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緊隨美國進行貨基改革
- 發佈時間:2014-11-10 00:31:32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通過了一項關於貨幣基金的改革方案,其中一個重大改變是要求面向機構投資者的貨幣基金必須改成浮動凈值披露。與此同時,歐洲監管機構也在推進貨幣基金改革,預計2015年二季度會出臺相關法規。基於此,國內有聲音認為浮動凈值披露值得借鑒。筆者認為,具體問題還需具體分析,不必亦步亦趨緊跟美歐的相關變革。
美歐改革方案的出臺背景源於2008年金融危機。當時有多只貨幣基金因在雷曼兄弟債券上遭受損失,出現跌破固定面值的情況,迅速引發整個貨幣基金市場的贖回擠兌風潮,令很多企業的主要隔夜資金來源被切斷。在這場危機後,監管層認為需要對影子銀行加強監管,而貨幣基金正屬於影子銀行一部分,也必須相應進行改革。
改革的一個目標是要減少或防範投資者在市場緊張時從貨幣基金蜂擁出逃的風險,監管者們認為採取浮動凈值方法會有助於投資者更好地理解投資貨幣基金的風險。據匯豐投資一位高管介紹,此次美國的改革方案重點有三:首先是打破貨幣基金固定1元凈值的規定,要求面向機構投資者的貨幣基金採用浮動凈值,而對個人投資者的貨幣基金仍可保持固定凈值。其次,貨幣基金必須設置贖回門檻,並對市場危機時贖回加收懲罰性的流動性費用,同時對貨幣基金每日、每週的流動資産比例提出了最低10%和30%的要求。此外,進一步提高貨幣基金披露的透明度,縮短了貨幣基金披露月度投資組合的時滯,以及加大在網上披露包括資産規模在內各指標的力度。
事實上,貨幣基金在引入國內時就曾討論是採取固定凈值還是浮動凈值,從目前國內實際來看,固定凈值已被市場認可和接受,而申購贖回0費用也是其能迅速成長壯大的一大原因。至於浮動凈值是不是有助於減緩贖回,公平對待所有持有人,還有待於實踐的進一步檢驗。所以,我們不必緊隨美國進行貨幣基金改革。
不過,向投資者提示貨幣基金的風險確有必要,淡化其收益率比拼,貨幣基金並不等於銀行存款,還是存在本金損失的風險。如SEC統計了最近幾十年的數據,發現一共有300隻貨幣基金出現損失,基金髮起人不得不進行救助的案例。事實上,國內的貨幣基金也出現過類似事件,最終由基金公司承擔了損失。但是在目前商業競爭環境下,想讓基金公司自律而不追求高收益率是基本不可能的事。能寄予期望的是通過法規,進一步嚴格限制貨幣基金的投資手段,讓收益率回歸合理區間,從根本上控制貨幣基金的風險。其次,加強資訊披露,讓持有人及時了解基金的資金投向,成為基金最好的監督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