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商制度激活新三板市場
- 發佈時間:2014-09-01 00:43: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張恒
備受期待的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在上週一正式啟動。首批做市企業均在上周存在成交,在提升市場流動性的同時,訂單成交效率的提升及掛牌企業成長性也均獲推動。但與此同時,從上周市場運作情況看,當前新三板市場仍面臨門檻較高所致的買賣盤不夠活躍及做市商調節庫存方式單一的約束,後續拓展空間依然較大。
做市商啟動 市場活躍度提升
2014年8月25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簡稱“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做市轉讓方式正式開始實施。
在8月25日至29日這5個交易日內,首批採取做市轉讓方式的43隻掛牌公司股票均有成交記錄。從市場表現來看,據大智慧數據顯示,自做市商制度啟動以來,以8月29日收盤價與8月25日收盤價作為對比,階段性漲幅最高的是新眼光,周漲幅高達136.67%,緊隨其後的超弦科技、巨峰股份、璟泓科技、銅牛資訊漲幅也均在50%以上,具體漲幅分別為68.80%、60%、56.55%和56%。相反的,共有5隻股票出現下跌,跌幅最大的是聯合永道,整體下跌29.29%,其他四隻分別是萬通新材、彩訊科技、聯飛翔和大樹智慧。
成交方面,成交量突破百萬股的股票有5隻,萬通新材位居首位,達255.7萬股,其次是中海陽,成交量達228.12萬股,該兩股票成交量顯著高於其他新三板股票。值得一提的是,彩訊科技、新眼光碟中振幅一度超過350%,公允價格的發現必然伴隨著大幅震蕩。新三板做市轉讓方式的實施,對提升訂單成交效率、充分體現掛牌企業成長性無疑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從首批參與做市的做市商來看,42家做市商平均做市股票數量為2.6隻,排名第一的是上海證券9隻,緊隨其後的是東方證券和申銀萬國各7隻,廣州證券、國泰君安等5家券商各5隻。
新三板市場仍存拓展空間
雖然新三板公司平均PE遠低於創業板,但平均凈資産收益率高於創業板,在引入做市商制度後,保證了市場進行不間斷的交易活動,提高掛牌企業股票流動性。由此,市場的融資功能恢復,也更容易激活投資者信心。
此外,由於做市商有專業的報價服務,這也為企業引入外部投資者等創造了更為便利的條件,並有助於提升掛牌企業在資本市場的信用等級和知名度,向市場傳遞了正面的資訊。
雖然做市商制度的啟動提升了新三板市場的活躍度,但從本週的市場運作情況來看,當前新三板市場也依然面臨著一定的限制。
一方面,2013年12月30日股轉系統公司修訂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細則,自然人投資者的準入標準調整為“名下前一交易日日終證券類資産市值500萬元人民幣以上”,進一步提高了自然人投資者進入股轉系統市場、參與場外市場交易的門檻。鋻於大多掛牌企業股權較為集中而進入門檻又相對較高,做市交易上線一週的投資者買賣盤並不夠活躍,而少量資金和成交量形成的價格並不具備足夠的説服力。作為一個風險相對較高的市場,充分的投資者教育、限制性的進入門檻自然能夠有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但投資者數量的不足也影響到了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做市商制度有專業的估值做市商起到挑選中小微企業為其做市的能力, 而逐漸把投資的權利交還給中小投資者,鼓勵各類投資者參與到市場交易中來,增加市場活力和彈性,逐步培養中小投資者的投資素養也是可行的。
另一方面,目前做市商從掛牌企業取得的股份一般合計不超過企業總股本的5%,相對偏小,在穩定市場、熨平股價波動、促進價格發現和增強流動性過程中對做市商庫存管理是非常大的考驗。目前的制度設計中僅在交易日15:00-15:30區間從其他做市商調節庫存一種機制,較為單一,未來若引進從大股東借券、申請做市轉讓方式時附帶未來選擇權、期權等多種形式,豐富做市商庫存管理渠道,新三板市場具備流動性將獲得更大程度上的激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