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山東臨朐:讓貧困戶聚在合作社富在産業鏈

  • 發佈時間:2016-05-12 08:31:2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濟南5月12日電 題:山東臨朐:讓貧困戶聚在合作社富在産業鏈

  新華社記者張志龍 王陽 鄧仙來

  革命老區山東省臨朐縣是個山區縣,山區丘陵面積佔比近九成,有省定貧困村84個、貧困戶6976戶,扶貧開發任務較重。這幾年,臨朐縣堅持開方前先把脈,在精準識別基礎上,為貧困戶“私人定制”脫貧策,把貧困戶聚在合作社、富在産業鏈上,扶貧開發成效顯著。

  合作社上“見”支部 大手拉小手

  “這個蔬菜大棚才一畝地,但是個‘取款機’嘞。”在大棚裏忙活的井東剛,説起自家姬菇的收益,高興得合不攏嘴,“一天能採300多斤,今年少説也掙個2萬多元。”

  捐款捐物只管一時,搞好産業才能造血。發展食用菌種植,村黨支部書記彭文國琢磨了好久,“這考察,那學習,終於找到個門路。”

  去年到今春,幾十個白色大棚在村頭拔地而起,33戶貧困戶也有了主心骨——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

  彭文國説:“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後啥也不用操心,合作社幫著建好棚、發菌種,技術指導。出菇了,往合作社一交就來錢兒。”

  “單打獨鬥”種山楂經歷,讓寺頭鎮河口村貧困戶高明亮直喊“賣難”。去年,高明亮身體查出疾患,無法勞作,他將5畝山楂樹託管給當地相亮山楂專業合作社。“自己從沒用過的太陽能殺蟲燈裝上了,施肥管理都是統一的,省心!”高明亮説。

  為了幫高明亮致富,相亮合作社不但與他簽訂了保底收購協議,還把他老伴吸收到合作社當上了“産業工人”;而合作社並不吃虧,對吸收貧困戶的合作社,臨朐縣從資金幫扶、土地流轉、基地建設、技術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扶持。

  臨朐縣扶貧辦主任王保利説,當地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作用,把扶貧政策與鎮村發展結合,把合作社與農戶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努力讓貧困戶走上致富路。目前,全縣163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努力以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貧困戶的“小手”。

  産業鏈上環環生金 助貧困戶脫貧

  “3月中旬就零星上市了,最貴一斤賣到了100多塊錢。”5月初,在山旺鎮東上林村辛志勝的櫻桃大棚裏,一家人正忙活著採摘綴滿枝頭的櫻桃。

  辛志勝實在想不到,紅彤彤的大櫻桃竟讓十里八村的鄉親們,特別是貧困戶陡增了那麼多致富門路。

  蜜蜂授粉可大大提高坐果率,讓當地3.5萬箱蜂成了搶手寶貝,養蜂戶出租每箱蜂一個月就收入450元;大棚提溫帶起了100多家木柴和煤炭供應商,1畝大棚可讓木柴銷售戶純掙500元;櫻桃銷售旺季時,一家個體運輸戶可賺2至3萬元……

  山旺鎮的幹部説,一業興,多業旺,産業鏈上的貧困戶也嘗到了甜頭,環環生金。

  産業鏈上的財路遠不止於此。因櫻桃採摘期短,用工集中,山旺鎮月莊、杭山、倪家臺等幾十個大棚果專業村附近的家庭婦女,因種植戶爭搶而身價倍增,工錢漲到每天120元還一工難求。

  為讓貧困戶富在産業鏈,臨朐推廣“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模式,為貧困戶量體裁衣,村村發展特色産業,戶戶新上增收項目,一個産業帶動一方富裕。

  目前,臨朐發展生態種植果蔬基地已達6萬畝,涉及大櫻桃、葡萄、核桃等十幾個種類、50多個品種,年産量達4000多萬公斤,年可增加農民收入16.5億元。

   新模式不斷涌現 因地制宜“拔窮根”

  在幹了16年黨支部書記的于興平眼中,大山讓九山鎮牛寨村曾經窮得“家家戶戶都有出門要飯的”,如今大山也讓牛寨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特色村。

  旅遊大發展,崗位就多了。村裏69歲的貧困戶高玉榮去年開始成了“上班族”,承擔村裏大街小巷的衛生工作。“家裏二畝山地,自己還享受著低保,再加上這個新工作,今年脫貧沒問題!”高玉榮説。

  臨朐正以成功創建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大力發展以“採摘體驗、休閒觀光”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遊,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除了旅遊,臨朐扶貧實踐中新模式不斷涌現。依託臨朐縣國稅局駐村幫扶建起了“網際網路+培訓室”,寺頭鎮雕窩村村民楊秀花家的早春紅香椿剛剛採摘,就被來自遼寧、吉林等省的網上客戶搶訂一空。“這在以前,哪敢想呢!”楊秀花高興地説。

  當地企業在扶貧戰略中也沒“閒著”。蔣峪鎮鼓勵企業在4個貧困村流轉土地500畝,組建新桃園,把分散種植連成片。盛安食品董事長王慶安介紹,公司已幫助56戶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路,使他們年每人平均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

  縣鎮村三級幹部成立“幫扶小組”;大力實施小額扶貧信貸工作;山區、庫區等不適宜居住由政府異地集中安置……臨朐扶貧攻堅工作他助互助自助齊上陣,多措並舉“拔窮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