變式激增。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期貨市場成交額累計291.99萬億,是2007年40萬億的7倍多,是1993年中國期貨市場成交額的530.7倍。

  2010年中國首個金融期貨産品——滬深300股指期貨的上市是交易規模激增的一個重要轉捩點。2011-2014年這四年中,僅滬深300股指期貨一個品種成交額在國內期貨市場總成交額中佔比分別為31.83%、44.32%、52.72%、56.16%,呈現遞增趨勢。

  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數據顯示,截至上週五收盤,當日金融期貨成交296.6萬手,成交金額45,762億元,商品期貨總成交1,045.4萬手,總成交金額4,905億元。當日金融期貨(三大股指期貨及國債期貨)成交額在國內期市總成交額50667億元中佔比90.3%。

  據期貨公司人士介紹,2014年下半年A股牛市以來,A股現貨市場交投火熱、股指期貨成交量激增,這為期貨公司帶來了可觀的利潤,部分公司實現了翻番利潤。對證券公司來説,股指期貨更是功不可沒,在股指期貨上市後、本輪牛市前的熊市中,雖然股市持續震蕩下跌,但證券公司權益類證券投資規模始終穩定在1300億元左右。

  牛市終有時,遇上好年景多收三五斗縱然令人欣喜,但在金融期貨成交額激增帶來利潤改善的同時,期貨公司更要注重優化盈利機制,為未來為期可能更長的熊市做好充足準備。

  歷來,成交量一直作為行業內衡量公司、交易所業績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而存在,也與其收入直接掛鉤。“成交量就是一切”的價值取向存在於不少公司,這對期貨公司經營、交易所行為構成影響,對爭奪炒手、低佣金、手續費返還等經營行為構成不良激勵。

  欲速則不達,追求越是迫切,起到的作用未必能夠如願。成交量激增是期貨公司和期貨市場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指標。

  但一味追求成交量,反而可能對市場造成損害,如降低佣金此類低效率的競爭長期來看不僅僅是拉低整個行業的利潤率,更嚴重的危害在於公司錯失優化機制的最佳機遇,在市場進化後喪失自身生存空間。倒不如慢下來,彰顯自身價值,從金融服務的基本功能入手,將牛市涌進來的短期客戶變為長期合作夥伴。

  國內金融期貨發展的一大特點在於,其初期經歷具備商品期貨的孵化背景。根據中金所公佈的數據,早期股指期貨開戶者中,基本以自然人為主,且多為商品期貨客戶換場所致,其操作習慣和風格以快進快出的短線操作見長。這具體反映在股指期貨交易初期成交量和持倉量持續背離之中。

  一業內人士分析稱,近年來雖然商品期貨交易總量基本穩定,在表面上否定了期指對商品期貨的抽血作用,但仔細觀察,時間推移及商品期貨交易品種不斷增加兩因素所對應的商品期貨交易增量去哪兒了。商品期貨市場對金融期貨的孕育作用功不可沒。

  後來,隨著機構投資者、套保和套利交易者的市場參與度不斷提高,投機持倉佔比不斷下降,套保套利成交持倉佔比逐步上升,市場結構日趨改善,市場表現日益理性,避險功能穩步發揮。

  儘管如此,在此輪牛市之中,儘管有IB業績增量的激勵,但一些證券公司還是選擇“捂緊”大客戶,避免讓其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究其原因,對期指交易杠桿高、波動大的風險畏懼是重要原因,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期指交易風控方面的金融服務業務大有可為。對證券公司來説,期指工具的成熟應用將增加其盈利的穩定性,留住牛市紅利。在這個過程中,誰突出優勢,誰將在未來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創新是一個系統的問題,金融服務創新也不外與此,包括激勵機制、市場環境等在內的軟條件的改善,是市場長久發展的根基,成交量應是市場高效運轉的副産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