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債市遭遇“倒春寒” 回暖猶待政策送風

  • 發佈時間:2015-03-19 00:43:3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葛春暉

  3月初降息以來,債券市場不漲反跌,令市場預期中的“暖春”行情蒙上一層陰影。週三,財政部最新招標續發行的7年期國債中標利率落在機構預期之內,但偏低的投標倍數仍顯示出機構在當前環境下的謹慎態度。分析人士指出,市場對經濟增長前景的判斷出現分歧,利率債供給短期面臨大幅增長,以及節後資金利率下降幅度弱于預期等因素,是導致近期市場出現調整的主要原因,短期來看,債市調整的壓力依然不小。未來債券市場若想重回牛途,還需要等待更多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下行的寬鬆政策出臺。

  機構情緒謹慎 新債需求有限

  本週三,財政部就今年第二期7年期固息國債進行了續發行招標。來自中債網和交易員的資訊顯示,本期續發國債中標收益率為3.3624%,與此前機構給出的3.36%的預期均值一致;認購倍數為1.93倍,創下今年以來國債招標的新低,顯示機構投標積極性不足。

  此前在本週二國開行7年期新債中標利率走高之後,機構對於本期7年期國債需求偏低已有較充分的預期。本週二,國開行招標的五期關鍵期限債券中,7年期品種中標利率高出市場預期約6BP,高達4.0530%。第一創業證券在本期國債的定價分析報告中指出,當前7年期國債和金融債的利差在各期限的利差中最大,因此預計7年期國債的需求不會很好。另外,該機構表示,由於10年期國債期貨即將上市,7年期國債將不再是目前的5年期國債期貨合約的交割券,這也會對本次招標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除了受到自身期限因素的不利影響外,本期7年期國債招標實際上更多延續了3月初以利率債一級市場需求不振的局面。春節過後,債券一、二級市場雙雙陷入調整模式。其中,二級市場中長端收益率由於在春節前降幅較大,節後獲利回吐壓力導致其回調幅度也相對較大,與之相應,機構對中長端新債的需求也更為謹慎。

  另外,財政部18日公告,將於3月25日招標發行今年第四期記賬式附息國債。本期國債為3年期固息債,競爭性招標面值總額200億元,不進行甲類成員追加投標,3月26日開始計息,按年付息,4月1日起上市交易。

  短調壓力猶存 慢牛格局未完

  從二級市場來看,儘管3月初以來貨幣政策利好不斷,如月初降息、央行逆回購利率先後兩次下調、MLF增量續做等,但債券市場獲得的提振十分有限,收益率不降反升。截至3月18日的數據顯示,3月份以來五個關鍵期限固息國債的中債到期收益率分別上行約6BP、10BP、12BP、18BP、19BP,其中,中長端上移尤其明顯,呈現出顯著的陡峭化上行特徵。

  分析機構指出,多項因素共振,造成近期債券市場陷入調整模式。一是,財政赤字放寬、財政信貸投放加速、基建發力等一系列政府穩增長措施下,市場對經濟的悲觀預期得到緩解。有機構預測,一季度經濟很可能在7%以下,結合7%的2015年增長目標來看,經濟增速可能會在一季度見底;二是,節後資金面雖然持續趨松,但資金利率下降幅度低於市場預期,貨幣市場利率居高不下成為機構不敢繼續做多中長端利率的“心病”;三是,3月下半月起,金融債、鐵道債和萬億地方債務置換債的發行供給猛增,將持續考驗市場的承接力。國泰君安證券等機構認為,儘管當前基本面數據偏弱,但供給衝擊、流動性偏緊、貨幣寬鬆效果偏弱等因素累積下,債券市場仍面臨進一步調整的風險。

  不過,從更長期限的角度來看,仍有不少機構對於債券長期慢牛格局持樂觀態度。如興業證券認為,在地産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企業內生性的信用風險仍在惡化的情況下,政府要保7%,還需要做很多動作,包括需要更大力度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也就是説,即使從保增長的角度而言,無風險利率和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也需要大幅的下行才能做到,而這個過程中,債市至少還會經歷一波走牛的過程。

  而從貨幣市場利率“栓塞”的角度來看,在本週二央行二次下調逆回購操作利率之後,機構普遍預期未來還將有更多的寬鬆政策“暖風”吹來。申萬宏源證券表示,逆回購利率下調反映央行引導資金利率下行的意圖,而在對資金利率明確的引導意圖和偏弱的實際效果之下,降準或貨幣市場投放等量的配合還將繼續到位,最終使實際利率向合意指導利率回歸。海通證券亦指出,本次逆回購利率再次下調或意味著央行態度正在發生轉變,貨幣市場利率有望下行並打開債券短端和長端繼續下行的空間,利率長期向下的大方向依然看好。

  3月以來銀行間固息國債收益率曲線陡峭化上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