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振興東北:加減乘除一起做 橫豎撇捺同步走

  • 發佈時間:2016-05-09 08:03:1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03年,我國作出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重大決策。針對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在産業結構調整和企業生産創新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國家採取一系列支援、幫助、推動振興發展的專門措施,既強力介入、造勢創勢,又順勢而動、因勢利導,東北振興取得明顯成效和階段性成果。但是,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斷深化,國內經濟運作中的深層次矛盾凸顯,東北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為有效應對新常態下的新挑戰,國務院近日出臺《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將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戰略推進到新階段,為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提供堅實支撐。

  東北現狀

  舊戰略成績可見新挑戰關乎全局

  10多年來,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戰略取得了重要成績。從東北地區經濟總體運作效果來看,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重大裝備研製走在全國前列,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顯著提高……但隨著宏觀經濟運作進入新常態,國際國內經濟環境趨於複雜,東北地區在發展中遇到一系列新挑戰:

  一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速放緩,導致經濟增長的空間和韌性有所下降。2016年第一季度,遼寧GDP增速為-1.3%,吉林為6.2%,黑龍江為5.1%,三省GDP增速都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二是市場化程度不高,國企活力不足,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從2015年的情況來看,東北三省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中,國企所佔比重都高於全國平均水準,而國有工業企業的利潤則比全國國有工業企業的平均水準和地區內民營企業的平均水準低不少。這一方面是受到國企産業分佈情況的影響,另一方面則與國企活力不足有關。

  三是科技與經濟發展融合不夠,偏資源型、傳統型、重化工型的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不適應市場變化,新興産業發展偏慢。從2015年的情況看,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遼寧的高新技術産品增加值同比增長3.2%,吉林增長12.6%,黑龍江普遍預計在5%以下,而全國的平均水準則為10.2%。

  四是資源枯竭、産業衰退、結構單一地區(城市)轉型面臨較多困難,社會保障和民生壓力較大。從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儘管在上一輪東北振興戰略中,部分資源性城市、單一結構性城市經濟的綜合性和可持續性有所增強,但相關主導産業和資源性産業在經濟運作中的佔比仍然過大,對城市和地區經濟仍有巨大影響力。比如,遼寧省鞍山市2015年工業增加值增速僅為0.8%,鋼鐵及深加工産業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6.2%;吉林省松原市的工業增加值增速為6%,居於主導的石油和天然氣産業增加值增速僅為3.6%;黑龍江雞西市的工業增加值則為2.6%,煤炭及直接延伸産業的增加值增速同比為負值。這些主導産業與國企改革、社會保障體系改革等問題交織在一起,大大增加了東北地區的經濟轉型難度和負擔。

  上述經濟運作和發展中的困難,具有結構性、深層次性和全局性的影響,僅靠東北地區自身很難得到調整與有效克服,必須在國家戰略層面有進一步的安排和推進。此外,東北地區是全國經濟的重要構成部分,對國民經濟運作有著直接而重大的影響,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具有全局性作用。

  産業目標

  加減乘除一起做四個基地全面推

  為應對東北地區在經濟新常態下遇到的新壓力和新挑戰,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升東北的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整體競爭力,要努力走出一條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此次的《意見》是東北振興戰略的升級版,也是中國老工業基地轉型和創新發展攻堅階段的新戰略指針。我們不妨從産業和區域兩方面對《意見》的內容和精神進行提煉。

  在産業層面,《意見》的核心舉措是:“加減乘除”一起做,“四個基地”全面推。根據《意見》,到2020年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資源枯竭、産業衰退地區轉型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到2030年,東北地區將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産基地和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

  為實現“四個基地”戰略目標,必須立足東北地區的要素稟賦和競爭優勢,扶持新興産業、轉型傳統産業、鼓勵科技創新、深化國企改革的“加減乘除”方略,全面提升東北地區的産業基礎、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第一,以扶持新興産業為重心,做好加法。要制訂實施東北地區培育發展新興産業行動計劃,發展壯大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燃氣輪機、先進發動機、積體電路裝備、衛星應用、光電子、生物醫藥新材料等一批有基礎、有優勢、有競爭力的新興産業。充分發揮特色資源優勢,支援中等城市做大做強農産品精深加工、高性能纖維及高端石墨深加工等特色産業集群,等等。

  第二,以轉型傳統産業為中心,做好減法。要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東北地區産業轉型升級的戰略定位,控制重化工業規模,提高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再造産業競爭新優勢;要開展生産性服務業發展示範工作,鼓勵企業分離和外包非核心業務,向價值鏈高端延伸;要率先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著力破除當前農業生産小規模、分散化、低質化,提升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水準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使現代農業成為重要的産業支撐。

  第三,以鼓勵科技創新為支撐,做好乘法。包括營造有利於創新的政策和制度環境;支援東北地區推進創新鏈整合,打通基礎研究、應用開發、中試和産業化之間的有效通道等。

  第四,以深化國企改革為重點,做好除法。要完善國企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真正確立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要按照不同國企功能類別推進改革,推進國有經濟佈局戰略調整,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促進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等等。

  在“加減乘除”産業振興方略的推動下,東北地區將全面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傳統製造業並駕齊驅、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産業發展新格局。

