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美股 > 中概股 > 正文

字號:  

阿裏或引發新一輪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潮

  • 發佈時間:2014-09-18 00:31: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接近收官,超200億美元的融資額或成美國股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新股發行交易。樂博律師事務所資本市場和亞洲業務主席那明器近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指出,阿里巴巴在美IPO或引發新一輪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潮,並再次掀起海外投資者對中概股的關注。中國公司赴美上市需轉變思維方式,嚴把信披、內控、公司治理等品質關,多從公眾投資者的角度去思考和運營管理公司。

  或引發新一波上市潮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阿里巴巴此次IPO的影響?

  那明器:阿里巴巴此番上市,可能會成為美國資本市場最大的一單IPO,超過Facebook以及其他同類型公司。對阿里巴巴本身而言,這次融資帶來的資金將有利於其後續的發展。

  以往此類公司的IPO均會引發一波上市浪潮,比如Fackbook上市帶動了社交網路公司的上市浪潮,預計阿里巴巴的上市也將引發同行業公司的上市潮。

  中國證券報:美國投資者如何看待VIE的股權結構?

  那明器:有很大的風險,但因為阿里巴巴是一筆很大的交易,投資者卻忽視了。

  中國證券報:騰訊、百度、搜狐、新浪等網際網路公司都選擇海外上市。美國資本市場的優勢和吸引力主要在哪?對A股市場有何借鑒意義?

  那明器:就中國公司通常會選擇的海外上市地點而言,美國與香港比,前者有更多的分析師、網路方面的技術和人才等,可以披露更多的資訊給投資者。此外,美國資本市場對於利潤也沒有嚴苛的要求,更注重成長性。

  不同的市場吸引不同的公司類型,香港可能吸引房地産行業的企業更多一點,美國則對網路公司、高科技公司的吸引更多一些。

  A股市場顯然需要更多的改革,更多的透明度,需要在資訊披露、執法等方面下更多工夫。目前試行的註冊制沒有看到足夠多的實踐操作,中國資本市場需要改善運作環境。

  並不是説中國投資者沒有美國投資者的判斷力,而是美國的市場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發展,歷史沉澱深厚。總的來説,美國資本市場善於從錯誤中自我學習、自我糾正,相對比較成熟。而中國資本市場推行變革需要時間,讓機構投資者獲得足夠的信心。

  思維方式需轉變

  中國證券報:哪些類型的中國公司比較適合選擇美國資本市場上市?哪些類型的中國公司會“水土不服”?美國投資者較青睞哪類公司?

  那明器:就海外上市地點而言,高科技、資訊技術類、清潔能源、信能源、傳媒類的公司比較適合去美國上市;工業化、房地産企業去香港上市好一些。

  美國投資者比較青睞的公司類型是:在美國有類似商業模式、類似技術可資借鑒,但中國市場規模更大、客戶規模更大,簡單説就是,既能看得懂又具有投資價值的。比如,對於那些美國已經有的IT科技上市公司,美國投資者對他們的商業模式比較了解,同樣的商業模式用到中國公司,美國的投資者會比較喜歡。因為他們了解,知道這種商業模式會怎麼發展,而且明白這種商業模式放在中國會産生更大規模效應。

  中國證券報:中國公司赴美上市中比較容易遇到的風險和障礙有哪些?應如何避免?

  那明器:在美國上市,對公司治理、審計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中國公司可能不太適應這種高標準。

  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往往會希望美國的監管機構、投資者接受中國公司的文化和運營方式,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美國的監管機構希望中國公司去他們那邊上市,就要按照他們的方式去運營管理,這中間存在一個“誰應該承擔理解責任”的競爭關係。如果中國公司改變不了這種思維方式,就不適合去美國上市。

  在美國上市,在信披的準確性、內控、公司治理等方面都要加強。中國公司的管理層需要意識到,他們是為了公眾投資者去運營公司,因此需要根據美國的監管規則去運營管理公司,多為公眾投資者著想。

  中國證券報:渾水等機構做空中概股的記憶猶新。如何看待這一做空行為?目前美國資本市場對於中概股的評價和反映是怎樣的?

  那明器:渾水的行為有對有錯,之所以對中概股造成很大傷害,因為中國公司此前對此毫無防備。但做空是美國資本市場上的一個正常現象,美國公司已經比較適應了,中國公司還需要適應和學習。對於做空是有方法應對的,未來中國公司可以通過學習來抵禦。

  對於中概股,像阿里巴巴這樣比較大的公司是比較引人注意的,但一些小公司容易被忽略。阿里巴巴上市預計會再掀起一波對中概股的關注熱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