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多家公司上演更名行情

  • 發佈時間:2014-08-13 08:2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燕青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昨日,遠東電纜正式更名為“智慧能源”,這是近期又一家更名的上市公司,此前湘鄂情、綠大地、正和股份均宣佈更名。不過,經歷前兩日的大漲,改名為智慧能源後,該股昨日卻大跌近4%。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超過50家公司宣佈更名,比去年同期明顯增加。對於上市公司更名,昨日受訪的國金證券分析師楊建波等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一些公司意在借機炒高股價,建議投資者應仔細甄別其主營業務是否有實質改善,而不應盲目介入。

  更名行情上演

  在資本市場,一個響噹噹的名稱不僅能讓投資者印象深刻,有時還能吸引資金對其炒作。記者注意到, 湘鄂情、 綠大地和正和股份等近期謀劃更名的上市公司,都成功演繹了一波更名行情。

  週一,頂著“欺詐上市案”多年帽子的綠大地正式更名“雲投生態”,公司股價在改名前出現一波明顯上漲。此外,前期漲勢淩厲的正和股份,擬更名為“洲際油氣”;在嘗試了環保、傳媒、地産等眾多轉向行業後,主營餐飲業務的湘鄂情徹底甩脫了餐飲的名頭,易名為“中科雲網”,近期股價走勢異常搶眼,最近兩個月漲幅超過五成。

  此外,銀基發展在今年1月正式更名為烯碳新材,公司的主營業務由最初的房地産開發,拓展至烯碳新材料的銷售和新技術的開發。由於新能源、新材料係國家戰略新興産業,一系列熱門概念被加諸於公司身上:石墨烯、特斯拉、稀土永磁,公司股價也迎風而立,該股今年以來暴漲154%。

  除了並購重組和主業變化外,股票更名也成為部分上市公司省時省力的“貼金”工具。主營鋁箔加工的魯豐股份今年1月更名為“魯豐環保”,並將經營範圍變更為環保新型材料的研發及銷售等,貼上了環保概念的標簽。儘管公司今年股價大漲逾四成,不過公司的經營業績並未在更名後明顯改善。一季度魯豐環保虧損762.82萬元,且公司中報虧損額約為1783萬元。

   迎合熱點借題炒作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當中還有部分是更名“大戶”。據不完全統計,自上市以來,浪莎股份西部資源深信泰豐同力水泥、ST東碳、正和股份等公司更名次數均在五次以上。

  此外,還有一家上市公司的“更名史”則幾乎囊括了A股各個階段的熱門:這就是創興資源。公司上市之初原名廈門大洋,後在2001年更名創興科技,2007年後更名創興置業,2011年再次改用現在的名字創興資源。從科技熱,到房地産熱到礦産熱,創興資源的每次改名幾乎都踏上了當時的熱點。

  如何看待上市公司的更名現象?綜合多位業內人士的看法,上市公司更名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重大資産重組後的更名;還有一種並不是伴隨業務的調整而是迎合市場熱點,無實質性基本面支撐。儘管上市公司更名大多源於主營業務轉型,但對於一些公司來説,或有借此搭上熱門概念的順風車,以抬高股價的意圖。

  “回顧一些公司的轉型之路不難發現,其緊跟市場熱點和時髦概念正是其轉型和更名的不二法則。”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人士對記者坦言,“那些給名字加智慧、網路等字眼的公司不乏借題炒作的意味,這和十幾年前康達爾改名為中科創業等例子,從意圖上並無區別。實際上其轉型的業務與公司的名稱依然有較大的差距。”

  知名財經評論人宋清輝昨日對記者表示,“幾乎可以説大部分上市公司更名都意在炒作和渲染,意圖吸引投資者的眼球,迎合市場的獵奇心理,並借勢拉升二級市場股價,為公司股東高位套現提供方便。投資者應高度警惕上市公司更名動機,若動機不純,有可能導致投資者利益受損。”

  “上市公司更名既潛藏著投資機會,也充斥著投資風險。上市公司更名後的股價暴炒,如無實質性業績支撐,終是曇花一現。”國金證券分析師楊建波昨日對記者稱,“投資者應仔細甄別這些公司的具體情況。如果公司更名伴隨主業的實質性轉型,則有投資價值,但如果公司的轉型、更名只是跟風追熱點,其業績依舊沒有改善,則不宜追高買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