  區域戰略

  橫豎撇捺同步走建成經濟支撐帶

  《意見》在區域發展戰略上做出的部署,可稱為:“橫豎撇捺”同步走,“經濟支撐帶”全建成。

  “經濟支撐帶”是東北地區區域發展戰略的目標。根據《意見》,到2020年,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到2030年,東北地區實現全面振興,走進全國現代化建設前列,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為實現“經濟支撐帶”戰略目標,東北地區在區域戰略上要實現“橫豎撇捺”同步走。

  一是以主動融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寫好東北區域戰略的“橫”。這一戰略要求將東北地區打造成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地區合作的中心樞紐。戰略重點包括,深化毗鄰地區合作;選擇適宜地區建設中南韓際合作示範區;推動對歐美等國家(地區)相關合作機制和平臺建設,高水準推進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園建設,等等。

  二是以對接京津冀等經濟區,構建區域合作新格局,寫好東北區域戰略的“豎”。推動東北地區與京津冀地區融合發展,建立若干産業合作與創新轉化平臺。戰略重點包括,支援遼西地區加快發展,打造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先行區;加強與環渤海地區的經濟聯繫,推進東北地區與山東半島經濟區互動合作,等等。

  三是深化東北地區內部合作,完善區域合作與協同發展機制,寫好東北區域發展戰略的“撇”。東北地區的增長極和核心經濟走廊是哈長沈大經濟走廊,這一戰略的核心是提升哈長沈大經濟增長極的地位和作用,以核心經濟走廊為支撐,更好地支援東北地區的全面發展。重點政策措施包括:支援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等地打造國內領先的新興産業集群;支援哈爾濱建設面向東北亞地區的航空樞紐,加快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支援瀋陽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在瀋陽-大連等創新資源集聚地區佈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等。

  四是提升基礎設施的建設水準,為東北地區新興産業帶和新經濟集聚區的發展創造條件,寫好區域發展戰略的“捺”。這包括,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儘早建成京沈高鐵及其聯絡線,等等。

  在區域發展戰略的推進下,東北地區作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得以實現和鞏固。在戰略實施過程中,要堅持穩中求進,做好與“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互動銜接,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

  還須指出的是,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振興東北的治本之策。因此,東北地區要切實推動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新體制和新機制。

  ?■他山之石

  魯爾老工業基地轉型振興四步走

  《意見》在獲得良好反響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同聲音甚至質疑:這一戰略升級版的出臺,是否意味著原有戰略的失敗,或戰略目標的失誤或落空?其實,全球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過程,都是根據經濟結構、産業競爭和市場環境的變化,採取多層次、多階段、綜合性的戰略安排,直至實現全面轉型和創新發展。

  德國的魯爾工業區面積近4600平方公里,區內城鎮密集,人口達570萬,採礦、煉焦、煉鋼、機械製造、能源、紡織和化工業極為發達,直接參加工業生産的人口多達200余萬,形成了一條沿著萊茵河和利珀河佈局的世界少有的工業城市帶。這些重工業區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也帶來了巨大污染。1958年,德國作家波爾曾這樣形容魯爾區:“有如一道被6萬多種不同化學藥品調成的雞尾酒,比比皆是的焦炭廠冒著黑煙,鑄造廠排出紅褐色的滾滾污水,飄浮在空氣中的懸浮粒子令人嗆鼻,戶外的一切都被蒙上一層黑灰。穿著潔白衣物出門,半天便成為灰色。綠草如茵的家園,那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上世紀70年代初,魯爾工業區初露頹勢,其後漸走下坡,工廠關閉、失業劇增、高達十層樓的棄置廠房和停轉的機器設備舉目皆是,等待“關、停、並、轉”的命運,拆除所需資金也是天文數字。德國為推進魯爾工業區轉型,制定了四個階段的振興戰略:

  第一階段是上世紀60年代。主要措施有:制訂調整産業結構的指導方案,通過提供優惠政策和財政補貼對傳統産業進行清理改造,並投入大量資金改善當地的交通基礎設施、興建和擴建高校和科研機構、集中整治土地,為下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第二階段是上世紀70年代。在繼續加大第一階段改善基礎設施和礦冶工業現代化的同時,重點通過提供經濟和技術援助,逐步在當地發展新興産業,以掌握結構調整的主動權。

  第三階段是80年代至20世紀末。德國聯邦和各級地方政府充分發揮魯爾區內不同地區的區域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優勢行業,實現産業結構多樣化。

  第四階段是2001年至今。德國在魯爾産業結構和經濟環境取得巨大突破的情況下,開始將工業設計、文化創意、旅遊觀光等生産性服務業和生活服務業作為魯爾園區的新經濟業態。德國政府提出,對這活生生的史跡,當代人誰也沒資格在“除銹”的口號下將其推倒,要以創意性的手法,使這份不可多得的人類歷史遺産華麗轉身並重放異彩。改造後的魯爾新區,將在完好保存原有景觀的前提下,發展成為融遺跡觀賞、旅遊度假、文化娛樂、科學展覽、體育鍛鍊、培訓教育、商貿購物和市民宜居等於一體的區域。(張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