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把“鐵疙瘩”車成航太精品的大國工匠
- 發佈時間:2016-05-10 15:19:2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題:王陽:把“鐵疙瘩”車成航太精品的大國工匠
余曉潔、周珊珊
連續21年加工工件合格率100%,獲得國家專利3項,10年工作58512個小時,相當於幹了20年的活……提及這些成績,王陽只是憨厚一笑:“所有事情都是我應該做的,作為一名航太人我特別驕傲”。
中國航太科工三院111廠的三尺車床前,50歲的王陽是“許三多”式的堅守者,他被大家稱為“車王”。
10年幹了20年的活
王陽當過兵,他入伍的理由很單純,是“想找個好工作”。1985年從部隊退伍,20歲出頭的王陽進入工廠成為一名工人。
一幹,就是31年。
早就聽説“車鉗銑無人比”,起初王陽很期待,可到了車間才發現,這份工作又臟又累。而且王陽參加工作時正值廠裏處於低谷期,效益不佳。
但看到老工人們把一塊塊粗重的“鐵疙瘩”變成了工藝品似的精密零件時,他被深深打動了,下定決心紮根在三尺車床前,把車工學到家。
底子薄、基礎差的王陽肯下硬功夫。他一邊向老工人學藝,一邊自學專業書籍。憑著一股子韌勁,他“啃”下了加工工藝、車工工藝、數控加工工藝等技術,成為行家裏手。
“王陽是一線的靈魂。”工人們説,遇到什麼難題都會下意識地找王陽。在加工某型號關鍵件時,由於週期短、要求嚴,他吃住在工廠,連續奮戰10余天,有時一幹就是一個通宵,最終提前5天完成任務,確保了産品按期交付。
近10年裏,王陽完成工時58512小時,相當於10年幹了20年的活,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100%合格率背後
王陽在車工崗位上創造了連續21年無廢品的驚人記錄。他交付的數百套産品合格率100%,從未出現過品質問題和耽誤工期的現象。
100%合格率從哪來?王陽説,做到“零失誤”只有一個秘訣,就是師父教給他的“眼到、收到、心到”。他摸索總結出“一看,二選,三找,四細,五嚴”五步加工法,對每項任務精益求精。
更重要的是王陽敢啃“硬骨頭”、能啃“硬骨頭”。31年的車工生涯裏,每當遇到棘手任務,每當國內尚無可參考的技術資料和生産經驗時,王陽就主動站出來。
作為技術革新帶頭人,他與同事一起攻關,研究圖紙,查閱資料,推敲工藝,反覆論證,在實踐中不斷突破自我。
從神舟一號飛船到神舟十號飛船,從不載人飛行到實現載人飛行,從載人飛行到交會對接,作為項目組主要成員之一的王陽擔負了核心部件科研生産任務。
神舟五號實現了中國人載人飛天的夢想,有個插曲鮮為人知:飛船落地前,需要拋掉隔熱大底。根據航太員的反饋和地面人員檢測,艙內在3號連接分離機構做工後,廢氣濃度超標,影響了飛行的舒適度。載人航太總體部將此情況作為重點改進項目,通知中國航太科工三院111廠予以改進。
王陽大膽設想,小心求證,經與項目組成員研究,報兩總指揮系統批准,決定在殼體上增加排氣槽。他採用車刀拉槽的方法,滿足了設計要求,通過點火試驗後,正式納入工藝文件。後來,這項技術改進在神舟六號載人飛船上應用,保證了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點滴中屢創佳績,平凡裏蘊藏力量。
近年來,王陽攻克生産難題26項,實現技術革新29項,獲得國家專利3項,大大提高工效,創價值近百萬元。他提出並被採納的合理化建議,涵蓋市場開拓、科研生産、行政管理、後勤保障諸多方面,為工廠節約資金180余萬元。
年輕人心中的大師
王陽的師父戚建國是位老勞模,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師父很嚴。王陽至今還記得自己剛剛出徒不久,因為心不在焉做出了廢件。師父先是拿起零件端詳,隨後生氣地把零件摔到地上,扔下一句話“你要麼不幹,要幹就把活幹好。”
這句話,王陽記了一輩子。現在,王陽自己也是師父了,而且是年輕人心中的大師。
2011年,瀋陽市國防工會以他名字命名成立了“王陽勞模創新工作室”,2013年航太科工三院成立了“王陽技能大師工作室”。他圍繞科研生産工作中的難點、重點帶領團隊集智攻關。室內3名同志晉陞高級技師、8名晉陞技師,近兩年累計完成技術攻關任務28項,為祖國的載人航太、武器研製和工廠的核心能力提升做出了突出貢獻。
“我不敢説自己技藝上超過師父,但是看到自己的徒弟中有超過自己的,心裏特別高興。”王陽説,“現在‘80後’‘90後’跟我們當年不一樣。我還是像師父教我一樣,毫無保留地把技術傳給他們。但是我也有所調整,不是用老路子,而是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像朋友一樣和他們相處。”
徒弟張銀華説,師父王陽特像《士兵突擊》裏的許三多,不僅是技術上的大師,而且是班組精神上的大師。
“有什麼困難的不好安排的,我來幹。”這是王陽剛剛進廠時常説的一句話。
31年過去了,到了“知天命”年紀的王陽堅守在一線車工的崗位上。車工每天四分之三的工作時間裏彎著腰。
王陽彎著腰,繼續把“鐵疙瘩”車成航太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