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疲態迷局:後臺系統卡殼 過江龍閃退
- 發佈時間:2014-11-22 08:39: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滬港通後,南向資金數個交易日後顯露疲態,而北向資金初開通即顯萎靡。參與的資金規模顯然與市場此前預期相去甚遠,一些原本寄予厚望的“過江龍”資金“套利”美夢破滅。
那麼意外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海外機構、國內機構為何喊得響,做得少?
“過江龍”閃退
“可能很多機構都沒有做好準備,不管是資管,還是券商。”11月19日,香港中環某大廈一間辦公室,香港某大型私募機構基金經理Mark頗為困惑地説。
一個多月前,滬港通開通的日期尚未確定,但是Mark和大多數香港投資人士一樣,對於滬港通帶來的機遇保持亢奮情緒。“額度這麼少,100多個億,會不會不夠用?”彼時Mark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説。
事實上,在過去6個月,Mark和他的機構一直在尋找因滬港通帶來的套利機會,以手法而論,內地習慣把他們這類資金稱為“過江龍”,比如會拉升A股,從而撬動對應的H股,或者反之。
“舉例來説,可以事先買好一隻股票的H股窩輪,然後再通過發佈利好消息或者直接撬動盤面等手法,拉動A股股票上漲。”Mark説,由於香港資金成本廉價、容易獲得較高杠桿率,Mark們總能獲取暴利,當然有時也可能失手,遭受大幅虧損。
由於預判本週滬港通交易火爆,相關標的會有一波可觀行情,Mark所在機構事先以做多策略進行了相關佈局。不過,本週的交易情況大大出乎他們預料。11月17日,滬股通雖未出現秒停,但是130億元的額度還是在收盤前一小時被搶空,而港股通大大低於預期,105億元額度,僅使用18億元。
意外的冷清迫使Mark所在機構徹底改變之前做多策略,開始斬倉緊急撤退。“原本的計劃被打亂了,只能先撤出來,等形勢明朗之後再作打算。”Mark説。
機構人士大跌眼鏡
事實上,在11月17日開市後半小時,香港相關機構人士對於滬港通的首日秀已是相當失望。
當天,在香港交易所開通儀式大廳,大批在場機構人士對於南下與北上資金的差異顯得相當意外。“怎麼會差這麼大,內地資金對港股如此缺乏興趣?”
從海外機構參與情況看,可能下周即會發生積極變化。摩根大通亞洲及新興市場首席股票策略師莫愛德表示,機構投資者一般需要一週時間觀察市場運作機制,才會加大對滬港通的交易額度。
金牛點牛
(603011)合鍛股份:本週漲幅61.3%。雖然公司從事傳統業務,但由於發行價格低,總股本只有1.7億股,屬於典型的袖珍型新股。
(603088)寧波精達:本週漲幅61.14%。公司在鞏固空調換熱器裝備市場優勢地位的基礎上,拓展微通道裝備在汽車零部件市場的份額。
(603019)中科曙光:本週漲幅61.11%。公司在高性能電腦領域處於國際先進水準,在中國高性能電腦TOP100中市場總份額居第一位。
(300109)新開源:本週漲幅61.1%。在停牌期間籌劃收購呵爾醫療、三濟生物、晶能生物事宜,進而踏入基因檢測、腫瘤診斷等領域。
(300406)九強生物:本週漲幅61.03%。股價漲升動能並不在於體外診斷産業的引導者之一,而是在於極度偏低的10倍發行市盈率。
(000032)深桑達:本週漲幅46.46%。公司將收購無線通訊、神彩物流、捷達運輸的100%股權;無線通訊的主要産品是鐵路GSM-R終端産品。
(600061)中紡投資:本週漲幅46.43%。停牌期間籌劃收購安信證券100%股權,從而意味著公司正式跨入券商行列。
(300279)和晶科技:本週漲幅36.54%。公司將收購中科新瑞,通過本次交易,公司在物聯網領域的技術儲備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有參與開通儀式的機構人士一邊盯著大螢幕不斷更新的數字,一邊詢問記者。當天運作10分鐘,滬股通成交已達50多億元,而港股通還不足10億元。
不過,此後數個交易日,一邊倒的情況並沒有持續。11月18日,滬港通降溫,滬股通額度僅用48億元,港股通僅用6億元;11月19日,滬股通僅用26.2億元,港股通僅用2.6億元;11月20日,滬股通僅用22.76億元,港股通僅用1.85億元。
過去一週滬港通交易清淡,成為市場輿論焦點,這也成了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公開場合必答的一個話題。“從開通三天的情況來看,沒有出現安全問題,交易平穩。交易量不夠,市場總體反應低於預期,但是滬港通是長期機制,不是賺短錢的機制,很多機構認為今天參與、明天參與都差不多,並不著急。”11月19日,李小加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而交易清淡背後的原因仍令各方困惑。如果聯想起此前數月各大機構對滬港通持續不斷釋放的熱情,目前情況顯然令人費解。機構為何喊得響,做得少?
下周或有積極變化
對於交易清淡,瑞士董事總經理陶冬作過一番調查。“在滬港通啟動那天,詢問過熟識的3家香港銀行和一家本地券商(沒有包括中資券商)。他們沒有一家完成基礎建設準備,不能隨時替顧客成交。投資銀行口頭上都説準備好了,其實後臺一片混亂,太多細節和對接工作未臻完善。11月17日,滬港通準備好了,但是香港的基礎設施並沒有準備好。”陶冬表示。
此外,從國內機構的準備情況看,也並不充分。“絕大多數國內股票基金成立之時,根本沒有考慮過會投資海外,所以在當年的募集要約中沒有預留出口。滬港通突然成事,現有基金多不允許投資香港。”陶冬説。
上述情況獲得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確認。他近日公開表示,“在開通前已了解到相關情況,不少基金有興趣參與,但因一些長期基金在作投資決定前需處理內部程式,所以並非所有基金完全準備好參與。”
“北上資金交易不夠,可能還與年底結算有關,基金需要鎖定全年收益,操作上會更加謹慎,不願意貿然承擔風險,市場會相對平穩。而南下資金,內地的散戶和機構對港股仍屬試探性參與。”李小加説。
如果上述原因成立,顯然滬港通交易的清淡只能是短期現象,一旦機構準備工作充分,跨過年底時段,交易回暖只是時間問題。
從海外機構參與的情況來看,可能下周即會發生積極變化。摩根大通亞洲及新興市場首席股票策略師莫愛德表示,機構投資者一般需要一週時間觀察市場運作機制,才會加大對滬港通的交易額度。總體來看,機構對於滬股通的興趣會高於港股通,畢竟大部分機構都預期明年A股會跑贏港股,預計滬港通額度會在明年中旬用盡。
事實上,如Mark這樣的短炒資金也長期看好滬港通。“我們未來還會多用做多策略,但是具體情況會參照滬港通交易回暖的速度。”Mark説。 (記者 黃瑩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