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帶一路”建設應彰顯三大中國元素

  • 發佈時間:2016-05-12 10:55: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 們在談論“一帶一路”時,往往強調的是以基礎設施和産能合作為主的重大項目合作。但從國家頂層設計的角度,要推動“一帶一路”的深入發展,還需要做到“硬建設”和“軟聯通”的齊頭並進。作為“一帶一路”的首倡者,中國應把“一帶一路”打造成為推動中國標準、中國經驗和中國思想文化走出去的契機,以此助推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全面升級,為世界提供更多帶有中國烙印的公共産品。

  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

  人們常説,三流企業賣産品,二流企業賣技術、一流企業賣標準。美日及部分歐洲國家,不僅壟斷著高端技術和工藝,也壟斷著全球通行的技術標準、品質標準和服務標準,通過標準和規則的制定牢牢佔據著世界産業鏈的最高端。中國企業走出去,也由此遇到“國際標準”這一必須跨越的門檻。有媒體報道,中國首個高鐵項目土耳其安伊高鐵,全部採用歐洲標準,國內一家知名配件生産廠曾希望把産品引入該項目,但因歐洲的標準認證費起步就需要600萬歐元而被迫放棄。

  在某種程度上,國際市場競爭也是標準和規則的競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要注重深化與沿線國家的標準化互利合作,以標準的互認和共同制定來促進政策通、設施通、貿易通和資金通,支撐互聯互通和産能合作。中國的優勢産業,諸如高鐵、電力、核能、航太航空、資訊技術及高端裝備製造業,也要積極利用中國標準的國際化,提升走出去的層次和水準,以中國標準走出去帶動中國産品、技術和服務走出去,以高品質、高規格的中國標準來塑造中國企業和品牌的優勢、聲譽和形象。這是推動中國走出去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關鍵。

  中國已于2015年10月通過《標準聯通“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015—2017)》,邁出了塑造中國標準、推動中國標準國際化的重要一步。筆者近日考察了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埃塞首條高速公路,包括工程設計、路面工程等在內的主要工程均採用的是中國高速公路標準,道路的品質贏得了埃塞方的高度讚譽。這是中國高速公路標準在埃塞和東非地區的首次使用,堪稱中國標準走出去的一個典範。

  與世界分享中國發展經驗

  近些年,一些西亞非洲國家注重“向東看”,拉美國家開始“向西看”。它們看重的,不只是中國不斷增加的對外投資和援助,也對中國的發展經驗有著濃厚的興趣。因為它們知道,僅僅在30多年前,中國與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貧窮,但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也願意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分享彼此的發展經驗,以此提高各自的發展能力和治理水準,共同探討和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中國經驗推動世界發展,是中國向世界展現國際責任和國際貢獻的重要方面,由此增加的中國吸引力也是中國軟實力的重要來源。因此,“一帶一路”建設在注重“項目合作的同時,也要積極推動各方在人文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而治國理政與發展經驗的共用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筆者以為,中國發展經驗很多,最重要的有三點。

  一是對獨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深刻理解。中國一直強調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而非依賴外部援助來尋求發展,而且在打開國門借鑒發達國家發展經驗時,也是採取了“合理借鑒”而非“完全照搬”的方式,以探索適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這與一些發展中國家普遍依賴外援且照搬西方模式有著很大不同。

  二是政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中國和部分東亞國家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國家或政府在現代化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能夠維護經濟發展所需的社會秩序穩定,有效動員社會的各種資源以全面推進國家的現代化進程,而且還能形成一種舉國一致對於變革與發展的“社會共識”。這種有效的國家能力是東亞“發展型國家(developmental state)”的重要特點,也是其他很多發展中國家需要著力改善的要素。

  三是及時抓住了世界産業轉移的浪潮。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積極參與了世界範圍的産業轉移,當時承接了來自歐美、日本及亞洲四小龍向外轉移的勞動密集型産業,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在原有基礎上加速推進,由此逐步發展成為“世界工廠”。隨著中國勞動力和土地成本的增加及經濟結構轉型的推進,大量成熟的優質産能,比如鋼鐵、水泥、玻璃、橡膠、電力、礦石、紡織等,需要逐步向外轉移,如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夠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優化投融資政策,積極參與這一輪新的産業轉移浪潮,勢必會大大推動自身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水準。

  推動中國思想文化走出去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的基礎。現實的問題是,除了部分周邊國家以外,中國與多數沿線國家缺乏全面的相互了解與認識,這是中國走出去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中國與這些國家之間,不僅宗教、文化和語言有著顯著的不同,在政治經濟模式和生活方式上也存在很大的差異,一些國家還深受西方文化和觀念的影響,對中國的發展和外交政策存在誤解和偏見。目前,中國的海外影響力還主要體現在經濟層面上,在合作對象國的社會和文化層面的影響還比較有限。因此,“一帶一路”建設應注重向沿線國家傳播中國的語言和文化,向他們講述中國故事,讓他們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

  中國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比如漢字、傳統藝術、中國美食、茶文化,以及日益具有活力的現代文化。然而,文化資源並不等於現實的文化軟實力。這就需要借助於文化傳播、公共外交等手段,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軟實力。近年來,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陸續在海外建立了分臺或傳媒中心,一些優秀的影視作品和書籍也相繼走出國門,以及中國以“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國外人士來華交流、考察和學習,都有助於增進世界對中國更為全面的了解,有助於中國更好地走向世界。

  從更深層次上講,中國文化走出去也是中國思想、理念和觀念的走出去。中國傳統文化講求仁義道德與大同,中國人注重家庭倫理和社會和諧,當前中國也正在追求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都能夠在許多國家和文化那裏找到共鳴。具體到外交理念上,中國對和平發展道路的堅持,對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的追求,對“新型義利觀”的積極倡導,以及對非洲國家奉行的“真實親誠”和對周邊國家體現的“親誠惠容”,都有助於消解其他國家對中國發展的疑慮,增進與相關國家的相互理解與認同。

  當前,中國正在積極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與世界各國一道致力於實現和平發展和共同繁榮的“世界夢”。人類命運共同體至少包含三大支柱:利益共同體、安全共同體、價值觀共同體,三者相互促進,缺一不可。未來中國的努力方向,不僅需要與沿線各國構建經濟上的利益共同體和安全上的責任共同體,還要在思想、觀念層面有更大的創新和突破,提出更富吸引力和引領力的價值觀念,在關乎人類和平、發展、民主、公正等問題上表達具有中國特色而又更具普世意義的理念和思想。這正是“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關鍵所在。

  (《當代世界》2016年5月刊 作者:羅建波 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中國外交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一帶一路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易華錄 34.11 5.96%
2 傑賽科技 16.88 4.20%
3 山東路橋 6.35 4.10%
4 敦煌種業 7.78 3.87%
5 三一重工 8.16 3.8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中洲控股 15.08 -4.13%
2 晨鳴紙業 16.82 -3.67%
3 珠海港 8.84 -2.64%
4 中工國際 15.74 -2.42%
5 北方國際 17.32 -2.31%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