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首創産業引導基金模式
- 發佈時間:2014-08-19 00:56:18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周渝 重慶報道
8月18日,國內首創市場化運作模式的重慶産業引導基金,與首批16家合作基金管理人正式簽約,首批計劃合作設立基金規模155.5億元,其中引導基金擬出資45.5億元,佔比29%。産業引導基金首期規模25億元人民幣,將連續投入5年,力爭做到100億元以上。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表示,重慶産業引導基金模式是財稅體制、金融領域企業資本金市場化補充機制的重大改革創新。
實現五方面創新
據了解,在簽約的16家基金管理人中,重慶有4家,重慶以外的有12家,包括昆吾九鼎、鼎暉投資、英飛尼迪集團、中信逸百年資本等多家國內外知名的基金,以及西證渝富基金等本地基金。根據合作協議,基金將重點投向重慶市的工業、農業、科技等六大行業領域,其中工業基金規模51億元,農業19億元,現代服務業34億元,科技産業20.5億元,文化産業6億元,旅遊産業25億元。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指出,重慶産業引導基金模式有五個方面的創新,首先是通過一比三或一比四的杠桿,使財政性資金得以放大,投入到各種技改、技術進步和科研開發産業化等方面,促進結構調整,使産業重組、企業並購的力量更大,有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産品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其次是有助於財政資金更有效地使用和保值增值,預期每一年收益率可達到10%左右;第三是推動了企業向混合所有制方向發展,完善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這是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國有企業改革方向的;第四是政府機關不參與私募基金運營和管理,減少政府干預和個別政府公務人員的灰色交易;第五是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建立起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機制。
黃奇帆表示,産業引導基金的建立,對完善我國企業資本的市場化補充機制有重要作用。中國企業的債務總額有80多萬億,企業普遍負債率高,債務沉重,容易受市場波動和金融危機的衝擊,主要原因在於缺少企業資本金的市場化補充機制。作為一個社會的企業資本市場化補充機制,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即股票市場和公募市場;另一個是多渠道的股權融資市場,通過這樣的兩個渠道,形成股權補充的多元機制。在成熟的美國資本市場,私募基金規模大約是股票市場市值的兩倍,而我國私募股權基金不到股票市場市值的20%,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大力培育多渠道的股權融資市場,形成企業資本的市場化補充機制,最終使企業的資本金短缺瓶頸得到解決,是我國當前經濟改革的重要一環。
將發展三種引導基金
據了解,此次重慶在選擇合作基金管理人時,設定了五個原則,一是從融資角度講,不能高息攬儲、不能戶數太多、不能做債轉股之類的通道;二是不能炒股、炒房、炒外匯;三是主要圍繞科技創業、技術改造、重組、購並等方面進行戰略投資,對企業戰略前景有清晰判斷,對企業財務結構有深入調查;四是投資後能夠作為企業的戰略夥伴,協助企業進行高效的管理,幫助企業更好成長;五是具備良好的退出機制,並在退出時有良好的投資效果。
黃奇帆透露,重慶不會僅局限于財政資金出資的産業引導基金,今後還將鼓勵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分別成立股權引導基金,這三種引導基金與各種私募股權基金相結合,投資重慶的各類企業,推動重慶成為內陸地區私募基金髮展的高地。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作為國內率先推出政府行業指導下的市場化運作模式的重慶産業引導基金模式,並不是地方政府簡單的招商引資和企業融資,其鮮明的特點是財政扶持産業發展資金分配方式由“補貼投入”改為“股權投入”這一重大革新,並且在基金管理上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這一管理模式上的創新,政府只負責“兩端”,即在前段負責審定總體投資方案,在後端把握投資方向,對基金的運作管理,政府不干預,完全按照市場化原則運作。産業引導基金可以按照不低於一比三的資金配套比例吸引更廣泛的社會資本,特別是保險資金、養老資金等金融係資金、國家部委專項資金、全國性資産管理機構資金、央企資金、跨境人民幣資金等,並且基金的投資範圍更廣,這也區別於目前通常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據了解,重慶産業引導基金模式不僅是對財政和金融體制的改革,同時對我國未來國企改革提供了一種方式和選擇。根據重慶市國資改革的思路,其中就包括設立國有企業的産業引導基金,讓社會團隊通過招投標來管理,促進國有資本運營方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