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資金價格中樞下移待政策加碼

  • 發佈時間:2014-11-14 02:09: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葛春暉

  週四,央行在公開市場繼續開展200億元14天期正回購操作。至此,央行公開市場實現連續第五周零凈投放,正回購利率保持穩定。分析人士認為,當前MLF等創新型非公開市場工具已經成為央行穩定銀行體系流動性、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下行的主要手段,即使公開市場投放量收縮,資金面也有望保持總體穩定和適度充裕;不過,資金價格中樞若想再下臺階,則需進一步的寬鬆政策刺激,考慮到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降融資成本需求迫切,未來寬鬆加碼仍有必要,除正回購利率有望繼續下調之外,SLF、MLF以及更多創新型定向寬鬆工具也都值得期待。

  連續五周零凈投放

  公告顯示,央行週四(11月13日)在公開市場開展了200億元14天期正回購操作,中標利率3.40%,期限、交易量和利率均與上期保持一致。由於本週到期資金仍為400億元,央行週二、週四分別回籠200億元後,本週公開市場操作連續第五周實現零凈投放。

  自10月21日以來,央行每週二、週四例行開展的公開市場操作毫無變化,即,每次新開展200億元14天期正回購操作,從而將當日到期的等量、同品種操作平移到兩周以後。而央行的這種做法已逐漸被市場理解和接受。首先,外匯佔款進入低增長的“新常態”,央行通過公開市場調節基礎貨幣投放的壓力下降;其次,通過這種操作,保障了未來每週有數百億元資金到期,一方面可以預防未來短期資金波動的不時之需,另一方面,也保留了通過調整公開市場利率引導市場預期的功能;第三,隨著公開市場量化操作上的逐漸淡化,9月份以來,MLF等創新型非公開市場工具已經成為央行穩定銀行體系流動性、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下行的主要手段,而且市場流動性在這些新型工具的調控下也保持了穩中偏松局面。

  數據顯示,13日銀行間市場各期限資金利率漲跌互現、波幅有限。其中,主流隔夜回購加權平均利率持平于2.49%,標桿品種7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微升1BP至3.14%,期限稍長的14天回購加權利率微跌1BP至3.45%,均為11月份以來的低位水準。

  降成本仍需政策放鬆

  雖然當前貨幣市場資金供需總體平衡、流動性相對充裕,但資金面寬鬆程度略不及10月份。進入11月以來,銀行間7天回購利率的均值為3.17%,比10月份3.07%的月度均值高出10BP。市場人士表示,鋻於有大行維護低價開盤,且前期央行通過MLF和PSL投放的資金仍然有效,近期資金面保持穩中偏松料也無憂,但考慮到11月上旬資金價格高於10月同期,而且10月中旬市場接連收到正回購利率下調、MLF放水等政策紅包,若無新的政策刺激,11月資金價格中樞再下臺階恐有難度。

  而從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保障經濟穩定增長的角度來看,由於當前貸款融資利率仍居高不下,儘管貨幣市場利率向貸款市場傳導不很順暢,但依次引導貨幣市場、債券市場、信貸市場利率下行,仍是貨幣政策的必要選擇。

  國家統計局13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低於8.0%的上月增速和機構預測均值;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固定資金投資同比增長15.9%,雖然與預期均值持平,但較上月的11.6%、16.1%雙雙回落。匯豐銀行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屈宏斌就此指出,數據顯示當前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結合日前發佈的通脹數據,經濟負産出缺口明顯,推出進一步的寬鬆政策十分必要。

  從政策工具的選擇來看,在央行11月6日發佈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後,機構普遍認為央行對於總量調控的態度仍較為謹慎,因此預計四季度全面降準降息的可能性較小,但進一步的定向寬鬆仍是大概率事件,如繼續下調正回購操作利率、通過SLF和MLF投放資金等等。東莞銀行在本週初的流動性報告中表示,預計四季度央行將繼續加大非公開市場凈投放的力度,規模可能超過7000億元。

  另據Wind資訊的資訊,多名市場人士證實,央行13日向江蘇和浙江等省份城商行提供了百億級的MLF資金,利率為3.5%,要求該筆資金定向投放于小微企業。有分析人士表示,此舉可能是為了緩解江浙地區的民間融資風險,貨幣寬鬆加碼的方向進一步得到印證,預計未來除了SLF、MLF等已有工具外,還會有更多創新定向寬鬆手段推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