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和田玉 新標準新市場

  • 發佈時間:2014-08-09 00:43:5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蕭薔

  日前,針對有“國石”之稱的和田玉市場,國家標準《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開始實施,今後投資收藏和田玉,將會有實物樣品作為參照標準。

  業內人士認為,新標準能否凈化品質參差不齊甚至真假難辨的和田玉市場,還需時間的檢驗,但新標準不再將和田玉局限在一個産地,為和田玉的發展拓展了空間。

  好玉不再僅出於“昆岡”

  和田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與湖北綠松石、河南南陽玉、遼寧岫岩玉並稱為中國四大名玉。中國玉器史約一萬年,而開採利用和田玉則近八千年,“玉石之路”比“絲綢之路”還要早數千年。秦代至清代象徵皇權的玉璽多為和田玉製作,使和田玉當之無愧地成為“國石”。《千字文》中言“金生麗水,玉出昆岡”。昆岡玉即和田玉。

  和田玉雖名和田,並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産的玉,而是一類玉石的統稱。我國把透閃石成份佔98%以上的石頭都命名為和田玉,也可以稱為軟玉或透閃石。狹義的和田玉,指的是新疆崑崙山北坡綿延1500公里的九個産地出産的“崑崙玉”。

  當地採玉者根據和田玉産出的不同情況,將其分為山料、山流水、子玉三種。

  山料又名山玉,或叫寶蓋玉,指産于山上的原生礦,塊度的大小不一,有棱角。山流水是指原生礦石風化崩落,由河水搬運至上游,距原生礦近,塊度較大,棱角稍有磨圓,表面較光滑。子玉又名籽玉,是指原生礦剝蝕,又經流水千萬年的搬運和沖刷,常為表面光滑的卵形。從品級上説,籽玉最為上乘,山流水次之,最後是山玉,現在籽玉和山流水礦源基本已採盡。

  除和田本地玉石,和田玉還包括俄料、青海料和韓料。

  俄料和田玉産自俄羅斯,也分為山料、籽料、山流水料,但俄料的籽料很少,大多為山流水和山料,俄料的白玉價值僅低於新疆和田玉中的羊脂玉,價值極高,市場上的高端白玉90%以上都是俄料。

  青海料又稱青海玉或崑崙玉,産自崑崙山脈東緣入青海省部分,與新疆和田玉同處於一個成礦帶上,崑崙山之東曰崑崙玉,之北曰和田玉,兩者直線距離約三百公里。崑崙玉與和田玉似是“孿生”,老坑的青海料質地細膩,可與新疆和田玉山料相媲美,但新坑的容易走色泛黃,最近幾年行情不好。

  韓料主産地在朝鮮半島南部的春川,産于當地的蛇紋岩中,多顯青黃色和棕色,硬度和密度接近新疆和田玉,但價值和高端的羊脂玉相差甚遠。

  在新的國家標準中,和田玉標準樣品分為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糖玉及墨玉六大類,每一類都有實物參照。

  圈內人認為,不必對和田玉的産地很在意,和田玉沒有“最正宗”之説。除了我國新疆,南韓、俄羅斯以及我國青海、遼寧、貴州等地都産和田玉。就單一玉質來説,俄料、韓料、青海料等也會出現比新疆出産的品相更為上乘的和田玉。比如俄羅斯碧玉,無論從品相顏色和質地來看都超越了和田碧玉,近幾年的市場價格也超越和田碧玉。有些收藏者一心只求和田産,促使造假者將其他産地的和田玉做皮染色,賣出和田籽料的價錢。和田玉關鍵是看品質而不是産地,只要質地細膩、油潤度好、顏色純正,不管哪出産的和田玉,都具有收藏價值。

  點皮高手年入百萬

  和田籽玉外表常帶一層褐紅色或褐黃色玉皮,俗稱皮色子玉,有秋梨、蘆花、棗紅、黑諸般顏色,琢玉藝人以各種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皮子、虎皮子、棗皮紅、灑金黃、黑皮子等。利用皮色可以製作俏色玉器,自然成趣,稱為得寶。和田籽玉的色皮是次生的。自古以來,帶皮色的價格要比同等的不帶皮色的貴得多。自然燦爛的皮色,成為和田籽玉的特徵,也是真貨的標誌。在當下和田玉市場上,巨大的價差,使“點皮”作偽手法大行其道。

  “點皮”,就是在山料雕件上人工做上一些皮色,混充籽料賣。

  圈內人以一件白玉把件為例:即使是玉質好、白度好、雕工也好的“三好”,如果不帶皮,也就沒有籽料的“身份證”,市場價很難超過10萬元。而同樣玉質、白度、雕工的籽料把件賣個幾十萬沒有問題,遇到會賣的賣家或者不差錢的買家,上百萬成交也不稀奇。一些商家會在雕件完成後先送檢,拿到一張權威鑒定證書,然後再送去點皮美化,點皮的地方自然不會是在鑒定證書上有圖片的那一面,而是選擇一個不太顯眼,並且從外形上看確實應該是皮的地方上色,以求逼真的效果。如今技藝高超的點皮“大師”所造之“皮”極為逼真,不僅可以矇騙普通買家,就連行內的“老鳥”也時常打眼,甚至在獲獎作品中也可以發現點皮玉件的蹤跡。以一件品質不錯的雕件“點皮價”5000元估算,一個“點皮高手”年入百萬不成問題,多人參與、類似流水線運作的“點皮家族”獲利更豐。

  和田玉收藏誤區

  圈內人指點和田玉收藏四種常見的誤區,提醒新手注意。

  其一,重古不重今。和田玉器並非越老越好。清代是我國玉器發展史中的第三個高潮,乾隆皇帝酷愛和田玉,使清代的玉器加工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無論是造型紋式、款式品種、雕琢技藝都超過前朝。但趙汝珍先生在他的名著“古玩指南”一書中説,乾隆朝一個幹白底沒有翠的翡翠搬指絕對沒有當今一個水種滿色的翡翠搬指價值高,同樣乾隆朝的一個青玉搬指也絕對沒有當今一個棗紅皮羊脂玉的搬指價值高。

  專家認為,不論新舊,玉器原材料是否上乘、做工是否精細才是收藏的重中之重。古玉器相對於現代玉器來説,唯一能給收藏價值加分的就是人文歷史價值。如果一件老玉器人文價值很高,但玉材很差,或者雕工很差,收藏價值會大打折扣。

  其二,重色不重潤。衡量和田玉的品質,“色、潤、凈”不可缺一。色要正,不能有兩種色像出現,如灰白色、青灰色、黃綠色。白玉的標準色是脂白、奶白、荔枝白。青白玉的標準色是粉青、綠豆青、瓜皮青。質要潤,質地溫潤細膩,觀之猶如脂肪、油潤純凈,撫之猶如嬰兒的肌膚細膩光滑。整體要純凈,無瑕疵、無石筋、無裂綹才是上品。

  其三,重皮不重質。皮色好雖然難得,但是要看生在什麼地方、什麼料質上。對於質地很差的玉,再好的皮色也全無所用,好的皮色要配好的玉質才完美,重皮不重質是本末倒置,只有皮沒有質的玉料沒有收藏價值。

  其四,重料不重工。收藏當代和田玉雕件,要分清商品和作品的區別。一個和田玉雕件若無深厚的文化藝術內涵和精湛的雕琢技藝,原料再好,也只能是一件半成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