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科技“雲模式”分羹水利資訊化
- 發佈時間:2015-01-08 00:31:43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小偉
繼電商和網際網路金融之後,大數據對傳統産業的穿透力正在從零售、金融等行業迅速蔓延,部分企業開始嘗試借助網際網路與大數據改變既有發展模式。記者從新三板上市公司東方科技獲悉,公司已正式作出戰略調整,希望借助網際網路與大數據的力量,從工程及軟體類公司轉型為水資源雲服務公司。
開創“雲”模式
根據東方科技董事長李勝的構想,利用“雲”方式為客戶提供免費服務,不斷獲得用戶數據進一步深耕專業服務、制定相關決策,以開闢藍海市場。
東方科技2014年1月在新三板掛牌,主要為水利水電行業提供軟體、資訊技術服務和資訊整合建設服務,業務覆蓋水利資訊化相關領域。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共有水庫9.8萬座,水電站4.6萬座,需要建設資訊系統的數量分別佔比95%和98%,合計投資接近3000億元。而東方祥雲想做的並非是從這3000億元中分羹,而是希望節省下這3000億元的建設費用。李勝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今後公司將軟體服務全部放到雲端,服務內容將演化為三大部分:基礎服務主要針對省市縣灌區管理機構等用戶,我們為這些市場提供的服務將完全免費;付費客戶則包括國土、交通、旅遊、環保等客戶,我們通過專業服務收取部分費用;而最頂級的市場則是提供決策支援,目標直指全球減災興利、預報調度服務市場,這些將是我們的高端付費用戶。”李勝詳解公司“東方祥雲”項目的全新商業模式。
“東方祥雲”是東方科技著力打造的戰略工程。“此前公司是做項目,但東方祥雲推出後,公司將主營雲服務,這將給公司帶來顛覆性變化。”李勝表示,“如果項目順利推動,借助網際網路企業的盈利模式,不超過2年,公司的凈利潤或爆髮式增長。”
按照李勝的計劃,倘若把相關服務放到網上,可以為全國9萬多個水庫、6萬多個水電站和200萬個灌區提供服務,通過免費形式使得用戶迅速增加,公司再遴選部分有高端需求的用戶成為收費用戶。按照5%能夠成為公司收費用戶比例測算,公司業務規模將達到200億元。
市場空間大
“掛牌新三板後變化太大了。”李勝説,“掛牌之前,公司規模較小,軟體企業沒有資産可以抵押,找銀行貸款融資非常困難。掛牌之後,不少銀行主動提供間接融資服務。”
掛牌之後對公司接單也帶來很大好處。就在12月18日,東方科技收到“貴州省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升級改造設計及軟體開發”項目的中標通知書,中標金額為1222萬元。
“公司此前也曾中標了1800多萬元的項目,但通常工程項目利潤率較低,本次軟體中標意義大不相同。”李勝表示,這是目前貴州省最大的一次中標項目,且軟體毛利率要比工程高出很多,對公司今年凈利潤貢獻很大。1222萬元的訂單超過公司2013年利潤的10%,但李勝希望借助“雲”力量使市場空間幾何級別放大。
“採用雲模式後,東方科技的客戶規模將呈現幾何級別增長。”李勝介紹説,公司目前主要客戶為國有水利企業,日後除民營和個人業主經營的水電站外,國土、交通、能源、旅遊等與水有關係的公司都將納入公司客戶範疇。比如有漂流業務的旅遊景點,水質如何、會否發生洪水危險等,東方科技都將可以為其提供預報服務。
公司向水利之外的業務拓展已經出現端倪,以煙草公司為例,煙草種植基地建設需要對水精確控制,過多過少對煙草品質影響都不好。隨著土地流轉和家庭農場成片出現,相當於為公司提供了小型的灌區,農業也將成為公司日後業務拓展的重要方向。
專業性結合通用性
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個把水相關預警預報做成通用軟體的企業。“通用之後帶來了很大便利。”李勝説,如果沒有通用軟體,而是採用現場調研、調整參數等傳統方法,那麼從研發到應用的週期起碼要兩年以上;而公司通用軟體只需要2個小時就可以上線使用。
這種通用性和專業性保證了公司向雲模式轉型的優勢。以山洪災害防治為例,在專業上除了必須掌握電腦應用技術外,還需要深入掌握水利工程相關專業技術,特別是工程水文知識。公司大部分核心技術人員都有水利工程專業背景;同時作為專業服務於水利水電行業資訊化建設公司,公司在防汛系統服務多年,有豐富産品線和服務經驗,了解山洪災害治理中的相關需求。做水利資訊化的企業目前很多,但類似公司將相關數據收集進行分析預報,在A股市場和新三板目前均沒有。“不少公司給水利部門提供系統整合等服務,但東方科技卻可以進行水分析,這種高度專業工作並不是任何軟體企業都能做到。”李勝表示。
公司轉型似乎也並不太“燒錢”。按照李勝的規劃,2015年公司在雲端方面的投資預估為2000萬元,因為運營主要賣數據,不需要建設廠房,成本主要就是平臺開發、市場開發和平臺維護等成本。
根據公司半年報,2014年1至6月,東方科技軟體及諮詢服務實現銷售1642.11萬元,同比增長430.72%,毛利1137.97萬元,同比大幅增長381.58%。
因此,東方科技擁抱雲計算,頗有主動轉型的意味。相關專家對記者分析表示,一些小型的工程類公司,在體量上遠不足以與大型央企相抗衡。東方科技試圖踩在大數據肩膀上,實現彎道超車,可以算是一種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