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液化與非常規天然氣定價徹底放開

  • 發佈時間:2014-08-13 00:31:2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穎春

  國家發改委8月12日發佈通知,決定自9月1日起將非居民用氣存量天然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高0.4元。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不作調整。此次通知還提出,如果進口液化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和煤制氣與國産陸上氣、進口管道氣一起運輸和銷售,供氣企業可與下游用戶單獨簽訂購銷和運輸合同,氣源和出廠價格由市場決定。

  業內人士認為,相比除繼續調整存量氣門站價外,後一措施實際更具意義。上述措施意味著進入管道與常規天然氣混合輸送的液化天然氣和非常規天然氣,將不必再執行統一門站價格,這表明液化天然氣和非常規天然氣的價格已經“無死角”徹底放開,由管道輸送的上述氣源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自主定價。

  非常規氣氣價徹底放開

  根據國家發改委2013年發佈的通知,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出廠價格,以及液化天然氣需進入長輸管道,只有使用單獨管道運輸的,才可以市場定價。與國産天然氣和國外進口管道氣混合輸送並一起銷售的,需執行統一門站價格。

  例如,大唐煤制天然氣項目,原則上大唐可以與北京燃氣集團協商自主定價,因為該管道專門用於煤制氣輸送。但中石化在重慶涪陵的頁巖氣,如果要進入川氣東送管道,就不能單獨自主定價,而必須按照川氣東送管道統一門站價格定價,因為川氣東送管道同時輸送普光氣田的國産天然氣。

  8月12日的通知發出後,意味著不管是單獨輸送還是混合輸送,今後上述四種氣源都可以實現市場化自主定價,政府不再通過門站價的形式進行價格管制。

  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認為,這對中國非常規天然氣市場將發揮巨大的促進作用。這一政策將進一步刺激中石油和中石化等石油巨頭對非常規天然氣的開採力度,也有利於管道壟斷者以更積極的態度去接納非常規天然氣進入管道傳輸。

  原來拿不到常規天然氣的下游企業,還可以通過價格杠桿,選擇購買價格更加靈活的非常規天然氣,並委託管道公司進行傳輸。政策將增加管道輸送和銷售非常規氣的比重,降低運輸成本,從而使下游用戶使用上價格更低的天然氣。

  而對於LNG用戶而言,以往LNG用戶只要走管道與管道氣混合輸送,就必須執行統一的門站價格,而門站價格一般低於LNG市場價格,這使得很多LNG用戶,不得不選擇槽車進行運輸,不但提高了輸送成本,也不利於節能減排。此次通知下發後,將使管道輸送LNG成為更加現實的選擇。

  明年氣價基本市場化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存量氣和增量氣差價每立方米在0.8元左右,此次上調0.4元之後,存量氣和增量氣之間的差價將進一步減少。再經過1-2次存量天然氣價格調整後,到2015年末,我國天然氣將實現“雙軌合一”,基本實現市場化。

  業內人士還認為,當前宏觀經濟仍存下行壓力的形勢下,按照改革既定路線,繼續推進天然氣價格調整,進一步彰顯了政府的改革決心。去年7月10日,發改委將2011年開始試點的“市場凈回值”的定價機制向全國鋪開。採取的做法,即是將非居民用氣分為增量氣與存量氣區別對待,這種方式不但大幅緩解了我國進口天然氣的虧損壓力,也將對下游用戶的影響控制在有限範圍內。按照規劃,到“十二五”末,我國天然氣門站價有望存量增量雙軌合一,我國天然氣價格也將基本調整到合理水準。

  “如果沒有去年7月的那次天然氣價格調整,今年中俄的天然氣進口談判,就很難存在議價的基礎。”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價格所研究員姜潤宇認為,天然氣價格改革的目標是市場化,最終目的是通過合理的價格杠桿,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資源,最終達到保障天然氣市場供應的目的。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此次價格調整後,政府將對受到調價影響的計程車等行業進行補貼。對供熱和發電企業的影響,將通過理順供熱和發電價格,由地方政府給予適當補貼,以及對個別確有困難的企業給予適當氣價優惠等方式統籌解決。

  此外,國家調整的是最高門站價格,供需雙方可在不超過最高門站價格的範圍內,協商確定具體門站價格水準。這也意味著,0.4元的存量氣門站價格,是調整的最高上限,企業之間也可以根據供求和市場情況,做出不調整或少調整的決定。

  姜潤宇認為,這延續了之前價格調整的指導思路,設定價格天花板是為了避免出現價格混亂,保證用氣方利益,同時可以在最高限價範圍內,由市場決定具體調整空間,體現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

  化肥用氣今後仍要調整

  此次通知還強調,存量氣價格調整不包括化肥用氣,化肥用氣的調價要待化肥市場形勢出現積極變化時再擇機出臺。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受下游需求影響,目前國內化肥行業成本壓力較大,此次暫緩出臺化肥行業的天然氣調價措施,目的是給化肥企業一個緩衝期。但明確是“暫緩”調整而非不調整,就是給化肥企業一個明確的信號,今後時機成熟,化肥行業存量天然氣價格仍要繼續調整。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認為,化肥用氣佔天然氣用氣很大的比例,而化肥又是中國土地重要污染源之一,從長期來看,還是很有必要利用價格杠桿進一步引導化肥行業合理用氣。東興證券研究員梁偉預計,隨著國內秋季用肥旺季開始好轉,同時美國、巴西、埃及等國際市場旺盛,預計化肥行業即將開始全面回暖。

  在周大地看來,隨著非居民存量氣價格的進一步調整到位,以及今後天然氣消費量的增長,今後存量氣佔天然氣總體氣量的比例將越來越小,存量氣價格調整對下游和市場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